推广对外汉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阅读:4191回复:0
——写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
文/李海绩 白瑜 7月盛夏,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世界汉语大会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 正逢其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截至2005年6月,汉语水平考试(HSK)已经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已有40多万名海外考生参加了这一考试。为了支持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近10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向几十个国家派出了汉语教师,并对外赠送包括汉语教材在内的中文图书60余万册。此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自2003年 ~2005年5月底,共派出志愿者教师近500名。另据统计,仅2004年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就达11万人。 “汉语热”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汉语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同时,中国文化、东方文明,有着无穷的魅力。汉语的汉字,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形象表意、亲和自然等优势。研究表明,汉字所具有的特点,特别适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电脑语言。 历史久远 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历史是很悠久的。 据程裕祯教授主编的《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考证,自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后,西域各国远到波斯的商人纷至沓来开展贸易活动,随后佛教传入,来自西域和古印度的僧侣大量翻译佛经。这些域外商人和僧侣势必先学汉语。东汉初年来华的古印度僧侣摄摩腾和古波斯人安世高已经译有经文和译著,说明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汉语,说明那时已经就存在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事实。 隋唐时期,中国与外域的交往增多,发达的中国文化令周边国家异常羡慕,他们纷纷派学问僧和留学生入唐学习,波斯等国的商人子弟也有勤习中国文化者。那时的 国子监均有来自异国的学生就读,汉语、汉字是首要的学习内容。 宋元以后,周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依旧不减,今日所见《老乞大》就是元明之际高丽使用的汉语教材,明清两代有大量外国“夷生”在北京国子监研读。 明末清初,有大批欧洲传教士东来,为顺利传教而研习汉语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课题,19世纪初,随传教士往欧洲的中国人中,有的在习教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并教授汉语。到19世纪中叶,生于安徽的戈鲲化成了第一个到美国专职教授汉语,与哈佛大学签有工作契约的出国汉语教师。 20世纪上半叶,老舍、萧乾等因曾在英国从事汉语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师的先行者与开拓者。而在上海、广州、南京、北京以及重庆,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已经司空见惯。 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政府就开始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接受少量外国留学生,并先后派出少数汉语教师和专家到东欧国家讲授汉语。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中国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一步采取了重要举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如:1964年6月,将 “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主要任务就是招收外国留学生,教授汉语,使对外汉语教学有了独立发展的基地;当时的教育部,从1961年~1964年,连续四年从若干所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中,选拔了总计112人的出国汉语储备师资,分别送到外语院校学习英文、法文、阿拉伯文或西班牙文,为期3年。学成后,根据需要派到国外任教,或在国内为外国留学生教汉语等。 恢复发展阶段。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受到很大影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对外汉语教学也迎来了春天。外国来华留学生大量增加,中国派往外国的汉语教师也逐年增加。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领导协调机构即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国家汉办”。198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组长由国家教委主任(现为教育部长)兼任,成员单位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交部、文化部、广播电视部、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以及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 1988年9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把向世界推广汉语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正式文件中予以确定。1991年5月,又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1992年9月,成立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这一阶段国内开放了更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培养了更多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正式确立,编写了一大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水平考试也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先后成立。 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应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加大了推广对外汉语教学的力度。在组织机构、业务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采取了得力的举措。如大力加强师资培训、编写精品教材、改进汉语水平考试,实施“汉语桥”工程,建立孔子学院、远程网络教育等。 前景展望 总体而言,现在,汉语在世界上仍然是弱势语言。进一步大力推广汉语,以便更好地开展各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这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们的需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和平发展,在政治、外交、经济、商贸、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各领域,都需要同外界加强联系。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要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就要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同时,这也是双向的。在联合国重大问题上,需要有中国的声音;在国际政治事务方面,无论是反恐斗争,还是朝核问题,中东问题等,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欧之间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等,都需要不断的交流信息和磋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需求,吸引了来自世界许多国家金融,商贸、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大军;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市场,也是本世纪全球最有投资回报潜力的金融市场;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深入,如2004年和2005年开展的中国文化年和法国文化年。因此,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可以肯定地说,汉语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将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随着国际社会互相之间关系的不断密切,逐步走向更加普及。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汉语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任重道远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形势确实喜人,但我们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具体的分析。周边国家地区与欧洲、北美、澳洲地区不同,非洲和南美地区又有不同。学习汉语的人数,层次,年龄以及国籍(外国人、华人、华侨)等状况,也各有特点。现在还不能说,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了“汉语热”。因为,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科技的进步,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而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是需要长期奋斗才可能实现的。世界范围内汉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看到好的形势和机遇,也要有“汉语热”下的“冷思考”。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其一,既然是一项国家民族的事业,就要有必需的经费投入,世界汉语大会达成的共识和确定的任务,没有必要的经费支持是难以实现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为推广本国语言,每年都有上亿甚至十几亿的投入。世界汉语大会已经尘埃落定,期盼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经费,能有更大地增长,用以支持各项举措的实现。 其二,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所指出的,目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旺盛的需求和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包括师资、教材、教学手段等等。因此,在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整合现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源,调动国内和国外的积极性,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设,全力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其三,重在扎实的工作和实际的效果,切忌做表面文章,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如孔子学院的创建非常必要和及时,但要力争此项工作,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应坚决拒绝浮躁情绪,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明确孔子学院的定位也很重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本次大会的闭幕式上说,“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是汉语在今天的地球上所遇到的、必须尽快给予回答的问题。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会见本次大会代表时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海外汉语教学的投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加强教材建设和汉语教师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海外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友谊和合作作出更多贡献。(摄影/高海涛)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