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中文系的选修书目

阅读:4832回复:0
2007-04-07 20:31
写私信
楼主#
一年级
《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前427~前347)著。朱光潜编集并翻译,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初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再版。是柏拉图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著选集。  

本书收集了柏拉图的8篇对话体文章,共约22万字。第1篇是《伊安篇》,主要论述诗的灵感问题。第2篇是《理想国》(卷2至卷3),主要论述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问题。第3篇是《理想国》(卷10),主要论述诗人的罪状。第4篇是《裴德若篇》,主要论述修辞术。第5篇是《大希庇阿斯篇》,主要论述美的本质问题。第6篇是《会饮篇》,主要论述爱美和哲学修养问题。第7篇是《斐利布斯篇》,主要论述美感问题。第8篇《法律篇》,主要论述文艺教育问题。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在书末都附有一篇编译者写的题解。另外,书末还有编译者写的译后记,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作了系统的论述和评价。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本书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了他的美学和文艺学思想。柏拉图的美学和文艺学思想体现了古代人对美学和文艺学问题思考和探求的成就,虽然具有唯心主义成分,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美和文艺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开辟了中世纪直至德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研究路向,他关于灵感问题的探索对文艺复兴乃至近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

《谈艺录》钱钟书(1910-1998)著。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初版。1983年,经著者将原书删润订益,编成《谈艺录》补订本,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当代文学理论和评论名著之一。   本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包括正文和补遗,共109则,下部分299则,43万余字,以文言文写成。本书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唐宋至明清的古典诗歌的鉴赏论析,对于古代许多著名诗人、诗歌流派和古典诗歌的发展作了独到的评论。认为唐诗、宋诗之分,非仅朝代之别,而本乎体格、气质之殊。依据上述思想,著者注重对古代诗人的禀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力求准确说明其诗歌创作的特色和成就;对于诗歌流派,也注意全面把握其创作的主张和实践,联系诗歌发展的总体背景和规律,努力作出公允的评价。二是发掘和整理了散存于古代诗歌、诗话中关于诗论的精湛见解,并以较多的篇幅进行了讨论。如对"性灵"、"妙悟"、 "理趣",并进而对艺术创作中的心物关系、对美与"圆"和"静"的关系等等的讨论。

  本书对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理论、古代美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更值得注意的是,每有论见,总是广取古代诗歌的有关材料加以印证,还博采有关的西方美学理论、文艺理论和艺术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既有视野的广度,又有探索的深度。这种研究方法本身也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书自1948年初版印行以来,一直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

《诗学》[古希腊]亚理士多德(前384—前322)著。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355年。中译本有:商务印书馆1926年本,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本,罗念生译。美学文艺学专著。本书现存26章,中译本约7万字。从内容上看,全书可分为5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至5章,论述艺术的分类和诗的起源。第2部分包括第6至22章,论述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各构成要素以及悲剧的写作等问题。第3部分包括第23和24章,讨论有关中诗的问题。第4部分即第25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5部分即26章,比较史诗与悲剧的高低。

   本书是欧洲美学和文艺理论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文献。由于在古代一度被埋没,对古希腊晚期和罗马时期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没有发生重大影响,但文艺复兴以后,其影响愈来愈大。亚理士多德在本书中批判并发展了其老师柏拉图的美学和文艺学思想,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见解。他的戏剧情节“整一性”的观点,后来发展为古典主义的著名的“三一律”创作原则。他的艺术描写应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为后来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打下了基础。此外,他关于悲剧主角的“过失”说,悲剧效果的“净化”说以及艺术分类的原则,不仅对后世产生过影响,而且至今仍未失去其理论价值。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著。1916年法国巴黎初版,中译本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西方语言学名著。

本书是20世纪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普通语言学著作之一。是在索绪尔授课内容及其手稿资料基础上,由索绪尔的几位学生整理完成的。中译本全书约21万字,共分7大部分。绪论和附录中有9章内容,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讲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任务和对象、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文字跟语言的关系及音位理论等等;接下来是第1篇,讲述语言符号的性质、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的关系等;第2篇、第3篇分别论述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4篇讨论语言的地域差异性及其成因;第5篇是回顾和展望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并对全书作总结。

  本书形成和出版的年代正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转向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转折时期,索绪尔是实现这一转向的关键人物,这部著作便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诞生的标志。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成为20世纪人文科学中新思想新理论的出发点。书中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并探讨了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指出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组合和聚合的关系、系统和意义的关系;将语言学分为“共时”和“历时”,将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分为“语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等等。这些都已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并且为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的中文版的译校者均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译本文笔流畅、概念准确、注释详细明了;曾被我国“全国文科教材会议”指定为语言学理论主要参考书。

  《句法结构》 (美)诺姆·乔姆斯基(1928~)著。1957年初版于荷兰,中译本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邢公畹等译。西方语言学名著。

   本书作者是著名的转换一生成语言学派的创始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语言学家。全书共分12章,作者在前两章中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读者了解转换一生成语言学理论体系;接着分3部分提出了三种类型的语言结构模式,即通讯理论模式、直接成分模式和转换模式;7~10章为全书重点,将英语句子分为核心句和非核心句,用有限的转换规则,可以推导生成无限多的句子。在这部著作中,作者继承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的语言分析传统,并且加以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支持转换一生成理论的数学方法。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主张语言学研究的重心应从语言转为语法,研究范围应从语言应用转为语言能力,研究的目标应从观察现象转为描写和解释现象,研究方向应从处理语言素材转到评判语法假设等等。

因为本书中以及作者在后来著作中提出的观点,与当时流行欧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大相径庭,并创立了转换一生成语言学派,所以,《句法结构》的问世被认为引发了一场“语言学界的革命”。对乔姆斯基的学说,学界的意见不一,既有热烈响应、全力支持者,也有强烈反对、全盘否定者。在近半个世纪的论争中,转换一生成语言学不断地演变和完善;同时,各国语言学家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钻研转换一生成语言学理论,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语言学家,也常常以之为参照来阐发不同的语言学观点。一些中国语言学家已尝试将转换一生成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之中了。

  高校非语言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本书会有一定难度,宜参阅相关的评介著作。

《马氏文通》马建忠(1845~1900)著。1898年至1899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齐,初名《文通》。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章锡琛整理的《马氏文通校注》, 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吕叔湘、王海菜整理的《马氏文通读本》。该书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成系统的语法专著。

本书一共分10 卷,外加马氏的“序”、“后序”和“例言”。第1卷题为“正名”,给书中要讲的各类“字”(大致相当于后来说的“词”)、各种“词” (大致相当于后来说的“句子成分”)以及“句”、“读”等下定义。马氏称这些定义为“界说”,本卷一共立了23条界说。第2至6卷讲“实字”,包括名、代、静、动、状五类“字”,并穿插介绍了起、止、表、司等几种“词”以及主、宾、偏、正、前、同等几种“次”。第7至9卷介绍“虚字”,包括介、连、助、叹四种“字”。第10卷题为“论句读”,讲“起词”的有无、省略,语词在句中的位置,“语词”的省略;“止词”的用法、位置和省略,“转词”的有无和作用;“顿”、“句”,“读”的定义、特点等等。

  该书注重实用,能广泛地收集例句而不回避矛盾,在理论体系上参照了西文语法和传统语文学的成果,特别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它不仅作为我国语法学的开山著作受到中外学人的重视,而且在今天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由此在汉语研究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不小的现实意义。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1890—1977)著。成书于1932年,由上海大江书铺分上、下两册出版。1950年上海开明书店重出,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于1954~1957年先后七次印刷。197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又重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专著。

   全书共分12篇。前3篇概述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首先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理论,指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第4篇讲消极修辞的四个要点。第5至8篇介绍了38种积极修辞的辞格,每种又分若干式。第9篇讲辞趣,第10篇讲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第11篇讲文体或辞体(即语文的体式),第12篇为结语。

  该书举例很丰富,所引用的书约250部,单篇文章约170篇,包括文言、白话各种语体。作者批判地吸收了外国修辞学理论,又较多地批判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学中的修辞理论,在广泛占有并深入分析实际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将这些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创立于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符合汉语实际情况的修辞理论体系,开拓了汉语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所以刘大白在该书初版序言中指出,正像《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一样,《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而且在引例文言、白话兼收并蓄这个特点上,《修辞学发凡》的意义还要超过《马氏文通》。

   《汉语史稿》王力(1900~1986)著。1957~1958年科学出版社初版,1980年中华书局再版。汉语史专著。全书共上、中、下三册,分5章。第1章为“绪论”,讲汉语史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等等。第2章为“语言的发展”,首先叙述中古音系,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而从声、韵、调三方面论述自上古到中古、自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发展。第3章为“语法的发展”,在语法发展的一般叙述之后,又分“历史形态学”和“历史句法学”两部分。前一部分介绍各类词在语法特征和用法上的发展,后二部分介绍构词法、词序、被动式、递系式的发展以及系词、处置式、使成式的产生和发展,还讲到了句子的仂语化、句法的严密化等问题。第4章为“词汇的发展”,介绍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和发展,鸦片战争前后的借词、译词和新词,同类词和同源词,古今词义发展演变的现象和原因,成语典故的形成和发展等等。最后一章是“结论”,讲汉语的“悠久光荣的历史”,主要指汉语在日、韩、越等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该书大量运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主要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整理出汉语发展的大致脉络,对汉语历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诗经选》 余冠英(1906~)选注。1957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后重印。为今人有关《诗经》的著名选本。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内的305篇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经典,也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本书共选诗90首,约占《诗经》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其中“周颂”2篇,“大雅”3篇,“小雅”16 篇,其余皆为“风”诗。所用底本为阮刻《毛诗注疏》,同时参照其他版本。注释简明通俗,对文意的理解既不墨守一家,也不全用旧说,而是在反复斟酌的基础上,从原文出发,进行疏解。每一首作品皆有释题阐述主旨,于读者尤为方便。

  《唐诗三百首详析》 喻守真编注。1948年3月中华书局第1 版,1957年9月第2版,多次重印。为近人有关唐诗的著名选本。

   本书按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诸类编选。作者小传简要介绍有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艺术成就。“注释”侧重典故和生僻语词的疏解。“作意”。是对作品中心题旨的分析,言简意赅,要言不烦。“作法”则从技法的角度,具体分析作品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和诗眼的精彩之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诸类的第一首作品还附有“声调”,通过个案分析,介绍这些诗体有关声调的一般规则,详明易懂。

  虽然编选者并没有揭示出此书的编选准则,但从所选作品看,实为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无后来的一些选本仅仅从某种政治意念出发而遴选的偏颇,加之解析详尽,深受读者赏识,至今流行不衰。

  《宋词选》 胡云翼(1906~1965)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版。为近人有关宋词的著名选本。

   本书共选词作304首。选注者在“前言”中说:“我们根据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来选宋词,便不能不定出新的标准。这个选本是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作为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的优秀作品,同时也照顾到其他风格流派的代表作,藉以窥见宋词丰富多彩的面貌。”可见本书的编选有矫正前人重婉约而轻豪放倾向的用意。正因为如此,历来被视为词之正宗的婉约派作品的比重则稍嫌不足。但编选者毕竟是词学方面的资深学者,且著力甚多。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严谨的注本。其注释尤为详明,注重词句的串讲,浅显通俗。许多作品附有说明,或介绍背景,或增补史料,或指出前人理解上的偏颇,或作画龙点睛式的鉴赏。每位词人皆附有小传。

《红楼梦》 曹雪芹(1715~1764)著,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1982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新1版。中国古典小说。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既反映了具有一定的个性觉醒意识但在专制体制下生存的青年男女的历史悲剧,也揭露了封建时代的末世产象。由于立意高远,笔致超轶,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丰碑本书校勘甚精。它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简称“庚辰本”)为底本,缺文均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缺文,则采用程甲本补配。后四十回以萃文书屋辛亥排印本(即程甲本)为底本,校以藤花榭本、本衙藏版本、王雪香评本、程乙本等。

  本书注释的原则为适应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条目选取的范围包括典章故事、职官名称、服饰陈设、古代建筑、琴棋书画、释道迷信、医药占卜、方言俗语以及较生僻的字词。书中的诗、词、曲、赋、偈语、灯谜、酒令也均加以注释。

参加本书校注工作的为冯其庸、李希凡、刘梦溪等人,皆为国内红学界的著名学者;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等人担任本书顾问;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对注释和校订提出修改意见。这为本书能够成为较权威的版本提供了保证。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著。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孙大雨译。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全书包括四部作品:《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有名的悲剧,故事取自12世纪末一部丹麦史,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海登堡大学读书,此间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雷特,篡夺王位并娶了嫂嫂。哈姆雷特回国后,父亲的亡魂告诉他真相,迫于对手势力的强大,哈姆雷特只能装疯。他凭智谋挫败叔父的阴谋,采取行动时,不慎错杀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致使奥菲利娅疯狂而死。克劳狄斯挑拨波洛涅斯之子复仇。最后在比剑中,二人与国王和王后同归于尽。

  《奥赛罗》 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长老的女儿苔斯狄蒙娜结婚。奥赛罗因把副官一职给了凯西奥,引起伊阿古的怀恨。他编造凯西奥和苔斯狄蒙娜私情的谣言,奥赛罗因妒嫉掐死妻子,后知真相,自杀。

  《李尔王》 故事开始他是一个封建暴君,要求绝对服从,被两个大女儿欺骗,把国土分给她们。后在暴风雨之夜看清真相,知道唯有小女儿的爱才是真的。

  《麦克白》 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征服叛乱回来,听信三个女巫的预言,以后要作国王。受妻子怂恿,杀死国王和班柯。班柯的鬼魂和自己的良心使他不安,妻子发疯,他也被国王之子消灭。

  莎士比亚的悲剧取得空前的艺术成就,并带有鲜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色彩,是无与伦比的文学瑰宝。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著。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周扬译。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由两条平行而又交*的线索构成,在结构上形成托尔斯泰所说“美丽的圆拱顶”。一条线索是安娜的爱情悲剧,另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人物列文的探索过程。安娜的美貌是皆知的,她由姑母作主嫁给年长许多的大官卡列宁,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安娜从末享受爱情的幸福,卡列宁不仅在家里奉行虚伪的官场作风,还有许多小毛病令安娜反感,他长着难看的招风耳,爱打响指。安娜再也不能忍受下去。偶遇渥伦斯基,在他的热烈追求下,二人相爱。他们到乡下同居,招致整个上流社会的指责和议论。渥伦斯基的热情终于冷却下去,安娜痛呼“一切全是虚伪”,卧轨自杀。列文体现了托尔斯泰的理想。他热爱宗法制,蔑视“用二十戈比就可以买到的”资产者,反对地主采用西欧方式经营田庄。在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日渐成长的大环境下,他力主农事改革,把自己的庄园当作试验场。他主张地主参加部分劳动,农民参加部分管理,这些“农民好一些,我们的利益也就大一些”。他想以此保住地主土地所有制,但他的改革还是失败了。最终他在宗教的“博爱”、“善”等“上帝的法则”中找到精神上的宁静,终于皈依宗教,鼓吹无为主义和“不以暴力抗恶”。

  本书是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标志,也是他的世界观矛盾更集中的表现,无论在对待安娜的选择还是列文的思考上,都体现出这一点。作品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心灵的辩证法”在这部作品中有较集中的反映。

  《浮士德》   [德]沃尔夫冈·歌德(1794~1805)著。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郭沫若译。世界文学名著。

《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与魔鬼结盟,演化出许多罪恶的奇迹,死后灵魂被魔鬼攫去。歌德把这一粗糙的民间传说加工改造,把浮士德提高为一个在人间不断追求最丰富的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最崇高的理想的人物。浮士德的探索共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知识悲剧。浮士德钻研过各种学术领域,法学、医学、神学、炼丹术等等,只感到贫乏和厌倦,复活节和瓦格纳出游,看到生命的另外形式,得出结论,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遇见魔鬼靡菲斯特,与之订约。第二阶段为爱情悲剧。描写浮士德与少女玛甘泪的恋爱,非常美好,却因误杀了她的母亲、哥哥,她受刺激疯狂了,最后被判死刑。第三个阶段为政治悲剧。浮士德来到宫廷,国库空虚,民怨沸腾,大小官吏舞弊成风,朝政一片混乱,国王只知参加谢肉节豪华狂欢,浮士德利用魔鬼的能力铸造伪钞,帮助他们度过财政危机,国王又请浮士德召来美女海伦。第四个阶段是美的悲剧。借助魔鬼的力量,浮士德与海伦相见,二人相爱,过着阿卡狄亚牧人般的美妙生活,生子欧福良,但欧福良生来便向上跳,很快死去,海伦在悲痛中也消失。第五阶段为事业悲剧。历经几个阶段的悲剧性探索,浮士德终于在改造大自然、为民造福的壮丽事业中得到智慧的最后断案;“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是歌德“巨大的自白”中最重要的一章,也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三百年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

  《传播学概论》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中译本由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出版。当代西方传播学理论著作。

   全书共15章:1.传播是怎样发展的;2.传播起什么作用;3.传播过程;4.传播符号;5.传播代码;6.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7.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8.大众媒介的深广度,9.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10.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11.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12.传播怎样产生效果 (二);13.大众媒介的潜在效果,14.大众媒介较少潜在的效果;15.信息革命。作者的主要观点有: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传播媒介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信息连续不断地流过社会体制,它服从这个体制的约束与需要,也受到体制内部的作用与习俗的影响和推动;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

本书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从定量、微观分析入手,对社会传播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尤其是在大众媒介的效果分析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作者在美化美国资本主义传播制度的同时,也歪曲了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并且出于为媒介结构服务的需要,该书对传播学的研究多偏于微观和具体分析,因而在宏观研究方面建树甚少。

《新闻学概论》(修订本) 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新闻基础理论著作。书共分14章:1.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孵化了新闻事业; 3.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4.新闻事业的阶级性;5.新闻事业和宣传活动;6.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7.新闻的真实性;8.新闻事业的指导性;9.新闻事业的群众性;10.新闻事业的战斗性;11.新闻事业的党性;12.新闻选择;13.我国当前的新闻改革;14.我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本书着重介绍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进一步学习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打基础。作者主要观点有:新闻、宣传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宣传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需;新闻事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后的产物,新闻事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党性是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等。作者还关注我国当前新闻改革的情况,论述了新闻改革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本书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述深入浅出,是一本实用的新闻入门书。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6年出版,是目前中国新闻事业史权威著作之一。

   全书共约140万字。第1卷叙述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新闻事业,分古代新闻事业,外国人在华早期办报活动,中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新闻事业,辛亥革命和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等。第2卷叙述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分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反文化“围剿”中的革命报刊和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香港和海外华侨的抗日报刊,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的大变革等。

  本书全面评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内容涉及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新闻教育等新闻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订正了大量已出版的新闻史专著中的错误,填补了新闻史研究中的不少空白,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二年级
《艺术哲学》   [法]H.A.丹纳(1828~1893)著。1928年巴黎Librairie Hachette出版,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傅雷译。文艺学名著。

   本书共分5编,依次是,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艺术中的理想。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作者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审美和艺术问题,认为文艺发展的社会动因可以归结为种族、环境、时代三个方面。艺术品的本质在于能够突出而鲜明地表现出对象的艺术特征,而能否完美地表现对象的特征与效果则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尺度;本书既有严密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史料。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 [美]艾伦·温诺著。1982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1988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陶东风等译,倪闯等校。文艺心理学著作。全书共分5编13 章。主要内容分3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编(1—2章),探讨了艺术家创作心理和欣赏者接受心理的一系列问题。第2部分包括第2、3、4编(3~11 章),选择绘画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和文学心理学作为研究对象,转入艺术类型心理学的探讨。第3部分为第5编(12~13章),讨论了艺术与变态心理的问题。本书体系宏大,结构严整,材料翔实,并配以大量插图,既详尽客观地介绍了各派观点,又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主张,不失为一部有较高水平的文艺心理学著作。

《美学与艺术理论》 [美]玛克斯·德索著。1970年美国底特律出版社出版,中译本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兰金仁译。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本书共分10章:1.美学的潮流,2.审美对象;3.审美经验;4、基本审美形式;5.艺术家的创作活动,6.艺术的起源及艺术体系;7.音乐与模仿艺术;8.文学艺术;9.空间和图像艺术;10.艺术的功能。前4章为美学理论部分,涉及和谐与比例、节奏与节拍、规模与程度、崇高与悲剧性、丑陋与滑稽等美学范畴。后6章为艺术理论部分,对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家创作心理、几种主要艺术门类的特征等问题都作了深入论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英]佛克马、易布思著。1977年伦敦Hurst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中译本1988年三联书店出版,林书武等译。文学理论著作。

本书共6章:1.导论;2.俄国形式主义、捷克结构主义和苏联符号学:3.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和文本分析;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5.文学的接受;“接受美学”的理论与实践;6.未来研究的展望。此书写作宗旨在于阐述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梗概,弄清这些理论的内在要求及其暗含的价值判断,使读者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当代文艺理论的现状。本书材料丰富,分析透彻,对于掌握纷繁复杂的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主要成果,不失为良好的向导。

  《美学新解》 [美]H.G.布洛克著。1979年纽约查理斯·斯格雷纳子公司出版,原书名直译为《艺术哲学》,中译本1987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滕守尧译,中译本书名为译者所取。艺术哲学著作。

   全书共5章,其论述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即如何使艺术的自治性或独立性同英美的联想达到协调一致。第1章“导论”提出了这个问题,第2、3、4章分别从艺术品的再现、表现和形式问题入手,针对艺术经验的各个重要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第5章运用前几章阐述的观点,分析了当代美学中热烈争论的5大问题——艺术的概念、意图、意义、艺术真实以及批评的有效性等问题。本书紧密联系艺术实践,大量使用图解和说明。被认为是一部分析美学的代表作。

  《艺术与幻觉——绘画再现的心理研究》 [英]冈布里奇著。1960年纽约万神殿出版社出版,中译本198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彦译。现代艺术心理学专著。

全书包括1~5版前言;导言“心理学与风格之谜”;第1部分“写真的限制”;第2部分“功能与形式”,第3部分“观者的分担”;第4部分“创造与发现”;最后是“回顾”。作者在美术史、文化史、哲学、视觉艺术、图像学、艺术心理学、美学、音乐以及大众传播媒介方面有着极为渊博的学识。这使得本书在视觉艺术的心理学方面发前人所未发,对该领域进行了纵向的历史性开掘,探讨了西方再现艺术与视知觉规律,提出了“预成图式——修正”的经典公式和“制作先于匹配”的著名命题。

《语言》 [法]J.房得里耶斯(1875~1960)著。1921年法国巴黎出版,中译本199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岑麒祥、叶蜚声译。西方语言学著作。

   本书由绪论和5编内容组成,绪论讨论语言的起源问题,接下来分别讨论语音、语法、词汇、语言的构成和文字等部分。本书继承了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传统,是著名的法国社会学派语言学理论的总结。书中强调,从历时角度看,语言既有分化倾向,又有统一化倾向,彼此相抵,达到平衡;然而,从总的趋势上看,语言趋于统一化,这些都受制于社会的力量。书中在强调语言的民族性、民族语言跟民族心理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强烈反对语言学上的种族主义。因此,本书作者被认为是对语言学的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的语言学家。这部著作对我国语言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教程》 [美]C.F.霍凯特(1916~)著。1958年美国纽约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译本上册,1987年出版中译本下册,索振羽、叶蜚声译。现代语言学著作。本书作者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本书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全面论述了语言学的各方面问题,综合体现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成果。中译本上册为描写篇,包括第1至35章,论述语言的结构和分析语言的原则与方法;下册为历史篇,包括第36至64章,论述语言演变的规律,探索语言演变过程的原则和方法。全书材料翔实,论述严谨,体系完整。

  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舞台在美国。这部著作正是全面了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普通语音学》 岑麒祥(1903~1989)编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普通语音学著作。

本书共分5章,第1章是“绪论”,下面几章分别阐述了“语言学的对象”、“语言学的特殊方法”、“语言学的构成”以及“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该书原是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的讲义,其主要目的是把当时最基本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系统地介绍给读者,所以作者对语言学各个学派的发展历史讲得很简略,而把重点放在阐述语言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上,引述资料很丰富,论述也妥帖精当,无论对语言研究者还是对一般读者,都是一部有重要意义的参考书。

  《普通语音学纲要》 罗常培(1899—1958)、王均(1922~)编著。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1年商务印书馆再版。普通语言学著作。

   该书所论述的主要问题有:语音的基础,语音的分类,语音的结合,语言的节律,语音的变化,音位学原理等等。书中所举例子特别丰富,其中不仅有汉语普通话的例子,还有许多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外语的例子。通过对这些语音现象的全面分析,总结其一般规律。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语音学的原理的著作,同时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无论对语言学或语音学的研究,还是对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与研究等等,都很有意义。

  《中国文字学》 唐兰(1901~1979)著。1949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开明书店版重印。汉字学著作。   该书共4章,外加一篇前论。前论讲中国文字学的研究范围、发展过程,以及研究的对象、方法、性质、特点等。下面的四章分别是:“文字的发生”,追溯汉字的起源,认为最初的文字是众人的创造,“文字的构成”,针对传统的“六书”理论提出“三书说”,这是对中国文字学理论的一大贡献;“文字的演化”、“文字的变革”两章系统详细地论述了汉字的发展变化,介绍了殷周六国古文字以及秦汉以来各种书体的流变,并提出了创制新文字的设想。

  《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1904~1998)著。1942~1944年商务印书馆分三卷三册出版,1956年出修订本时改为两卷一册,1982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汉语语法丛书》本。

该书分上卷《词句论》和下卷(初版中、下卷)《表达论》。上卷8章,讲字和词、词类、叙事句、表态句、判断句、有无句、简句和繁句、词组及句子的转换与变化。讲词类时,将“实义词”间的关系总结为3种,即联合、组合、结合。讲繁简句时,谈到致使式、意谓式、有无繁句三种特殊句式。下卷15章,主要围绕各种语法意义,说明汉语表达该意义所用的语法形式和手段。该书用例丰富,条理清晰,且开创了研究汉语结构变换关系的先例。

《训诂与训诂学》 陆宗达(1905~1987)、王宁(1936~)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训诂学著作。

该书共分甲、乙、丙三编。甲编为《训诂方法论》,曾于198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单独出版,主要谈训诂学的复生发展与训诂方法的科学化、《说文解字》与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等。乙编为《古汉语词义问答》,也于1986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为训诂方法综合运用提供实例的考释文集。丙编为《训诂学的理论与应用》,可以看作一部阐发训诂学原理和介绍训诂学应用的论文集。1994年集为一编时对原已出版或发表过的部分作了部分改动。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1903—1980)等著。1960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汉语方言学著作。

全书共分 12章。第1章至3章介绍方言、汉语方言学和汉语方言的历史发展;第4章至11章按照当时对全国方言区的划分,分别介绍北方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大致特征,第12章综合论述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关系。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对后来的汉语方言调查和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楚辞选》马茂元(1918~)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版,后多次重印。为现代有关楚辞的最权威的选本之一。

   书前有长篇“前言”,着重阐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所选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招魂》、佚名的《卜居》、《渔父》、宋玉的《九辩》、贾谊的《吊屈原》,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每篇作品有详尽的注释,以扫除阅读障碍,阐明作品意义。绝大部分作品还附有题解和说明,以解释题旨,并对有关作者生平和作品时代背景的资料加以分析,综论全篇的内容及其形式。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1906一)选注。1978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版,后重印。为今人有关汉魏六朝诗歌最权威的选本。

   本书共分4卷。第1卷为汉诗,选78首。第2卷为魏、晋诗,选魏诗45首,晋诗69首,共114首。第3卷为宋、齐诗,选宋诗41首,齐诗13首,共54 首。第4卷为梁、陈、北朝、隋诗,选梁诗33首,陈诗6首,北朝诗23首,隋诗5首,共67首。选录的重点为汉乐府,汉无名氏五言诗,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谢跳、庾信等人的诗,南北朝民歌。注释简要精当,第一个注释附有题解,以概括作品的中心意旨。每一个诗人皆有小传,简介其生平经历和创作概况。“前言”以时代为线索、以重要诗人为焦点,展现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轨迹。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1961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后重印。为当代有关李白诗歌较通行的选本。

   本书共选录诗歌270首,约占李白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一部分作品顺序试用编年排列,共分五个时期:蜀中时期,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长安时期,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另有一部分作品不编年。诗歌的字句一般据王琦本,少数从别本。注释分为两部分。先是题解,说明主题、写作年代和背景、艺术特色,极少数作品没有此项。次为语句注解,力求详细通俗,既释单词单句,也作串讲。但由于时代的限制,此书在选录上有重思想而轻艺术的倾向。  

《杜甫诗选》 萧涤非(1907—1991)选注。1979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后重印。为今人有关杜诗最权威的选本。

本书由《杜甫研究》中的诗选部分改编而成,选诗281首。作品按四个时期编年:读书游历时期,困守长安时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漂泊西南时期。每一时期之前皆有简单的说明,以揭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征。作品题解侧重写作地点、年代、背景的介绍,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的解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根本从略的。注释重在介绍史实和释典。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选注者采用了“以杜解杜”的方法,注中常有引诗互证的地方。这对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真相助益甚大。

《唐代小说选译》 傅继馥选译。1987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版。为有关唐代传奇的选译本。

  唐传奇是继魏晋南北朝小说之后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并且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趋于成熟的一种小说文体。本书共选传奇40篇,原文主要依据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该书没有的篇目则依据汪辟疆校录的《唐人小说》。

  本书的译文比较流畅精确。每篇作品有“篇目说明”,用以概括主要线索,揭示题旨,分析艺术特征。“注释”简明,可与译文互相参照。另附有扼要的作者介绍。总之,这是一部在疏解上较全面通俗的选本,适合大众阅读。

  《宋诗选》 钱钟书(1910~1998)选注。195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后多次重印,文字小有修改,注解稍作增订。为今人有关宋诗最权威的选本,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选注者在“序”中说:“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木选。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这种严格的选录标准使本书有了独特而精致的特色。其作者小传避免了一般的泛泛而谈,能于方寸之间纵横捭阉,画龙点睛,流光溢彩,文风也保持了一贯的诙谐机智的风格。其注释部分既旁征博引,显示了腹笥的渊深,同时也妙解迭出,体现了思想的敏锐与学术的深度。

  《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著,张友鹤辑较。1978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此书为会校会注会评本。辑校者收集了现存的重要版本凡十余种,如手稿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刻本,将各本所收篇章互相补充,共得文419篇,连同附录9篇,较通行本增补近70篇,成为目前最完备的本子。辑校者还将清代吕湛思、何垠两家注本加以汇集,删除其明显的错误和重复之处,这对读者理解原作有很大的帮助。至于“会评”部分,更是收罗丰富,既可以加深人们对原作的接受,也提供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聊斋志异》批评史的轨迹。书前有章培恒先生的“新序”,对此书进行了十分翔实的评价。

《古文观止今译》 吴楚材、吴调侯选,袁枚等注译。1993年6月齐鲁书社第1版。中国古代散文选本。

《古文观止》选录了上自东周下迄明末的220篇文章。全书共12卷,卷1至卷3为周文,卷4为秦文,卷5、卷6为汉文,卷7为六朝、唐文,卷8为唐文,卷9为唐宋文,卷10、卷11为宋文,卷12为明文。选录的文章皆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且选材比较广阔,照顾到了各种文章的体裁和多种艺术风格,因此数百年流传不衰。

本书译文畅达,并附有浅显的注释。每篇文章皆有“题解”,以阐明主旨。对与所选录的文章相关的专书,也作扼要介绍。

《希腊神话故事》 [德]施瓦布(1792—1850)著。中译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艾英译。全书共分27章,主要故事有:第1章,普罗米修斯盗火故事,第11 章,代达洛斯和伊卡洛斯驾蜡制翅膀飞翔故事,第18章西绪福斯推石上山故事,第19章英雄伊阿宋盗取金羊毛故事,第20章赫拉克勒斯故事集,包括他的出生、受教育和英雄行为,第23章俄狄普斯杀父娶母故事,第25章特洛伊故事集,从墟席建立到因海伦被劫爆发特洛伊战争、城市被陷的故事,第27章,奥德修斯故事,叙述奥德修斯海上漂流十年的经历等。 这部作品是文学大师席勒之师的名著,作品融艺术性、趣味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了解西方文化渊源的重要窗口。

《忏悔录》 [法]让·雅克·卢梭(1712~1778)看。中详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黎星、范希衡译。世界文学名著。

《忏悔录》记载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罗岛间50年生活的经历。卢梭满怀感情讲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历史人物又给了他崇高的思想,但社会环境的污浊,人与人间不平等的关系,都使他受到侵染和损害。卢梭历数了他孩提时代受到的寄人篱下的粗暴对待,人世后受到的虐待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平,愤怒地揭示了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还有统治阶级的丑恶与腐朽。另一方面对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小者给予同情。

  《忏悔录》是一部坦率的自传,他说:“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与罪过。”自信当末日审判的号角吹响时,没有人会面对上帝说,自己比这个人更好。  

《唐璜》 [英]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著。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查良铮译。世界文学名著。

作品从唐璜的青少年写起,伪善的母亲让他受严格的圣徒式教育,但并未压抑住他的天性。唐璜受自然本性的支配,开始—系列冒险生涯。他先与邻居朱丽娅相爱,败露后乘船旅行,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在岛上获救,与海盗的女儿海甸相恋结婚,但被其父作为奴隶卖到土耳其后宫。逃出后来到俄国与土耳其的战场,因英勇杀敌,立大功,受到俄国女皇宠爱。后又作俄国特使来到英国。按计划,拜伦要唐璜参加法国大革命,但因早逝,留下未完成稿。

  《唐璜》是一部讽刺性的欧洲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拜伦创作发展的最高峰,雪莱认为“英国语言中从没有过这样的作品”,也被歌德奉为“绝顶天才的作品”。  

  《罪与罚》 [俄]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著。中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朱海观、王汶译。世界文学名著。

   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饱受穷困和饥饿的折磨,几个月交不起房租,怕见女房东。他最后的财产——妹妹送的戒指和父亲送的表都抵押在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那里。他看到社会上诸多不平之事。九等文官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穷愁凄惨,只能*长女索菲亚做*女维持生活,他又听说小驽马被打致死,这一切使他决意做出什么。正好在酒店里听到大学生谈论那老太婆只是只虱子,早该被杀。于是他模糊的超人理论占了上风,杀死了老太婆,但不幸又杀死在场的另一人,随后他深深自责,非常痛苦。索菲亚用信仰和对上帝的爱感化了他,他终于在宗教和索菲亚身上看到光明,投案自新。这部作品以深刻而真实的心理分析见长,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惨状也描写非常成功。

  《魔山》 [德]托马斯·曼(1875~1955)著。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钱鸿嘉译。世界文学名著。

   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出身于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大学刚毕业,打算去造船厂当工程师。暑假闲来无事,就去阿尔卑斯山中一所疗养院去看望表哥约阿希姆·齐姆逊。他本来打算住三周,却一下子住了七年。山庄里住着来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病人,代表着不同的民族、种族、文化传统、政治观点,在这里弥漫着神秘的、死亡的诱惑,更重要的是,各种思想都人格化,企图影响卡斯托普,但卡斯托普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终于形成健康的思想,他重返社会,但整个社会都疯狂了,他最后也只能充当炮灰。

  这部作品是托马斯·曼的重要代表作,融入作者对人文思想的深刻思考,故事又写得极生动,艺术价值颇高。

《荒原》 [美]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1888—1965)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赵萝蕤译。现代诗歌名作。

   全诗共443行,分5章。第1章:死者葬仪。诗人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春季里却到处是枯根、干石,人文现实中充满庸俗低级的欲念,既不生也不死。第 2章:对弈。写了上流社会妇女精神生活的缺失,下层姑娘沉湎于肉欲,同样毫无意义。第3章,告诫。写情欲之火造成的庸俗猥亵,空虚而无真实的爱。第4章:死于水。人死于欲望之水的泛滥。第5章:雷霆的话。又回到荒原的表象描写,最后指出宗教的给予、同情、克制才是人类文明最终的拯救途径。

《荒原》是20世纪西方文学里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荒原”一词使整个西方文明的衰微得到形象化说明。

《喧哗与骚动》 [美]威廉·福克纳(1897—1962)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李文俊译。美国南方小说。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人生就像一个白痴所讲韵故事,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丝毫意义”。小说描写了杰弗生镇康普生一家由望族到没落的过程及各家庭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全书分4个部分由4个人物叙述故事。第1部分:班吉的故事。通过小儿子白痴班吉的眼睛,反映周围世界,以意识流手法,写出班吉不连贯的回忆画面,突出他失去姐姐凯蒂关爱后的痛苦。第2部分:昆丁的故事。通过昆丁经历的现实事件与回忆的叠加,写出昆丁对凯蒂失身的苦恼,他承受不了,投水自杀。第3部分;杰生的故事。杰生由于凯蒂而失去银行职位,因此恨她和她的女儿,私吞她寄给女儿的钱。第4部分:女佣迪尔西的故事。由她的事情补充其余情节,由她来体现人性复活的信念。这是意识流作为一个流派的代表作,多视角写故事的手法,也奠定了它的经典地位。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中译本由祝建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当代西方传播学理论名著。

   全书共分6部分。1.导言;2.基本模式;3.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4.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5.受众中心模式;6.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和流动。本书对几十年来的传播学理论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但又没有受历史的局限而仅致力于简单的文字陈述,而是通过大量文献的提供,使读者对几十年来传播学在各个阶段的理论成就及其发展原因有个清楚的了解,作者精心选取了48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逐一介绍其含义、演变过程和主要优缺点,明晰如画地描绘了50年来传播学发展的*廓,使庞大的传播学理论体系在人们面前一目了然。在当今卷帙浩繁的传播学论著中,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传播学概论。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中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西方传播学名著。

全书28万字,分上、下两部。第1部是“理论篇”,展开论述了四种观点:(1)地球已成为一个小小的“环球村”。(2)“媒介即讯息”。麦氏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3)“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反过来时人的感知有强烈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作用。(4)“冷媒介和热媒介”。低清晰度的媒介(如手稿、电话、电视、口语)叫“冷媒介”,它们要求深刻参与、深度卷入,调动了人们再创造的能动性。反之,高清晰度的“热媒介”(如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给受众提供了充分而清晰的信息,剥夺了受众深刻参与和再创造的机会。第2部是“应用篇”,以第1部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从古到今的26种媒介。这本书是西方传播学的巨匠——麦克卢汉的成名作,在西方已成为传播学的经典,它对人们认识媒介、历史和文化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舆论学》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中译本由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世界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作之一。

全书22万字,共分8部分。第1部分:引言;第2部分:探讨现实世界;第3部分:固定的成见;第4部分:兴趣;第5部分:创造一种共同的意愿;第6部分:民主政体的偶像;第7部分:报纸;第8部分:有组织的情报。首先,怎样形成舆论的问题占了很大的篇幅。李普曼把舆论看成是人们头脑里的想象。即“固定的成见”,它使得歪曲的报道和虚构的报道比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要容易得多,“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必须清楚地加以区分”。其次,作者指出,人们往往生活在报界提供的和自己所设想的一种“假环境”中,对于纷繁的世界事务只能充当“局外人”。第三,在舆论和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上,作者认为,只有属于“社会贤能 ’’的少数“局内人”能在社会上发号施令,决定一切,并可以通过宣传来左右“局外人”。剖析和研究这样一本西方舆论问题的代表作,对于更好地推进我们的舆论研究工作和树立我们科学的舆论观必将是很有益处的。

《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 张允若、高宁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本书是外国新闻事业的一部简明通史。

本书共分9章:1.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2.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产生和发展;3.近代无产阶级报业的创建和发展,4.主要发达国家报业的发展和变化;5,苏联——独联体和东欧现代报业的发展与变化;6.发展中国家的报业的创建和发展;7.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8.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9.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斗争。该书在体例上以时间为经,地域为纬,并按媒介发展的顺序推出,力求既理顺历史脉络,讲清发展规律,又鸟瞰当今现状,有助于古今中外的沟通和借鉴。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徐耀魁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本书是一部评述西方新闻理论的专著。

除绪论外共分成3大部分。第1编为新闻理论探源,着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西方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新闻理论与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特点。第2编为本书的核心部分,分别详细介绍和评述对世界各国影响最大、人们也最为熟悉的各种新闻理论,如新闻价值理论、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新闻法制理论以及大众传播的各种理论。在第3编分析与评论中,作者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着重阐述西方新闻理论与我国新闻学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西方新闻理论的问题,并指出西方新闻理论中有哪些部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这一部分还专门增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关于西方新闻理论的论述以及前苏联学者的有关评价,以便让读者对西方新闻理论的评价有个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本书是一部结构合理、内容广泛、逻辑性强的学术著作。

《新闻传播学》 黄旦著。1996年杭州大学出版社版。当代新闻传播学理论著作。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传播”,包括:1.新闻传播的起源;2.新闻传播的发展;3.新闻传播的新时代——新闻事业阶段,4.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5.沟通与联系一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6.控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作用;7.新闻自由,8.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下编“作为传播过程的新闻传播”,包括:9.什么么叫新闻传播过程;10.新闻,11.新闻价值;12.新闻传播者,13.互补共存的大众媒介体系;14.新闻接收者;15.新闻传播过程规律。该书打破以往新闻学传统中对新闻概念所作的静止理解,吸收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新闻置于新闻信息传播的运动过程中进行考察,极具建设意义。

《中国美术通史》 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美术通史著作。

本书共8卷11 编,约300万字,由王伯敏先生为首的17位国内外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执笔。所著上起我国原始社会美术的起源和萌芽,下迄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美术也包括在内。内容有建筑艺术史、工艺美术史、雕塑史、绘画史、版画史、书法篆刻史等六部分。该书跨越历史时期长,涉及知识面宽,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中国历代美术的发展状况。

  《通史》在继承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诸名家绘画史及美术史著作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一步。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美学思想为指导,对各个时期的美术现象、美术家、美术作品与理论乃至于美术流派等历史事实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该书分为11编,从第l编原始美术依次往下,分别介绍了一定历史阶段(如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夏金元、明清及近现代)的美术现象,又分章节逐一描述这一历史阶段的工艺美术、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版画等不同领域的发展进度,内容丰富翔实,概括性强,并配有精美的图片资料,对于美术爱好者以及从事美术史研究的同志深有补益。

《世界美术史》 朱伯雄主编。自1987年陆续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世界美术通史著作。

全书共12册,10卷,约300万字。末卷内附有“中外美术史大事对照年表”及“总索引”。编撰了世界上各洲各族的美术史迹,上起史前社会,下至20世纪70 年代。结构宏大严谨,剪裁详略得当。在编著过程中,著作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研究和把握世界各个民族美术在历史进程中的总面貌,同时,著作者们还注意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美术现象,加以纵横研究和比较探索了个别美术现象在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差别,历史地分析东西方民族和国家在美术思潮巨流中的因果关系,他们之间的共性与特殊性,以及东西方美术中一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形态和表现。

全书基本上是按时序编撰各族各国的美术史脉,不仅对欧美国家的美术作比较全面的介绍,对于亚、非、拉、大洋洲等地的美术也予以充分地重视和详细的论述。所著领域广泛,涉及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印染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文系三年级的选修书目

《艺术的起源》 [德]E,格罗塞著。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蔡慕晖译。1984年再版,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文艺理论著作。

  《小说的艺术》 戴维·洛奇著。中译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王峻岩等译。文艺理论著作。

  《音乐的故事》 保罗·贝克著。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马立、张雪燕译。文化普及读物。

  《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   [美]保罗·享利·朗格著。中译本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张洪岛译。音乐文化学专著。

  《西方现代派美术》 鲍诗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美术史著作。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著。三联书店1985年版,艺术鉴赏著作。

  《罗丹艺术论》[法]罗丹口述,葛赛尔记。中译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沈琪译。吴作人校。艺术理论著作。

《抽象与移情》[东德]威·沃林格著。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王才勇译。艺术理论专著。

  《艺术心理学新论》[德]阿恩海姆著。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郭小平、翟灿译。现代艺术理论著作。

《中国雕塑史》 梁思成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雕塑艺术史著作。

《中国历代书艺概览》欧广勇编撰,商承祚校订。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3年版。

《语法哲学》 [丹麦]奥托·叶斯柏森(1860~1943)著。1924年出版。中译本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何勇等译。西方语言学著作,对汉语语法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语言论》 [美]L.布龙菲尔德(1887~1949)著。1933年美国出版。中译本1980年商务印书馆版,袁家骅等译。语言学著作,在西方语言学界影响巨大。

《语义学》   [英]G. 利奇著。1974年英国出版。中译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李瑞华译。论述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语言学著作。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 W.拉波夫等欧美语言学家著。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祝畹瑾编。收集了西方社会语言学方面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文章。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普通语言学著作。

《语言学史概要》 岑麒祥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再版。语言学史著作。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语言学史著作。

《古代汉语词汇学》 赵克勤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词汇学著作。

《语法讲义》 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语法学著作。

《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文字训诂学著作。

《诗词格律概要》 王力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诗词格律知识读物。

《语文常谈》 吕叔湘著。三联书店1980年版。语文知识读物。

《古书句读释例》 杨树达著。中华书局1954年版。古书标点知识读物。

《陶渊明集》 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中国古典戏曲作品。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版。中国古典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第1版,后多次重印。中国古典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著,黄肃秋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

最新喜欢:

跨境电商运营...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