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意大利

阅读:5599回复:0
2007-04-12 12:25
写私信
楼主#
【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居民】古代罗马国家的中心地区是意大利,它的地理范围包括意大利半岛及其南端的西西里岛,罗马则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就整体而言,意大利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对发展农业生产甚为有利,山区草地也适于畜牧,而西西里则是古代欧洲的粮仓。但意大利良港很少,岛屿不多,海岸线平直,航海条件显然不如希腊。意大利的古代居民主要是印欧人,其中重要的1支为意大利中部的拉丁人,罗马就是拉丁人建立的国家。在拉丁人周围,还有萨宾人,埃魁人,伏耳西人等等。这些印欧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代初进入意大利,公元前10世纪末进人铁器时代,出现了微兰诺瓦文化。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伊达拉里亚人进入意大利,他们的来源目前尚不清楚,但其文明程度明显高于原来的意大利居民。他们在意大利建立了城市,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能够制造精美的艺术品,曾一度统治罗马。伊达拉里亚文明对后来罗马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建城立国曾有一段优美的传说。相传爱神维纳斯的后代,特洛耶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耶陷落之后,辗转来到意大利,其子在拉丁姆建立阿尔巴·龙加城。此后王位代代相传,当传至国王努米托尔时,王位被其弟阿穆略篡夺。阿穆略强迫努米托尔之女西尔维亚做女祭司而终身不得婚配,以免他生子报复,但战神马尔斯却爱上西尔维亚,并生了一对孪生子。阿穆略将孪生兄弟弃于台伯河,孩子被河水冲上岸边,为一母狼喂乳成活。后来又有一对牧人夫妇收养了他们,成人之后,哥哥取名罗慕路斯,弟弟叫勒摩斯。兄弟俩杀死了篡位者阿穆略,复得王位,并在台伯河畔他们被弃之处建一新城,因建城发生争端,兄杀其弟,新城遂以兄名命之为罗马。后来,罗马史家将建城之时推算为公元前753年。但也有一些史学家将罗马建城的时间确定在公元前600年左右。


【罗马的“王政时代”】传说中的王政时代共有7个国王,即罗慕路斯,努马·庞皮留斯,图鲁·霍斯梯留斯,安库·马尔修斯,塔克文·库里斯库斯,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和高傲者塔克文。其中第一、三位是拉丁人,第二、四位是萨宾人,第五、六、七位则是伊达拉里亚人。根据现在掌握的材料,后3位王是比较可信的。王政时代(约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据说,这时罗马有300个氏族,每10个氏族组成1个胞族,称库里亚;每10个胞族组成1个部落,称特里布斯;3个部落组成1个罗马人公社。公社有3种主要机构:一是人民大会或库里亚大会,由王召集,凡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有权处理公社最重要的问题,如通过或否定法律,宣战,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等;二是由300个氏族长组成的元老院,它理论上是为库里亚会议准备议案并作国王的顾问,实际上却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国王施加决定性影响,它真正拥有审批或否决库里亚会议决议之权,选举国王亦由其一手包办,元老院在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上拥有决定权的传统,贯穿于整个罗马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三是国王,拉丁语称“勒克斯”,集军事首长和最高祭司职能于一身,但一般来说,尚无民政权力,只在作战时有生杀予夺之权,他由选举产生而非世袭。 罗马王政时代的后 3个王,权力扩展到和平时期。他们实际上掌握了军政、司法、财务和宗教各方面的大权,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引进了伊达拉里亚式的豪华与威严:王在隆重场合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头权杖,坐在象牙宝座之上;王的身边有12侍从,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头,谓之“法西斯”,它象征着1种绝对权力,因而成为以后专制独裁的代名词。另1种留传后世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举行,每当国王率军征战得胜回城,必举行盛大凯旋式:王着金紫大袍,立于战车之上,带着俘虏,抬着战利品,浩浩荡荡穿过城市街道,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观看,场面盛大壮观。这种仪式后来成为罗马社会生活的1个重要内容。

【塞尔维乌斯改革】王政时代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在位时(公元前578—公元前536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与社会改革。改革的原因是,私有制引起的阶级分化使罗马人民内部产生了贵族与平民两个对立阶级,财富的分配与原有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不平衡,加之原有氏族组织和军事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的内容主要有3点:1.罗马居民,不论出身。凡能服兵役者,按其财产分成5个等级,第一等级为10万阿司(1阿司为0.3359公斤纯铜);第二、三、四、五等级依次为7.5万、5万、2.5万、1.5万阿司。五级之下者称无产者,不列级。每级提供数目不等的军事百人队:第一级出重装步兵80个百人队,18个骑兵队其他各级依次出22、20、22、30个次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百人队,无产者出 1个轻装步兵百人队,共计 193个百人队。2.创设森都里亚会议,即百人队会议,取代库里亚会议的宣战、选举、审判等重要职能,每个百人队有 1票表决权。3.把原来的 3个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 4个部落,所有居民都按住所登记财产和户口,从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塞尔维乌斯改革的意义在于,完成了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同时也确立了富有的贵族对广大平民的优势。


【王政时代的终结】相传王政时代最后1个王,高傲者塔克文为政暴虐,独断专横,激起众多罗马人的不满,其儿子绥克斯图·塔克文持剑强暴了1位贵族妇女鲁克丽霞,致使她在自己丈夫面前悲愤自杀,鲁克丽霞事件激怒了罗马人。公元前509年,人民起义驱逐了塔克文家族,推翻了王政,罗马历史从此进人共和国时期。

【罗马的共和体制】王政倾覆之后,罗马政治转入共和体制。其主要变化是: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任期1年,从贵族中选出,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并有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百人队会议之权。可是由于执政官任期短,又是2两人平权,彼此牵制,所以真正的大权掌握在元老院。此时的元老院已取得了监管国库和否决人民大会全部决议的权力,可以监督执政官并解决两人之间可能出现的争端。执政官本身通常就是元老,退任之后还要进人元老院,元老是终身制。元老院实际上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权力的核心。如遇非常时期,元老院则推举1名独裁官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任期不得超过6个月,危机解除后必须卸任。罗马的政治体制显然是互种典型的贵族政治。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共和国时期,贵族不仅在政治上专权,而且也在经济上扼制平民。平民无权参与国有土地的分配和使用,贫苦的平民在绝境中往往向贵族举借以人身为抵押的高利贷,偿还不上就沦为债务奴隶。于是政治权力、土地和债务问题构成了当时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的焦点。此外,平民在司法审判中也经常成为不公正判决的牺牲品,因为当时的习惯法是不成文的,而解释权掌握在贵族充任的执政官手里。这一切触发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长达200多年之久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元前494年,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在敌兵压境之际,平民撤出战斗,以抗议贵族背信弃义,拒不停止不利于平民的债务法。贵族被迫向平民让步,承认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民官,他们有权否决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和选举。保民官在职期间,其人身不可侵犯。由于保民官由平民选出,因而平民有了自己的集会。公元前471年,平民集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的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公元前451至公元前450年,在平民斗争的压力下,贵族被迫同意制订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因刻于12块铜牌而得名。其内容仍以保护贵族权益为主,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因曲解法律而滥用权力。 公元前445年,又通过了坎努里阿法,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76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针对平民土地、债务和担任高级官职问题,提出了3项法案,史称“李锡尼绥克斯国法案”,主要内容是:1.全体公民都可以占用使用公有地,但不能超过500犹格(1犹格约等于4亩)。2.平民所负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利息按本金计算,尚未还清的债款分3年还清。 3.两名执政官中须有1名由平民担任。经过10年斗争,这项法案才获通过,公元前366年,绥克斯图当选为第一任平民执政官。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案获通过,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为奴隶,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公元前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元老院批准,即对全体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至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暂告平息。
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只是暂时缓和、调整了罗马自由民内部的紧张关系,使平民的经济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个别平民有了参与国家政治的机会,但共和国贵族专政的性质并未得到改变。新法律的制定和新官职的设立,使罗马的国家机器更加完善,共和体制也更加稳固,这为罗马向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大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


【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罗马最初仅是台伯河畔的1个蕞尔小邦,时常受到邻近部落的侵扰,因此它同一些拉丁城市结成同盟自卫。公元前5世纪,伊达拉里亚人势力衰落,给罗马带来转机,公元前406年,罗马开始征服伊达拉里亚的维爱城,这是罗马征服意大利的第一步,战争的胜利使罗马人控制了台伯河流域及右岸的广大地区。附图说明:罗马战士
公元前390年,罗马人在与高卢人的战争中,屡遭败绩,罗马城一度失陷,高卢人在得到罗马1000磅黄金之后,撤出了罗马。但罗马人的雄心并未因此而受挫,他们很快重整旗鼓,迈出了对征服意大利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与萨漠奈人作战,征服中部意大利。
萨谟奈战争从公元前343年开始,一共进行了3次,一直到公元前290年萨漠奈人战败求和。其间,罗马人历尽艰辛周折,遭受了公元前312年在考地安峡谷之战惨败后的屈辱,可还是赢得了战争。罗马的版图已扩展到了南部意大利。
公元前282年,罗马同希腊移民城市他林敦发生冲突。他林敦向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求援,皮洛士率军突入意大利,虽数次击败罗马军,但难以承受损失,终于在公元前275年退回希腊。3年后,他林敦被迫降服罗马。罗马至此征服了除波河流域外的全部意大利。
罗马征服意大利后,并没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依据被征服地所处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以及对罗马征服者的态度,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治形式。诸如有公民权的自治市、无投票权的公社、拉丁移民地、“同盟者”等等。这种统治政策,确保了罗马周边地区的稳定,在以后的对外征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布匿战争】罗马人在意大利建立霸业之后,就开始了向地中海周边区域扩张。它首先遇到的劲敌是西部地中海霸国——北非的迦太基。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到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1个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的帝国。当罗马兵锋指向西部地中海时,一场酷烈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同迦太基的战争共有3次。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的原因是罗马嫉恨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扩张。罗马人在这次战争中创造性地将步兵短兵相接的战法通过“接舷吊板”应用于海上作战,充分发挥了罗马陆军的战斗力。经23年的苦战,罗马军团获得胜利,迦太基被迫放弃西西里,交付赔款3200塔兰特。
    罗马人并没有满足于这有限的胜利,而迦太基也不甘心于已有的失败,双方终因在西班牙的利益冲突,导致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面对罗马人咄咄逼人的压力,迦太基卓越的统帅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218年春夏之交,率90000步兵、12000骑兵和37头战象,从西班牙出发,翻越了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口,突然出现在意大利的波河平原,罗马人惊慌失措,屡战屡败。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诺湖战役中,罗马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官阵亡。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5 万余人与罗马执政官瓦罗率领的8万多罗马军队会战于坎尼,即著名的坎尼战役。汉尼拔用半月型战阵围攻罗马军队,结果杀死罗马军54000人,俘万余人,而汉尼拔仅损失6000余人。坎尼战役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1个辉煌战例。坎尼战役使罗马举国震动,但罗马人以坚韧的意志承受住了这次危机。全国军民表现了空前的团结,把所有17岁以上公民征招人伍,又编成两个奴隶军团共同对敌。罗马人一方面与汉尼拔周旋拖延,另一方面派军进攻西班牙,终于使汉尼拔陷人困境。战争中,罗马人也找到了自己能与汉尼拔相匹敌的统帅——西比欧。他提出了进攻迦太基本土的计划,调动汉尼拔尾随而来,战场从意大利转到了迦太基。公元前 202年,西比欧与汉尼拔决战于扎马。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战场上被打败。次年,迦太基被迫与罗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所有领土,除保留10艘舰船外,其余舰只全部交给罗马,赔款10000塔兰特。汉尼拔后因罗马人追捕而自杀。
    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罗马人对迦太基的仇恨从未消逝。公元前153年,监察官加图出使迦太基。他看到失败了的迦太基正日趋繁荣,于是在以后的演说与书信中总以“迦太基必须灭亡”为结尾。他的这种情绪代表了当时众多罗马人的心态。罗马人仿佛从复苏的迦太基身上看到了令他们胆寒的汉尼拔的影子。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惧与嫉恨,于公元前149年在毫无道理、绝无信义的情况下,向不设防的迦太基城和居民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实际上是英勇善战的罗马军团对已解除了武装的迦太基居民的1场屠杀。尽管忍无可忍的迎太基居民在悲壮气氛中同仇敌忾,守城3年,迦太基还是在公元前146 年陷落了。原有60万人口的迦太基城,只剩下5万妇幼老残被卖为奴隶,罗马人在夷城之后,又深犁其土,种上庄稼。一座在古代世界曾经繁荣昌盛的城市就这样消失了。

附图说明:加图(公元前253——前149年)


【罗马人的东征】布匿战争使罗马人征服并控制了整个地中海西部地区,同时也使罗马开始接触东部地中海的一些国家,从而导致了罗马对希腊化东方的征服。早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就侵入了伊利里亚,揭开了东征的序幕。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马其顿的腓力五世与迦太基结盟,并阴谋与叙利亚国王瓜分埃及。罗马为惩罚腓力五世,并向东部扩张,先后发动了3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0——公元前197年,公元前171一公元前168年)。公元前 192至公元前190年,罗马人发动了叙利亚战争,使叙利亚沦为罗马属国。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的结果是:罗马征服了希腊和小亚细亚,并在埃及建立了保护国。公元前150年,希腊各城邦爆发了反罗马统治的起义,但因长期混乱的政治和城邦间的争斗而衰落的希腊,在罗马军团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公元前 146年,科斯城陷落,希腊人最后1点自由火花被罗马人无情地熄灭了。同年,迦太基被夷为平地。至此,罗马人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版图跨越欧亚非三洲,奠定了以后罗马帝国的框架。
罗马人对意大利以外的征服区用行省制度进行管辖和统治。到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罗马一共设置了9个行省,即西西里,撒丁尼亚、山南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伊利里亚、马其顿和阿卡亚。行省的总督通常由退任执政官和其他高级官员竞选担任,但须经元老院批准。


【罗马成功的原因】罗马人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100年里,开疆拓土,扬威万里,从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城膨胀为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庞大帝国,原因何在?罗马治下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罗马人的征服伟业主要归功于罗马的政治体制和军事组织。
    罗马政体是1种集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优点于一身的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人民大会、保民官彼此制约监督,达到制衡的目的,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任何一方专权而导致腐败。
    罗马的军事制度及组织极为严密和完善。罗马军团约有6000多人,分成30个连队,每个连队又分成2个百人队。军团指挥官是6名军团长官,百人队长官为百人队长。每个连队第一名百人队长兼任该连队长。征服意大利后,同盟者也为罗马提供军队,编为辅助部队,协同作战。罗马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每到一地,即使只过一夜,也必造标准的营地。营地格局固定,周围挖壕筑墙,防守严密。战斗时,他们一般采用三列队阵式。灵活多变。优于希腊人的方阵。他们赏罚分明,对临阵脱逃的队伍执行“十一抽杀律”,所以罗马军队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罗马对外征服的影响】罗马人迅速而成功的征服使其版图、财富和奴隶都大大扩展和急剧增加,引起一系列社会及观念上的深刻变化:
1.由于大量战俘的捕获和贩卖,奴隶制明显加强。
2.奴隶制大庄园的兴起和从各行省输入廉价粮食,使小农破产,公民兵制度遭破坏。
3.奴隶劳动排斥了自由民劳动,使大量自由民沦为流氓无产者,在社会上形成了1股巨大的不稳定力量。
4.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与增多,1个以骑士为典型代表的中产阶级出现了。他们大多从事商业和高利贷行业,充当“包税人”和公共工程的承包人,形成了罗马社会中的1股新力量和新阶级。
5.对希腊化东方的征服,使希腊和东方的一些道德观念和习俗为罗马人所接受,同时,奢侈腐化,柔靡堕落的风气也在罗马蔓延,开始了罗马人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进程。
    总之,罗马的征服引起了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道德风尚等领域的重大变化。它由1个自耕农为主体的共和国变成了1个具有复杂社会成份的国家。大量的土地、奴隶和财富使罗马人的贪婪心和占有欲恶性膨胀,昔日遵守纪律和为国效忠的理想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把享乐和财富视为神圣。高雅精致的希腊文化很难被大多数乡鄙的罗马人所理解,但外部世界那些奢侈堕落的生活方式却被众多的罗马人所模仿、尽管监察官加图猛烈抨击新富豪醉生梦死的生活,并在自己的农场从事艰苦的劳动,在简陋粗糙的房间居住,但他个人的努力已无法恢复罗马往昔朴素的美德。富豪们继续沉湎于他们奢华的癖好,并在恣意挥霍金钱方面互相竞赛。与此同时,公共道德极端败坏,包税人对行省敲诈勒索,高利贷者鱼肉贫民,富有野心的政客收买贫民的选票,大批的流氓无产者则指望政客或富豪供养他们作走狗,并为他们提供无尽无休的嗜血角斗和下流表演。罗马人的征服扩大了国家的版图,掠夺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但却葬送了往昔的优良作风和朴素美德,并挖空了共和国赖以存在的基础。


【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从公元前146年布匿战争的结束到公元前30年前后的这段时期,是罗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由于以上所述及的胜利征服的影响,罗马的共和体制逐渐瓦解崩溃,伴随军事独裁的产生而一步步向帝制演变,在此期间,罗马历史经历了开明贵族与保守元老之间改革与反改革的争执,共和派与独裁者之间的斗争,奴隶大规模的起义与暴动,军事独裁者之间的内战屠杀。无数的血雨腥风在侵蚀着共和国的基础。帝国大厦在残酷的暴力之上奠基。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是罗马贵族中少有的开明之士,他们热情洋溢,且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们清楚地看到小农破产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提比略在竞选公元前133年的保民官时发表的演说极富感染力:“为意大利奋战不惜牺牲的人,除了空气和阳光之外,一无所有。……他们在作战时出生人死,却只为了保全别人的豪华享乐。他们虽然被称为世界的主人,但是他们却没有一寸的土地。”提比略在公元前133年如愿当选保民官之后,马上就提出了限制豪强兼并,保护小农利益的改革方案:每人占有公地不得超过500犹格,有子嗣的,不得超过1000犹格,超占部分以偿付地价为条件收归国有,划成小块分给无地农民。提比略的这个土地法案,招致了有大量公有地的元老贵族的刻骨仇恨,最终,元老们及其打手竟用木棒、凳腿将提比略及其追随者300人活活打死,抛尸台伯河。
    然而斗争并未因提比略的惨死而结束。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古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保民官,再次掀起平民运动的高潮,他除了恢复其兄提比略的土地法,还提出了粮食法,让城市贫民可廉价或免费从国家按月领取定量粮食。此外还有审判法、筑路法和包税法。这些法案对于解救贫困失地平民,争取骑土阶级的支持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盖约顺利地连选为公元前122年的保民官,他又提出了授予意大利同盟者以公民权的法案和在被罗马人诅咒的迦太基进行殖民的法案,结果引起了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罗马人的反感,因为这损害了罗马公民的优越感,盖约的声望由此受到影响,连任下一年保民官的企图也未能实现。元老贵族乘机反扑,再次施以暴力,盖约被迫自杀,其追随群众被杀死3000人。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表明:罗马已由繁荣转人了危机时期,小农分化和破产的趋势已不可遏止。共和国的体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格拉古兄弟和大批平民的惨死表明罗马社会的内争已转入内战,它为以后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夺取最高权力、肆无忌惮地使用武力开创了先例,因而也就为共和国的灭亡铺平了道路。格拉古兄弟的品德是高尚的,改革也纯然是利他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


【马略的改革和苏拉的独裁】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失败后,罗马社会内部的斗争仍在继续,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派和民主派。贵族派以保守的元老贵族为主体,民主派则是指那些凭借平民运动打击元老贵族、建立个人独裁统治的人。格拉古兄弟死后,元老院立即进行了针对改革的反攻倒算。公元前111年,元老院立法宣布,任何私人占有的意大利和行省公地皆属私产,大土地的占有不再受任何限制。小农的破产使建立在其上的罗马公民兵制度随之瓦解,罗马兵源逐渐枯竭、军纪败坏,士气涣散,这些变化导致的危害在公元前110至公元前105年对北非努米底亚国王的朱古达战争中充分体现出来。罗马军队屡次败北,丧失了以往的战斗力。当元老院毫无振作表现时,骑士和平民便推举军人出身的马略为公元前l07年的执政官并任军事统帅,进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他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人伍。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马略还把属于同盟者身份的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征募入伍,加之大量的无产贫民皆可参加军队,罗马兵源问题得到解决。马略整顿军纪,严格训练,使士兵战斗力大为提高。公元前107年,马略以执政官身份率领他训练的新兵奔赴战场,扭转了战局,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人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军人的跋扈,亦使以往的内争变成内战,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马略改革的成功也把他自己推到了罗马政治舞台的中心,他乘朱古达战争胜利之余威,又击败了侵入波河流域的森布里人、条顿人,并连任公元前104至公元前 101年的执政官。但马略低贱的农民出身不可能使他得到元老院的彻底信任,他凭借显赫的战功仅能使他成为自下而上、位居极品的“新人”。马略自然成为当时民主派拥戴的领袖,尽管他对此极不情愿。
    公元前91年,保民官德鲁苏斯重提给意大利同盟者以公民权的法案,竟遭暗杀,意大利人愤然掀起“同盟战争”(公元前91——公元前88年)。战争的结果使绝大多数的意大利人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在同盟战争中,马略手下的1个部将苏拉立下了赫赫战功,声望逐渐超过了马略,苏拉出身于元老贵族家庭,在当选为公元前88年的执政官之后,严然以元老派的代表与马略相争。当时,小亚细亚的本都国玉米特里达提乘罗马内战发起反罗马统治的米特里达提战争,马略和苏拉为争夺统帅地位发生冲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分别将统帅权授予苏拉和马略。结果导致了苏拉和马略之间的火拼,苏拉占据上风,马略被宣布为公敌,出逃北非。苏拉掌权之后,取消了平民会议,限制保民官权力,元老院被宣布为最高权力机关,不经元老院批准,公民会议不得通过任何法案。他还指派300名党羽充任元老,使元老院成为他个人权力的工具。

    苏拉平定罗马后,率军与米特里达提作战,并沿途镇压了雅典等希腊城邦的反抗。但当苏拉主力东调之际,马略联合另一民主派贵族秦那在罗马趁机活动,攻占苏拉分子盘踞的罗马城,并对苏拉分子进行以牙还牙的血腥报复。苏拉被宣布为公敌,一切苏拉的立法被铲除,马略和秦那同被选为公元前86年的执政官(马略是第七次当选),但不久马略病死,秦那成为领袖,在罗马当政数年,实施了一些民主改革。领兵在外的苏拉,闻讯后遂与米特里达提缔和,结束了已胜利在望的第一次米特里达提战争(公元前89一公元前85年),率大军转回罗马。公元前83年春天,苏拉的军队在意大利登陆,随即展开激烈的内战。此时秦那已死,但他和马略的余党尚在,战斗十分残酷,死者达到10万之数。公元前82年,苏拉攻入罗马,有90名元老、15 名高级长官和2600名骑士列人苏拉的公敌名单。一时血雨腥风笼罩罗马,无数的贵族和平民遭到屠杀,财产被掠夺。这可能是罗马城内,罗马人对罗马人最大的 1次屠杀。
    苏拉从此获得至高无上的统治权。他被“选举”为终身独裁官,成为实际上的国王。但苏拉却没有建立帝制,他在独裁之时,竭力保护共和国的体制,执政官仍在选举。在立法和司法上,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已形同虚设。
公元前79年,就在苏拉权势如日中天之时,他在1次公民大会上突然宣布放弃所有的权力。是功成名就之后的疲惫和厌倦?还是由于健康的原因?苏拉的引退,是1个历史之谜。
    引退后的第二年,苏拉病死,但其党羽凭其余威依然控制着罗马,这种黑暗僵死的局面直到斯巴达克起义时才被打破。


【斯巴达克起义】早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就曾发生过两次西西里奴隶大起义。公元前73至公元前71年,意大利南部的坎佩尼亚又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斯巴达克出生于色雷斯王族,但在罗马征服过程中被俘为奴,后送到加普亚的角斗士学校。他以卓越的武功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其他角斗士的爱戴。斯巴达克不甘于奴隶的地位,秘密团结了 1批奴隶伙伴,准备以战斗争得自由。公元前73年春天,斯巴达克的起义密谋泄漏,他率领70余人逃上维苏威火山,举起义旗。无数渴望自由的奴隶从四面八方云集在斯巴达克的帅旗之下,斯巴达克依照罗马军队的编制,将起义军编成百人队和军团,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在打败了数次罗马军队的进剿之后,起义军迅速壮大。公元前72年秋天,起义军已有7万人。随后,斯巴达克挥师北上,沿途解放了众多奴隶。公元前72年底,进入北意大利时,起义军已有12万之众。罗马军队数次堵截,屡遭败绩。起义军到达距波河不远的莫德纳后,却不再向北挺进,突然挥师南下,兵锋指向罗马。罗马元老院慌乱之中,欲选出二名全权司令官,但“所有的人都害怕,没有人敢提出自己为候选人”①。后来元老院任命大富豪克拉苏为统帅,委以全权,组织军队,并从海外调回正在征战的罗马军团,才渡过危机。可能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斯巴达克未攻罗马即继续南下,准备前往西西里岛。但因海盗违约,未能提供渡船而陷入被动。克拉苏率大军尾随而至,l场生死决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斯巴达克杀死了自己的战马,投入了酷烈的厮杀,他欲与克拉苏决斗,但却未能如愿。两个百人队长作了克拉苏的替死鬼,倒在了斯巴达克的剑下。最终,斯巴达克被密集的罗马人团团围住,英勇牺牲。剩下的起义军战士,被残忍地钉死在通向罗马大道两旁的十字架上。
    斯巴达克的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沉重打击了罗马元老政治。克拉苏、恺撒等人趁机崛起,加速了共和国灭亡的进程。斯巴达克以优秀的品质,卓越的才干,十足的魅力,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颂。


【“前三头”政治与恺撒的独裁】斯巴达克起义平息之后,罗马的权力真空很快被3名实力派人物填充:靠镇压斯巴达克起家的克拉苏,凭借剿灭海盗和胜利结束米特里达提战争的庞培,野心勃勃的破落贵族恺撒。三人之中,克拉苏有雄厚的财力,庞培有强大的罗马军团,而恺撒只有慷慨好施之后留下的巨额债务。克拉苏与庞培很快一同当选为公元前70年的执政官,上任之后马上恢复了保民官的权力,并把司
    法权和包税权重新让骑士分享。恺撒这时则凭借着慷慨好施的良好人缘和敢于公然对抗苏拉的巨大声望,在骑士和平民中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公元前62年,恺撒步人罗马政坛,当上了法官,并得到了下一年出任西班牙总督的肥缺,但债主们的逼债,却使他难以成行。克拉苏替他偿清部分债务.才使恺撤得以赴任。恺撒在西班牙大肆搜刮,收获颇丰,公元前60年回到罗马,与庞培、克拉苏结成秘密同盟,即“前三头同盟”。根据协议,三方促成恺撒当选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恺撒在任期内尽量设法批准庞培在东方所实行的各项措施,并设法通过一些有利于骑士的法案。恺撒意识到欲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还需要更多的业绩和实力。”于是恺撒看中了高卢行省,将其作为自己的发展基地。经三头协议,恺撒执政官期满,出任高卢总督,任期5年(公元前58——公元前54年)。恺撒上任后,以4个军团大举扩张,以其果敢的军事行动和巧妙的外交策略,在高卢开疆拓土,日进斗金,战绩辉煌,实力大增。公元前56年,三头在伊达拉里亚北部的路卡举行会议,史称“路卡会议”。会议决定:恺撒续任高卢总督5年(公元前54——公元前49年);庞培和克拉苏则出任公元前55年执政官,任满后庞培出任西班牙总督5年,克拉苏则为叙利亚总督5年。三头都在为自己积蓄力量。克拉苏在东方轻敌冒进,公元前53年在帕提亚被杀。三头从此剩下两头。附图说明:罗马政治家,军事家恺撒
    早在三头掌权之初,恺撒就与元老院关系不睦,他曾指使保民官克劳狄指控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在挫败喀提林阴谋时,未经审判就处死了罗马公民,致使西塞罗被放逐。克拉苏死后,元老院感到了来自恺撒的蔑视和威胁,遂与庞培联手,共同对付恺撒。恺撒在高卢继续扩张,将罗马疆域扩展到今天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地区,并渡过莱茵河,深入日耳曼,还两度侵人不列颠。他把在高卢的业绩写成《高卢战记》一书,为自己树碑立传。恺撒在高卢的势力迅速膨胀,引起元老院的恐慌。元老院遂与庞培联合,拥戴庞培当上了史无先例的“单独执政官”。公元前50年,元老院和庞培决定,恺撒应在下一年总督届满时交出兵权并解职回国。恺撒闻讯,毅然率领身边仅有的1个军团,跨过卢比孔河,进军罗马。庞培和元老院猝不及防,逃往希腊。在公元前48年的法萨卢战役中,恺撒彻底击败庞培,庞培逃至埃及被杀,恺撒追至埃及,与美丽的克莱奥帕特拉产生了爱情,并让她做埃及女王。附图说明:罗马名将庞培
    公元前48年,恺撒被选为终身保民官,并担任5年执政官。公元前45年,又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继苏拉之后,悄撒又1次建立了独裁统治。
    恺撒是罗马事实上的第一个皇帝,所以日后西方历史上常以“恺撒”作为帝王的同义词,俄国沙皇之“沙”字即源于此。
   恺撒独裁后,由于共和制的传统依然存在,他一时尚不敢贸然称帝。但他彻底改组元老院,将元老的数目增至900人,使元老院成为他的统治工具。为此,西塞罗哀叹元老们都成了“恺撒的奴隶”。恺撒还采取了许多新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包括:增加行政官员数目,提高行省地位,扩大罗马公民权范围,建立移民城市以安置老兵和贫民等等。这一切都有利于日后扩大帝制的社会基础,为其帝业做准备。
公元前44年,恺撒的部将马可·安东尼把1顶王冠戴到了恺撒头上,这进一步刺激了恺撒所忽视的共和派分子。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共和派贵族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等人在元老院的会议厅将恺撒刺杀。


【“后三头政治”】恺撤死后,罗马政局又趋动荡。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行为并未受到欢呼,反而受到众多在恺撒掌权时得到好处的民众的指责,以致于在罗马竟难以容身,不得不连夜出逃。这时罗马政坛上又出现了3位重要人物:恺撒的大将安东尼、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骑兵长官雷必达。安东尼和雷必达依靠的是强大的罗马军团,属实力派人物,屋大维当时仅是1个18岁的青年,但他胸怀大志,颇具政治头脑,他依靠的是恺撒的财产和声望,经几度纵横捭阖之后,三人于公元前43年秋结成政治同盟,史称“后三头政治”。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与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则由三人共治。至于东方,由于尚在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控制之中,归安东尼与屋大维处置。这种瓜分统治范围的秘密协议后来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正式批准,他们获得了“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从此,这种违反共和原则的“三头政治”具有公开法定的性质。
    后三头掌权后在罗马大搞公敌宣告,有300名元老和2000名骑士丧命,西塞罗首当其冲,被安东尼手下军官杀害。公元前4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进军希腊,与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进行了腓力比战役,结果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兵败自杀,共和派的势力被彻底摧毁。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地区,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辖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逐渐与罗马城内的贵族及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羽翼渐丰。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至此变成两头对峙。

【安东尼与克莱奥帕特拉的爱情】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安东尼被屋大维打败,屋大维成为唯一的巨头,罗马共和国随之灭亡。屋大维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少年老成,勇敢坚毅,或许还有运气的缘故,他的成功肯定还得益于安东尼和美丽的埃及女 王——克莱奥帕特拉的爱情。
   克莱奥帕特拉是托勒密十二世的次女,17岁时与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共同成为埃及国王,不久两人闹起纠纷,掀起内战。罗马人乘机插手埃及事务。克莱奥帕特拉意识到欲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借助罗马人的支持。公元前48年,恺撤追杀庞培来到埃及,克莱奥帕特拉以夺人魂魄的美貌征服了伟大的恺撒。从铸币上的克莱奥帕特拉像上看,她的前额宽阔,眼如秋水,下颔坚毅,鼻梁高挺,芳唇动人。根据普鲁塔克记载:她的声音婉转动听,像“多弦琴”一样悦耳。她的身体从画上看丰腴、性感。以后有1句话说:“如果克莱奥帕特拉的鼻子矮一点儿,那么世界就不是这个样了。”她接受了恺撒的求爱,恺撒使她成为埃及唯一的女王。她于公元前46年悄悄来到罗马,恺撤将她安置在台伯河对岸的别墅。公元前44年,恺撒被刺,她返回埃及。
    公元前43年,安东尼在小亚细亚的塔尔苏斯城召见了美丽的克莱奥帕特拉,并坠入情网。公元前4O年,安东尼返回意大利与屋大维修好,并与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亚结婚。公元前37年,安东尼决心与克莱奥帕特拉结婚,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安东尼,居然将自己治下的领土作为聘礼送给女王,这使他成为大多数罗马人诛伐的对象。公元前32年,在屋大维的怂恿下,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公元前31年9月,双方军队在希腊海岸附近进行了历史性的亚克兴海战,安东尼与克莱奥帕特拉大败,两人逃回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绝望自杀,克莱奥帕特拉在企图诱惑屋大维未获成功之后,才追忆安东尼对自己的爱情,自杀前请求屋大维将她与安东尼合葬,屋大维慷慨地照办了。当然,与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合葬的还有罗马共和国。至此,屋大维已清除了所有的对手,总揽罗马军政大权,历史使他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帝王。


【罗马共和国灭亡原因】在古代世界,从地域王国走向一统的帝国是在多数地区都应验的规律,因而罗马共和国的灭亡亦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局。若问及罗马共和国灭亡的原因,可归纳以下几点:
1.罗马共和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当大量使用奴隶的庄园出现后,奴隶制获得了充分发展,这必然导致小农经济的瓦解,城邦赖以存在的基础亦随之崩溃。
2.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罗马公民兵制度是罗马城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小农经济的破产导致公民兵制的瓦解。马略的改革虽然解决了罗马兵源问题,但职业常备军队的出现,使军事独裁政治的出现成为可能。
3.随着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国,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 变化,阶级斗争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奴隶社会的一切矛盾尖锐激化,武装对抗成为斗争的主要形式,只有靠强有力的军事独裁统治,才能重建稳定的秩序。
4.共和体制下,政权往往为一小撮元老贵族控制,不能满足新兴阶级,即骑士及行省贵族的政治要求,也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共和制赖以存在的所有制和阶级基础都发生了变化,共和体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可能,终将被帝制所替代。
     由上述原因我们可以认为:罗马由共和走向帝制是历史的进步。帝制是当时地中海区域经济、政治乃至社会发展的应时之需。帝制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动乱与内战的局面,开创了1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各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得到了新的调整和平衡。帝制的出现还缩小了意大利与各行省政治、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帝国初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首政制】罗马近500年的共和传统是根深蒂固的,尽管时局的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逐渐习惯于新的个人权力。从高傲者塔克文以后,罗马人对“王”这个词是极为厌恶的,苏拉、恺撒建立独裁统治之后,谁也不敢公开称王称帝,恺撤刚刚露出一点儿想当国王的迹象,就招致杀身之祸。屋大维是1个富有远见,少年老成的人,他并未直接称帝而是采用了“元首”的称号,建立了元首政制的独裁统治形式。
    从公元前32至公元前23年,屋大维连任10年执政官。公元前29年,当他从东方返回罗马,在举行了盛大凯旋式之后,获得“元帅”称号,同年又被赋以监察官权力。公元前28年,屋大维成为首席元老。公元前27年1月,屋大维在元老院发表演说,表示放弃权力,恢复共和,结果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称,并恳请他直接管辖高卢、西班牙和叙利亚3个行省,统率20个军团,为期10年,后来这个期限又被延长。以后,屋大维又相继获得了卸任执政官的权力以及大祭司长的职务,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从此,屋大维集罗马国家的政治、军事、宗教等一切大权于一身,他个人也被神化,在意大利和行省建造了供奉他的祭坛和神庙。共和国时期的各种官职和政治机构此时虽然依然存在,但屋大维的权威已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所有官职之上。因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说:元首制是“君主隐藏在共和国的外衣之中”。实际上,元首即是君主,元首制就是帝制。但值得说明的是:元首制还不属于绝对的君主专制,因为元首的权力从理论上,来自罗马元老院和罗马人民,而且元首并不世袭。元首制从公元前27年一直延续到284年,这一时期被称为早期帝国。


【屋大维的政绩】屋大维的统治政策主要是,依靠和保护元老贵族和骑士及行省贵族,保护有产平民,镇压和笼络流氓无产者,对奴隶实行严厉的统治。此外,他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以整饬日益腐化堕落的社会道德,复兴罗马传统的淳朴风尚,健全家庭关系,奖励生儿育女,提倡节俭生活。他还恢复罗马古老的宗教崇拜,大兴土木兴建神庙,他热衷于罗马公共工程的建设,兴建了众多剧场、水道、浴池,他把1座砖造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造的罗马。
    屋大维还建立了新的货币制度;增设在他亲自监督下的中央集权制法庭;多次赐给一些城市和行省地方自治权;坚持以知识经验作为录用行政官吏的依据;借地方总督的权威直接监督控制行省官吏,并对贪污受贿和横征暴敛者严加惩处;废除了能够导致上述腐败的行省包税制,任命一些有固定薪水的人做收税人。
    屋大维死于公元14年8月 18日。在他统治的40多年中,罗马帝国出现了安定局面,并持续200年之久,史称“罗马和平”。

【屋大维之后的罗马政局】屋大维没有儿子,唯一的女儿所生的3个外孙都被他后娶的妻子李维妞毒死或流放。李维妞与前夫提比略·克劳狄所生的儿子提比略被屋大维收为继子,成为帝国继承人。从此开始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14——68年)。提比略狭隘残暴,他一登基,就把屋大维唯一被流放的外孙杀死。他执政期间,罗马宫廷充斥着血腥和丑闻。公元37年,提比略被他所依靠的近卫军所杀。近卫军推举屋大维外孙女的儿子卡里古拉为元首。这也是1个嗜杀成性的暴君,他希望全体罗马人只有1个脖子,以便于他砍杀。公元41年,近卫军也杀了他,然后立他的叔叔克劳狄为帝。克劳秋把皇家办事机构发展成为中央政权机关,设立了秘书处、财务处和司法处 3个机构,分别处理内政、外交军政以及财政和法律事务。他扩大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建立新的港口和输水道,但其妻——卡里古拉的姐姐亚格里皮娜却是1个阴毒的女人。公元54年,她毒死了克劳狄,并把自己与前夫的儿子尼禄捧上皇位。尼禄(公元54——68年在位)是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他残忍凶暴无度。还常以“伟大的艺人”自命,登台演戏,不务政事。公元64年,罗马发生大火,14个城区烧毁了10个,而尼禄却登楼观火,吟诵描写特洛耶城陷落燃烧时的《荷马史诗》。有人说这火是尼禄放的,尼禄为转移舆论方向,把“纵火案”嫁祸于基督徒,加以残酷迫害。尼禄暴政,使得民怨沸腾,反抗四起。公元61年,在不列颠发生了女王鲍狄卡领导的起义。

最新喜欢:

iMjmJ....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