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国-概况

阅读:6755回复:7
2007-08-31 20:47
写私信
楼主#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 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 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

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

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

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

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 《马赛曲》

国花: 鸢尾花

国鸟: 公鸡

国石: 珍珠

国家元首: 总统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当选,2001年5月连选连任;总理拉法兰 (Raffarin) ,2002年6月任职;外交部长米歇尔·巴尼耶 (Michel Barnier ),2004年3月任职;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职;内政部长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4年3月底任职;国民议会议长让-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2年6月当选。

最新喜欢:

iMjmJ....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48
写私信
沙发#
走进法国-文化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

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

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

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

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

、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

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

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

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49
写私信
板凳#
走进法国-名人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 :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50 年代,莫里哀开始编演一些闹剧及喜剧《冒失鬼》(1653)。1658年回巴黎主要从事古典主义喜剧创作,一系列作品问世,如《可爱的女才子》(1659)、《斯卡纳莱尔》(1660)、《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创作高峰阶段,主要剧作有《伪君子》(1664)、《唐璜》(1665)、《吝啬鬼》(1668)等。1668年以后,莫里哀还写了一些讽刺作品。莫里哀一生写了30多部喜剧。他塑造人物性格适当引入了闹剧因素,充分运用日常语言等方面对喜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莫里哀于1673年病逝。

伏尔泰 (1694-1778年):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笔名。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一亲身感安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青年时代因发表反对封建贵族统治的作品,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1725年出狱后,旅居英国三年。他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实行君主立宪。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学辞典》、《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路易十四时代》等。还写过有关中国的历史剧《中国的孤儿》。

卢梭 (1712-1778):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生于日内瓦钟表匠家庭。当过仆从、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认为私有制是人民群众遭受社会压迫的根源,但不主张彻底消灭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旧译《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
拿破仑 ·波拿巴(1769-1821年):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8-1814年)。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毕业于巴黎军事学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土伦战役中立下战功,破格提为准将。督政府时期率军进攻意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称帝。1812年对俄战争溃败,帝国瓦解。1815年在滑铁卢战败。被流放到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岛。

雨果 (1802-1885年):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雨果出身于军官家庭。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时代他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 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50
写私信
地板#
走进法国-电影
经典动作:《终极杀阵》系列

他如风般自由,马赛街头任他纵横驰骋

他如风般不羁,引擎轰鸣唯他风华绝代

丹尼尔,一个可以比风更快的男人

《终极杀阵》第一部1998年出品

第二部2000年出品

第三部2003年出品

导演:杰哈·皮雷(一)

杰哈·卡胡奇(二、三)

编剧兼制片:吕克·贝松

主演:萨米·纳塞利

丹尼尔曾是比萨饼外送人员,因自己是车迷而改开出租车。他是快车高手,甚至可以躲过雷达的追踪。而他的警察好朋友埃米利则连考了八次驾照都没过关。为了破案,风一样的丹尼尔和天真又专干蠢事的埃米利一起,驾驶着那辆也许是全法国最有名的标致轿车,上演了一幕幕冲击力十足却又笑料百出的飞车场面……

终极杀阵系列在全球票房大热,影片中精彩绝伦的飞车特技功不可没,在第一部的一个飞车场面中,剧组甚至动用了将近80部汽车,而它们的驾驶者则多是著名的职业赛车手;第二部则配备了时速高达306公里的超级装备,令观众大饱眼福。不过,与前两部比起来,第三部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在整体的原创性和开拓性上有所欠缺。

除了火爆的飞车镜头外,片中主角轻松搞笑的对白也让人印象深刻,两个马赛年轻人之间的友谊和折腾充满了喜剧效果,吕克·贝松的“娱乐至上主义”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观众们在紧张过瘾之余,也得到了很好放松。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51
写私信
4#
走进法国-时装
  漫步巴黎街头,如果你留意路上的行人,会发现他们的穿衣打扮与前几年有所不同:从前巴黎街上到处是一身黑衣的男男女女,如今鲜艳明快的颜色,尤其是热烈的″中国红″,成为了巴黎时装的主流色。

  其实,早在″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开幕之前,中国热已经席卷了法国各个领域。多年来,在法国各个城镇,爱吃中国菜的人日益增多,一个法国人如果能熟练地使用筷子,他会因此而自豪不已。再有,读翻译成法文的中国小说,看中国电影,这也成为法国文化人时髦的追求;而汉学家们则受到法国社会崇拜。

  在时装领域,中国元素更是多年来经久不息的热点。在法国人眼中,红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连埃佛尔铁塔都曾被装点成红色,以庆祝″中国文化年″的开幕。红色成为当今法国时尚,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和饰物,甚至被引入家居装饰。按照西方人的宗教传统,婚礼上的新娘要穿洁白的纱裙,如今在法国婚纱设计中,居然能看到红色的上身或红色的装饰。

  中国书法也是时尚领域的″明星″,不仅被文人雅士所崇尚,而且被当成装饰图案,被引入服装和室内装潢。许多时装设计师将大红色与浓黑的墨色搭配在一起,表达他们在浪漫的西方思维中所追求着的东方情调。而且,不论是国际名牌,还是中档服装品牌都纷纷借用汉字,比如:″禅″、″功夫″、″爱情″、″春″、″花″等字样或被当作图案印在面料上,或用来装点前胸、后背和口袋。不过,也有些低档品牌不求甚解地乱用汉字,错字不少,好在看得出来的人不多。

  至于中式领口加上盘扣,更已成为法国男女老少皆宜的款式;连中国的旗袍也被西方化了:裙身被改短了,变成长上衣,下身配″七分裤″,看上去别致有趣!

  今年在法国街头常看到如下打扮的少女:上穿中式领的紧身短衣,下配低腰的喇叭裤,结果是领口紧闭,却露着肚脐。法国女人确实富有想象力,她们把中国人吃饭用的筷子改变成头发装饰物,在盘起来的卷发中插入一根木头筷子,看似漫不经心,好像是信手拈来,其实用心良苦———她们要让自己身上具备东方女性的气质,用来衬托其与生俱来的西方女性的妖媚。

  对遥远的异国情调的追求,对艳丽夺目的色彩的追求,对轻松自在感和平静安宁感的追求,这就是当今法国人的主体心态。当我看着他们拿中国的文字装饰他们每日的生活,仿佛要从中找些生存价值和未知的希望,我不禁想问:用一些自己和旁人都看不懂的符号来装饰外表,是为了躲避自我,还是为了吸引他人?这是他们对另一种生活和另一个天地的向往,还是对本土文化的新挑战?

  时装潮流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法国时装界的″中国热”,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渗透力,还能看到西方人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51
写私信
5#
走进法国-香水
  香水最早起源于埃及、印度、罗马、希腊、波斯等文明古国。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欧洲带来了灿烂的东方文化,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加强,香水这种悦人悦已的产品,逐渐为欧洲人所接受和喜爱。

  直到十六世纪以前,法国的香水工艺还很落后,香水的使用还远末形成风气. 西元1533年,教皇的侄女凯萨琳下嫁法王亨利二世,带来了丰富瑰丽的意大利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成为了法国香水文化的始作俑者。她的专职香水师还在巴黎开了第一家香水公司(这家香水店还兼卖毒药,且是专门卖给妒火中烧的男女,此店的遗址还可在巴黎找到。)

  臭王:亨利四世对香水不以为然,百姓都讥笑他是臭王。路易十三也是个臭王。据说为了掩盖头上的大伤疤,他发明了戴假发。路易十三的王后对他的臭味忍无可忍,但她直到临死前才告诉她的侍女,于是侍女们信誓旦旦向她保证在她死后,一定用干净的亚麻布、香水、和她收集的340双有香味的手套来给她陪葬。

  香王:路易十四一点都不象他的祖先,他对于臭味极其敏感,他命令宫廷香水师必须每天调制出一种他所喜欢的香水,否则就有上断头台的危险。故后世对他有"香皇"之称。到了路易十六,更是动用倾国之力将意大利的香水及香皂工业高手挖过来,从此奠定法国香水工业的基础。

  拿破仑:法国的香水工业在拿破仑时期由于其鼎力支持而盛况空前,他鼓励当时的科学家投入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从而使法国的香水工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开始领先世界的潮流。
从玛丽莲·梦露那件著名的睡衣—Chanel No.5诞生以来,Chanel的香水始终以高贵优雅的形像深入人心。“5”是夏奈儿女士的幸运数字,Chanel No.5香水的发表日在5月25日,与Chanel第5场的时装发表会同时举行。1953年, No.5成为第一个使用电视广告的香水。时尚设计感很重的Anna Sui推出了第四代香水,這款名为Dolly Girl的洋娃娃香水,娃娃头瓶子是Anna Sui著名的人体模型的复制品,总是让人惊艳。香水有佛手柑、西瓜、苹果、木兰、紫罗兰、马樱丹、肉桂、绿叶等精华,既有水果的清新味道,后味还有帶有一点浪漫浓郁香气。至于一向不按牌理出牌的AnnaSui把对洋娃娃的热情转移到香氛上,少不了的是丰富又神秘的色彩,香氛传达出夏日水果的愉悅。
 
  雅诗兰黛新发表的「霓彩伊甸Be-yond Paradise」香水,水滴状的优雅曲线,会随光线呈现出炫丽奇幻的七彩色泽,宛如一滴来自天堂的甘露。采撷多种珍贵花朵的独特香味。藉由不同层次的香味律动,缓缓地散发出各种珍稀花朵的独特氛围,独特的感官享受。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52
写私信
6#
走进法国-美食
 对于盘中餐和烹调术这个题目,法国人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心情。他们对于自己拥有“美食家”的声誉深感自豪,但对于把他们看作酒肉之徒又大为恼火。其实,闻名世界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讲究吃喝,法国另一位哲学家巴斯卡、法国化学和细菌学家巴斯德和法国近代化学鼻祖拉瓦锡以及鼎鼎大名的戴高乐,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而法国的协和式飞机、豪华高速火车、先进的激光研究以及核打击力量,在世界上也都是数得上的。可是这些都没有,人们对法国的印象还是奶油巧克力和酒烹嫩炸鸡。

  人们也到世界其他地方享用美餐,甚至是难与伦比的美餐,如在意大利。可是,由于历史的偶然性,由于法国人天生那副丽质,还由于人们勤于创新,法国人经过多少世纪,与饮食建立了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现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在研究提高烹调术,但是不管多么卖力,鉴赏美酒佳肴的本领还是非法国人莫属。这绝非偶然,法国人是经过长期摸索才进入佳境的。
步入法国的城市,一家家面包铺随即映入眼帘,衣着整洁的店员满脸笑容,彬彬有礼地接待着八方的来客。法国人有边走边吃的习惯,儿童上学也喜欢手拿长面包,大口大口地啃食。有时,他们把面包当棍棒,追逐捅打,别具情趣。

  边远乡村也不例外,不管是小旅店还是大餐馆,只要你择桌一坐,伶俐的服务员就会立即上来,给你恭恭敬敬地献上一篓白白的面包。此时,你只管慢慢地坐食你那甜滋滋的面包,无须顾忌没人给你拿酒送菜了。

  法国的餐馆无论大小,一般都没有面包房。店堂与面包房相跑很近,有时只有一板之隔,图的是递送方便。

  在法国买面包要自带盛器,因为面包裸露,很少是有包装的,小孩买面包最有趣,他们将长长的面包一只只塞进敞开的茄克衫,若无其事地雀跃着送回家去。
法国的美食闻名遐迩。来到法国,可以穿着正式礼服,享用地道正统的法国大餐,也可在一般大众化口味的餐厅內,啜饮香醇浓郁的葡萄佳酿,享用鹅肝酱、龙虾……各种餐点搭配应有尽有。餐后的甜点,更是不能错过的人间美味。

  在巴黎,想要找一家餐厅,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在这美食之国的首都,漫步街头,餐厅随处可见。可以说,是各式各样的餐厅,烘托出了巴黎繁荣华丽的气氛。游客不仅可以吃到正宗地道的法国菜,单纯地填饱肚子,而且还是极好的一种休闲体验。

  在法国的第二大城市里昂,它的地道佳肴中有一种著名的里昂干红肠是不错的法国菜。而另一道里昂菜——搭配炒洋葱的里昂内脏肠则是在肠衣中灌入小牛肝和绞碎的猪脚,值得一试。里昂的乳酪世界闻名,种类多达100种以上,因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口感,除了直接切片来吃,还可将融化的奶酪加入酒混合,也可以搭配冷肉、马铃薯等,是补充体力的上品。
特别关照:一般法国餐厅午餐供应是12:00-14:00,晚餐是19:00-22:30或更晚。正式餐厅菜品较为精致,费用也较高,需事先订位,有些还须着正式服装,最好事先确认清楚;啤酒屋类提供海鲜冷盘、传统菜肴,营业时间较长,由早餐至宵夜;家常菜小馆提供传统家常菜,价格较便宜;自助餐厅按所取菜肴计费,价格较一般餐厅便宜;煎饼店提供简便的路边餐厅,专卖甜或咸的煎饼,适合点苹果酒搭配;咖啡馆除咖啡饮料外,也提供简便菜肴,如汉堡薯条;下午茶馆则供应甜食、茶及沙拉和派。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2007-08-31 20:52
写私信
7#
走进法国-歌曲
Je m'appelle Hélène

法国人对艺术的期许,是举世有目共睹的,法语歌曲在近年大放异彩,尤其是法语流行歌曲第一代言人Helene「伊莲」清纯健康的外型,低沈浪漫的嗓音,不仅风靡了整个欧洲大陆,从巴黎到东京,从台湾、香港到中国,也弥漫在一股「伊莲」旋风里。“伊莲”是法国音乐界近25年来炙手可热的代名词,法语歌曲代言者。她低沈浪漫的嗓音配合法文的咬字嚼音, 体验超乎想像的音乐美感。

les choristes

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被忘怀。如果是由一段音乐,一首歌或是一组合唱连接起这遥远的回声,那么它们所打下的烙印就会更加深刻。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我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到一个合唱 团中,并谱写出他们动人的孩提乐章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Le Papillon

配乐家 Nicolas Errera以钢琴还有弦乐为主要的基调,铺陈出轻缓优美的旋律,流泄出法式的浪漫情调,顺畅的乐章直到〈 L'ultime Voyage〉时,出现诡谲的低鸣音干扰,暗喻着剧中老少的互动关系微妙转变,聆听这张专辑,也彷佛重回屏幕前,再次感受蝴蝶的轻盈飞舞,跟人性间的纯良情感。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