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一篇知乎上的討論

阅读:5506回复:7
2015-03-09 00:49
写私信
楼主#
問:


藏语更接近梵语而不是汉语吗?

我在美国网站 Quora 上看见一个问题,老生常谈啦(中国是不是虐待西藏了之类的),有一个回答下面的回复引起我的疑惑,见图

答:

问题是,接近的标准是什么?同源词?书写系统?语法?请题主具体一些。
看到上面已經有一些關於語言系屬的回答。關於漢藏同源的說法,我就不在這裡
贅述,我不是語言學專家,我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有些耳聞,現在漢藏同源仍然是一個假說,並沒有得到學界的普遍承認。如果從語言系屬上說,藏語和緬
語可考證的同源詞更多。以我粗淺的語言知識來說,漢語由於沒有保留上古音的直接材料,而藏語最早的文獻也是相當於唐朝時期,一些構擬漢藏同源的嘗試(見
《俞敏語言學論文集》,是採用上古漢語擬音和差不多一千年後的古典藏語拼寫進行的。可以想見,一千年是一個多大的時間跨度,這就不用我多說了。況且漢藏同
源,尤其在當代中國,還有揮之不去的政治色彩,這一點我也不必多說,大家自己心裡有數。

關於這位自稱語言學者的回覆者所提及的梵藏“形式語法”的相似,我以我所學的一點基礎古典梵藏文對比,給大家一點實例,僅供參考。

vastuprativijñaptirvijñānam,
【真】了別塵類名識。

【玄】於諸境事了別名識。





དངོས་པོ་སོ་སོར་རྣམ་པར་རིག་པ་ནི་རྣམ་པར་ཤེས་པའོ།
Perception of different things is consciousness.(俱舍論)
vastu=དངོས་པོ་(སོ་སོར་) (漢:塵類) vijñaptir=རྣམ་པར་རིག་པ་ (漢:了別)vijñānam=རྣམ་པར་ཤེས་པ

文和梵文的語序是完全對應的。更有意思的是
后兩個詞的構詞法也是嚴格模仿梵語。梵語vi-jñapti和vi-jñāna都有前綴vi,意思是“分”“分別”
(應於英語divide中的vi是印歐語同源詞);而藏語翻譯也依葫蘆畫瓢rnam par rig pa和rnam par shes pa,
Rang ju ye she: rnam pa: kind, type, divide,而rig pa和shes
pa(都有意識和認知之意)也是對應jñapti和
jñāna的翻譯。在佛教文獻中,這種以藏文詞和梵文結構造詞是西藏翻譯的常規模式。而漢譯很少有如此規整和統一的翻譯,基本上是各譯家有自己的一套術
語。上面真諦和玄奘的翻譯也做例證。到了這裡,我們是說,藏文更接近梵文,還是更接近漢文呢?

再來一句簡單的

evaṃ mayā śrutam | ekasmin samaye

【藏】འདི་སྐད་བདག་གིས་ཐོས་པ་དུས་གཅིག་ན།
Wylie 'di skad bdag gis thos pa dus gcig na【英】This I heard: At one time
【漢】如是我聞。一時
evam='di skad=如是
mayā=bdag gis =by me=我 (梵文工具格)藏文用工具格gis
śrutam=thos pa = heard =聽,問(過去時)藏文thos pa正好是過去現在將來同形式,可看做過去時。
ekasmin =gcig=one=一 (梵文方位格)
samaye=dus...na=時 (梵文方位格),藏文後置詞na表示“在。。。”

以看出上面四種語言對應得非常工整,但是有兩個問題。一是,梵語、藏文和英語有時態曲折變化和介詞使用,如heard,by和at,而漢文則沒有體現出
來;二是,藏文沒有evam,也就相當於英文的thus,於是藏文翻譯家用‘di skad
“這些話”來翻譯,漢語也用“是”來翻譯(於是英譯者,根據藏文翻譯成了this)。而漢語如此翻譯,並不符合漢語本身的規律,同樣的藏語為了追求和梵語
的一致,也有取捨。但是藏語由於語法上是s+o+v結構,並且動詞有時態,因此,和梵語更能保持形式上的對應,即便是在藏文非翻譯文獻中,s+o+v的語
序也是句子的基本語序。
語法上,根據梵文的8格,藏文也把自己的後置虛詞歸到嚴格對應梵文的8格,這種做法,漢語由於自身的條件很難做到,
而古典藏文也因此被人認為是一種非常機械的,受梵語影響很大的“翻譯語言”,類似當下一些漢語對英文的蹩腳翻譯。這就進一步為佛教文本的翻譯提供了便利。
因為藏語受印度文學、哲學和語法影響很大,所以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不是語言系屬歸類)來說,藏語更接近梵語。有關研究,可以參考JONATHAN
C. GOLD:
THE DHARMA’S GATEKEEPERS: Sakya Pandita on Buddhist Scholarship in Tibet, 其中有梵語語言哲學對藏語的影響的闡述。

相比之下,漢譯佛教文獻對漢人還是更晦澀難懂一些,哪怕不是心經一般的音譯。我想,在佛教文化不佔主流的漢人社會裡,大概也不會有人寫“如是我見”這樣的句子,更不會區分了別與識得吧?

匆匆寫完,錯誤難免,望高人賜教。

最新喜欢:

iMjmJ....
虔奉湿婆神,生死恐惧记在心,亲友之中无眷恋,爱神不动情,不遇他人无过失,森林寂无人,离弃欲望后,更有何物可追寻?
2015-03-09 01:22
写私信
沙发#
光看句子SOV结构,动词有时态,名词有几个后置词格等等特点,难道韩日语不是照样都具备么?可都是远在东北亚的粘着语言,哪个又能和语法高度屈折的南亚梵文扯上半点儿关系呢?
2015-03-09 02:40
写私信
板凳#
Nyuggu:光看句子SOV结构,动词有时态,名词有几个后置词格等等特点,难道韩日语不是照样都具备么?可都是远在东北亚的粘着语言,哪个又能和语法高度屈折的南亚梵文扯上半点儿关系呢?回到原帖
關鍵是藏文在翻譯梵語的過程中,其語法結構和詞彙構成,有意識地靠近梵語。這是韓日語沒有的。
虔奉湿婆神,生死恐惧记在心,亲友之中无眷恋,爱神不动情,不遇他人无过失,森林寂无人,离弃欲望后,更有何物可追寻?
2015-03-09 02:56
写私信
地板#
A语形式上与B语接近,和A语与C语同源而与B语不同源,这两者并不会产生矛盾。因为说的根本就是两件事情。
2015-03-09 09:36
写私信
4#
汉语更早的时候就不是屈折语了,
从文字记录都还很原始的时候就开始不复原语句,
退化的太早,
只在先秦深文言中有少量残迹。
汉羌同源确实政治意味浓厚,
但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根据。
2015-03-09 09:45
写私信
5#
sharrum:A语形式上与B语接近,和A语与C语同源而与B语不同源,这两者并不会产生矛盾。因为说的根本就是两件事情。回到原帖
是啊
虔奉湿婆神,生死恐惧记在心,亲友之中无眷恋,爱神不动情,不遇他人无过失,森林寂无人,离弃欲望后,更有何物可追寻?
2015-03-09 09:46
写私信
6#
kicote:汉语更早的时候就不是屈折语了,
从文字记录都还很原始的时候就开始不复原语句,
退化的太早,
只在先秦深文言中有少量残迹。
汉羌同源确实政治意味浓厚,
但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根据。
回到原帖
我從感情上也是願意相信的,學習藏語總是看到漢語的影子,真是和學印歐語很不一樣的體驗。可惜我對上古漢語構擬一無所知,希望有機會學學。
虔奉湿婆神,生死恐惧记在心,亲友之中无眷恋,爱神不动情,不遇他人无过失,森林寂无人,离弃欲望后,更有何物可追寻?
2015-03-10 04:52
写私信
7#
这也就是所谓类型学和发生学研究的不同侧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