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6-10-08 19:06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话和广州粤语在我脑子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的原因。我只谈香港话,因为香港有宁波人的产业。香港甬港联谊会、上海四明公所等也是永远以促进宁波人在香港、上海的业务为宗旨。香港以外的粤语方言(如我在前面所列的围头话、广州西关话等)与我无关,也不感兴趣
我还是那个观点,目前的中国四大城市:港沪京深格局,用不了多久一定会变为沪港京深,但这不会令我降低给甬港联谊会添砖加瓦的热情,宁波人对香港的重视度,决不会比英国人对直布罗陀的重视度差,决不放弃,永远 |
|
21#
发布于:2016-10-08 21:55
我没说占香港总人口0.5%的宁波帮打下香港,我说的是整个吴越人打下香港,这还算是比较客气的,也不知香港的华南原住民哪来的勇气“笑趴”,拿你们的李嘉诚?呵,也是逗的。
|
|
22#
发布于:2016-10-09 13:57
|
|
23#
发布于:2016-10-09 14:03
|
|
27#
发布于:2016-10-09 14:52
|
|
31#
发布于:2016-10-09 15:18
|
|
33#
发布于:2016-10-09 23:15
Nyuggu:白话欧给彷遥,越南语就是BAN CUA TOI回到原帖看不懂 白话的定语一般不后置是受了北方官话的影响么?我不熟悉粤语发展史,从现有的遗传学数据的直觉来看,粤语中的一些与壮侗语有较大偏离的成分,直接源于受“北方”官话冲击的概率微乎其微(不管这个“北方”是指广义上的北方,也就是包含河南、关中、晋西南、鲁西南、苏西北、皖北、河北南端大名县的中原官话,还是狭义上的北方官话,也就是中原以北的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岭南与河南在地理上没有交集,遑论河南以北)。 粤语的定语后置在一些保守的古老绵延词中是相当常见的(甚至包括一些晚出词,比如“素质”称“质素”,“公鸡”称“鸡公”,青色的椰子称“椰青”,等等),而且越往前越普遍,你所见到的现代粤语那已经是非常晚近时期形成的了,现代粤语接收了大量的普化词,从词汇结构来看甚至比北吴语都更接近官话(只是语音系统与官话差异大些。我不熟悉粤语下面的一些偏门片区比如四邑、邕浔、雷州这些片区的粤语,仅就现代香港粤语来看,大部分词跟普通话长得差不多,只是语音变一变,会说普通话且有点中古汉语语音基础的人就能把香港话学得七七八八了,语音,尤其对北方人来说,这才是重点,而词汇系统和普通话大同小异[相比于词汇系统与普通话差别明显的闽南语、瓯语而言。对北方人而言,闽瓯语无疑比粤语要难学,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系统],句式上,SVO甚至比普通话都更多些,这与话题优先型的SOV吴语尤其是那些比较保守片区的吴语恰好相反),以此反推中古粤语的情况显然是不科学的 粤语形成于两汉时期,自古受古南楚方言影响很大(比如像“睇”这种词,《方言》云:“陈楚之间,南楚之外曰睇”),而众所周知楚语应当是一种介于藏缅和苗瑶之间的语言,藏缅虽与汉语同属汉藏,但与汉语不同的是多数藏缅语特别是西部藏缅语像喜马拉雅语支的藏语等,都是定语后置为主,与壮侗相类,而苗瑶同样也是定语后置为主,因此个人判断早期的楚语即使有定语前置,也不大可能占大头,更遑论南楚。但需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藏缅语族中的某些东北藏缅语组/语支(我所指的东北藏缅特指Ethnologue版本中的Northeastern Tibeto-Burman,它们与喜马拉雅等西部藏缅有很大的面貌差异,比如中南山区的土家语有清浊无送不送气对立,粘着语等特征,类似某些羌语支或者嘉绒语等,康藏不清楚,但卫藏应当没有的),尤其是楚白语支中的白语,据查确有不低比例的SVO和定语前置,而白语和土家语尤其是北部土家语[廪君语]众所周知与楚语关系密切,因此不排除楚语的SVO化和定语前置化的历史要比西部藏缅语要早一些。而我们知道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器物中的某些蛙纹图案,最南曾一度南播至洞庭湖流域,这也间接说明了两者的文化接触非常早,因此不排除湘鄂之交的土著藏缅语也就是所谓楚语的部分祖语成分与黄河中上游语言的接触要早于川湘鄂交汇区以西的藏缅语,而粤语中的来自南楚语南下[而非直接由北方南下]的成分,确实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SVO和定语前置,也就是说这部分成分并不必然归因于晚至秦汉以降的接触,而有着更早的历史,可能早至商周时期),而后的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又有数批秦雍流民南迁进入洞庭湖流域,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可能也有些进一步南下,给他们带去了更多与现代兰银官话同源的成分,所以,定语前置增加的历史也许还能往前推,但这部分比例应当不值得夸张,具体,还需查阅文献才能知道 [ask于2016-10-10 00:16编辑了帖子]
|
|
34#
发布于:2016-10-10 00:18
粤语形成于两汉时期,自古受古南楚方言影响很大
--------- 广东西江流域粤语区常见的谭、伍(著名的楚人伍子胥)、还有包括广东鹤山的易(谭、易为鹤山大姓),这些姓氏明显与湖南人相聚类(湖南姓谭的人太多,姓易的我们知道有易中天,与广东鹤山的易建联是本家,全国易姓大半人口集中在湖南),自秦代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灵渠以来,湘江流域的人口南迁进入岭南一直就有便捷的水上通道可行,所以岭南诸方言有些许和西南官话以及湘语的互通性,是毫不奇怪的,众所周知广西北部的桂柳话就是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
|
35#
发布于:2016-10-10 12:08
|
|
36#
发布于:2016-10-10 14:12
Nyuggu:我是举例说“我的朋友”,广东话语序还是我的朋友,越南话的ban cua toi,语序就是朋友的我了。越南话的cua相当于汉语的的字,但拥有者必须后置,其它壮侗语都是如此。回到原帖才看明白。我嘅朋友,“欧给彷遥”?我去,大哥你学点中古语音知识好吗,我/ŋɔ/为疑母-果开一等歌韵字,欧/ɐʊ/为影母-流开一等侯韵字,我/ŋɔ/和欧/ɐʊ/是怎么像在一起的?两者发音差十万八千里 你这个是用普通话白字来近似模拟香港话?你学英语也是用白字音来近似记忆的英语读音的吗?怪不得我见很多北方人(我大学同学辽宁辽阳人)把sheep/ʃi:p/读成/ʂi:p/(因官话中只有sh/ʂ/音,无ʃ音,就用sh/ʂ/音来近似模拟英语的sh音),敢情北方人把英文字母“m”/em/读成双音节“ái木mu”、把“x”/eks/读成“ái克ke斯si”,也是这么来的?还带声调的,阳平声的。北方英语普遍带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字母g/dʒi:/,北方人也给你读成/ʈʂi:/,还去声(把G读成“治以”),带声调的,也是这么用白字模拟学的英语语音? [ask于2016-10-10 14:32编辑了帖子]
|
|
37#
发布于:2016-10-10 14:36
越南话等东南亚语言(包括香港话以外的粤语变体)我都不熟悉。我知道他们有的是壮侗有的是孟高棉,越南人人种底层上虽然有壮侗成分(跟广东粤语人是近亲),但他们的语言-京语,却属于南亚语系中的孟高棉语族,跟壮侗没有发生学上的直接关系,孟高棉能拿来直接跟壮侗语包括粤语作比?不清楚。
另外可以跟你这么说,如果你学外语还是处于用白字模拟记音的阶段的话,甭管欧洲话还是亚洲话,都很难学好,光语音这一关就很难入门,而且你实在需要去补习一下中古汉语语音基础,我和欧,“嘅”与给,朋与彷,友和遥,没有一组是同音的,尤其是第一组,差十万八千里 |
|
38#
发布于:2016-10-10 15:00
可以写一下粤拼(Jyutping)输入法里的发音对比:
我ngo 欧au 嘅ge 给kap 朋pang 彷pong 友jau 遥jiu ngo-ge-pang-jau = au-kap-pong-jiu? 两组字的语音差别不止隔一个美洲了 http://www.jyutping.com 图片:Input Method.png 粵拼(jyut-ping)輸入法(syu-jap-faat)网上有很多地方可以下载,这套输入法掌握的话香港话也就学得差不多了(其实根本没必要专门去学,这些中文方言大部分词都跟普通话大同小异,找几部原版《上海滩》多听听就行了,无字幕的就行,因为大部分词跟普通话大同小异除了个别几个高频字),而且对泰老壮等东南亚语言(虽然个人没啥兴趣,但有兴趣的人应该可以看看)里的汉语借词的读音也有帮助。 [ask于2016-10-10 15:28编辑了帖子]
|
|
39#
发布于:2016-10-10 17: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