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649回复:18
通晓34种外文的旷世奇才李盛春
李盛春是辽宁省图书馆科技信息部的一名咨询员,他通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攻克了一门又一门的外语。可以说,在我国的翻译史上,从古至今,还没有发现通晓34种外文的专业人才。
李盛春家境贫寒,爷爷是木匠,父亲当了一辈子的铁匠。可以说,几辈人都没念过书。1962年初中毕业,他没有考上高中。为了圆大学梦,他利用三年的业余时间自学了全部高中课程。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考大学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全国各大院校几乎都关门了,大学梦的破灭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他的老师告诉他"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追求,有信心、有毅力,无论干什么都会有前途的。为了心中的圣殿,他选择了自学这条路。那时,他在沈阳电车公司当一名售票员,已经迷上外语的李盛春为了给自己多创造点时间,软磨硬泡,最后被派到通勤车上。这种通勤车只到后半夜才出两趟车 , 空闲时间很多 , 中途上车的人也很少 , 他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写在字条上的英语单词抽空看一看或背几句。特别是在冬季的午夜,车里像冰窖似的,那滋味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1965年,他与其它两名售票员被调到肇工街车库锅炉房推煤、运炉灰。因离家太远, 每天坐车走路就需要2个多小时 , 他拼命地干活, 等煤上足了,炉灰运光了,伙伴们擦擦满是炉灰的脸,招呼李盛春 “玩两把”时,却发现他伏在休息室角落的箱子上正在抄写外文呢。他说:“你们玩吧,我还有事”。便不再理睬。后来同事们理解他了, 也就不再打扰他了。谈及为什么偏要自学外语时,李盛春讲了一段从小就令他羡慕而激动不已的故事:唐朝时的诗人李白才华橫溢。一次,渤海国到大唐下国书,一时朝中无人识得此文,李白被召上殿后, 立马就把国书译了出来,并代拟了一封国书回文。朝中文武大臣惊叹不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白醉草吓蛮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在李盛春幼小的心里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由于长年累月地背诵单词,使他在学习中总结出一套循环记忆法,每天能记住300多个单词,但记得快,忘得也快。这是记忆神经的一个缺憾。为此,他每个词都要读几百遍,一天300多个单词要读写几万遍。他说,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分汗水便是一分收获,一分勤劳便是一分果实。他宁肯不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而相信自己的勤奋。这时他已熟练掌握一万多英文单词和词组,直接阅读英文资料已不在话下。为了扩大视野,他开始购买和订阅英文报刊,这些有的是英文和西班牙文对照的。他发现英文和西班牙文有相似的地方,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于是,他便开始用英文的西班牙课本学起西班牙文来。 由于烧锅炉属于季节活,冬季过后,李盛春被调到一个杂工班,在遍布全市的电车公司各部门干木瓦零活。无论干什么, 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便掏出外文书找个角落读起来。一次,班长不无好意地对他说:“小李呀,休息时间打扑克唠闲嗑,领导看见知道我们是间休,倘若捧着一本厚书,还以为我们是休息很长时间了。”打扑克唠闲嗑是正常, 抽空看书却不正常了,这事你跟谁掰扯去?为了有个好点的学习环璄,李盛春开始活动心眼了。一天, 公司食堂拉粮的力工在他跟前发牢骚:“一月两万多斤粮,全我一人拉,若不是生活困难,我才不干呢。新科长上任又把每月6元钱的补助砍了, 说不合规定, 并说我若能找人替换,可以重新安排我的工作”。 “一天拉几趟?”李盛春问。 “一趟就够用。” “多长时间?” “近道两三个小时,远道四五个小时。” “剩下时间允许看书吗?” “愿干啥干啥,没人管。” 李盛春兴奋地走上前:“我替你,行吗?” 为了有时间学习,李盛春又开始干起苦力。 在我国,热爱外文并想多掌握几门语种的人很多,但找教材就是一关,尤其是稀有语种的教材,市面上跟本见不到。谈及这个问题,李盛春说,这么多年来,他与辽宁省外文书店从上到下、从老到小关系都处得相当铁,他们常常给他开小灶,并不成文的规定,李盛春往世界各地订书,可以先不交款,直接往上报批。为了买书,他宁可粗茶淡饭,成天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地降低自己的饮食标准,也要把口挪肚省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一次,他拿到外文书店的订单一看吓了一跳:一套外文书竟1700多元。他实在消受不起,这等于他四年的工资啊! 他讲明自己的难处,拿着外文书店领导的亲笔信,借出差机会到北京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公司找经理协商,好说歹说,对方答应减600多元。最后,他借钱买下了这套书。他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曾出版过48种语言的教科书, 并配有磁带, 每种语言一套书就合人民币800多元。“真想买,可真没钱啊!”他一脸无奈地说。 一天,李盛春在朋友家结识了辽宁大学外语系范金顺老师,范老师英语水平很高, 是研究欧美文学的。范老师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英汉词典, 特意找个生物学词汇问他:“pollination”。 “授粉。”李盛春毫不迟疑地回答。 “fluidios呢?” “射流,这是个新词。”一连十几个词都没有考住他。 从此 , 李盛春得到范老师很多帮助,更加刻苦学习。在此期间,他除了掌握英、法、德、西班牙文和世界语,还利用相近语种间的联系,学会了俄、匈、波、罗、斯瓦希里、阿拉伯等语言文字。可能有人要产生怀疑,在没有老师指导,没有教材的情况下,面对一种稀有语种,能学会吗?李盛春说,每学一种外文, 其难度都很大。因有英语基础 , 德、法语都可触类旁通地学会,而不属于拉丁字母范畴的语种就比较难啃了。尤其是变换字母的新语种,如阿拉伯语的字母表, 现在和过去的就不一样,很难学。好在他15年前就学了。当完全面对一种陌生的语言时, 就要看教材的编纂水平了。如芬兰语的教材,美国出了五六种,水平有高有低,倘若得到一本深奥的教材,学起来就容易中途搁浅。谈到学习斯瓦希里语,他说纯粹是硬啃下来的。当时只是在外文书店买到一本斯瓦希里语词典,既没有课本,又不会语法,怎么学呢?一次,他到图书馆看到外文版的"人民画报" , 其中就有斯瓦希里语版。他把中文版的人民画报和外文版的放在一起逐句查看领会原意,然后再查词典熟记,之后看文章按上下文一顺就明白了。之后,一边记单词一边翻译,就这样他看了一年的中外文版的人民画报,硬是学会了斯瓦希里语。李盛春说,尤其是没有任何辅助教材的稀有语种,就只能靠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啃。 古语说:“学得惊人艺, 货卖帝王家”。那时, 李盛春既然学会了这么多语种,怎么才能学以致用呢?他被介绍到一个研究所,翻译组长打量了李盛春一遍后问:“你要来当翻译?” “我初步掌握了五六种外语......”他态度很谦虚,没敢多报。 “我们这是搞科技翻译的,一般的大学生都搞不了,你能行吗?”翻译组长态度很傲慢。 李盛春被激怒了:“不要用你的水平衡量别人。你干不了的, 不等于别人干不了,大学生干不了的,不等于我搞不了!”这种直性子的人,谁敢留他?多少年来,李盛春除了当售票员,还当过建筑工人、锅炉工、食堂拉粮工、烧火的、卖饭的等等,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对外语的掌握上突飞猛进。30多年来, 他学会了34种外文, 几乎都是用业余时间学的,包括英、德、西班牙、法、意大利、瑞典、丹麦、挪威、匈牙利、拉丁、马来、波斯、希腊文等,精通的就有20多种。 1979年,他应聘到某情报所当兼职翻译, 几天内把两万字的西德电视说明书译了出来, 第一次拿到130多元的报酬 , 他激动地哭了。后来, 国内许多无法弄清的外文资料, 包括30多个科研单位的和矿业的16种外文资料,最后都转到李盛春手上并被顺利译出来。1981年他在沈阳市翻译职称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一次考试上,他不靠字典,在三小时内译完了“金融时报”上的一篇专业很强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文章。这篇文章占了整一版,主持考试的辽宁大学外语系朱家禾教授看了他的答卷,很兴奋。评委会的专家们一致决定破格授予李盛春助理翻译的职称。沈阳市人事局专业干部科科长说, 全省1600多名翻译人中, 第二外语能够翻译的也不很多, 懂得这么多外语的人更是绝无仅有! 在李盛春尚未获得职称的时候,辽宁图书馆科技信息部也成立了一个代译网。 主任王振东是50年代的俄文翻译 , 他深知外语人才的重要作用,更深知培养一名真正的翻译是多么不易。李盛春报名时,他慧眼识才,当场敲定并表示这种人才在他这里是绝不会让他再脱钩了。李盛春在省图书馆科技信息部接二连三地接到20多个语种的任务, 每次都圆满顺利完成。在每年翻译的语种上,李盛春翻译的语种上就占一多半。李盛春知识渊博, 言谈中旁征博引, 古今中外, 显示出丰富的知识和见识, 尤其是中国翻译史, 他可以兴致勃勃地畅谈几个昼夜。几十年来, 他每月的工资有一多半用来买书,他的两间屋里没什么家具,12个大书架排满四壁。为了收集这些外文书,他耗费了大半生的心血。结婚20多年来,他妻子连一双高跟鞋都没穿过。谈起爱人,李盛春满脸惭愧。当初许多人为他介绍对象都没成,而深深理解和支持他的沈阳工业学院的肖玉香却把他的心拴住了。肖玉香说:"之所以喜欢他,就是看上了他学习的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 觉得跟他在一起有一种精神支柱。这是任何物质条件所不能替代的。"他现在已收集了54种语言的教材,准备抽出一定时间攻下来。他说,就算创造个吉尼斯纪录也没有什么。 |
|
最新喜欢:koshyu |
沙发#
发布于:2012-12-31 16:10
以上是原文,只字未改,然后想说说个人的感想。个人以为,首先标题起的就不太好,阅完全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李盛春先生的执着与坚持,固然也有天赋的作用,但文章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那种精神,是一种在与艰苦的客观环境做斗争的精神,这股精神与热忱才是李盛春先生最大的闪光点,个人以为这种精神与毅力,远远超过“奇才”两个字。另外是网络上关于这位李盛春先生的报到却仅此一篇,再无其他音信,个人又搜了搜文章提到的范金顺以及王振东,得到了一些模棱两可的结果,这二人确实是从事外语相关的工作,不过信息也是极少。不知道这位李盛春先生如今怎么样了呢?
|
|
板凳#
发布于:2012-12-31 16:18
终于找到佐证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099aa101014jl7.html 这是当年采访的记者的博客
全文如下 会20余种外语的语言天才——李盛春 沈阳 孙宝镛 李盛春现在肯定过60岁了。我1982年采访他的时候,他大约30岁左右。 当时辽宁省图书馆科技部有一个代译网,实际上是个中介性质的部门,承接为企业翻译外文资料的业务,再交给社会上有翻译能力的人翻译。谁翻译了一份资料,就要填一份《委托代译登记表》。这些登记表中,有很多签着李盛春的名字。并且,原文不只一种,而是包括法语、德语、俄语、乌克兰语、波兰语(还有一种我记不得了,好像是日语)等六种语言。总字数有七八万字之多。按语种算,占了省图承接到的语种的一多半。我不懂这些外语,没法评价他的翻译水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没有客户提出过异议。 他还能翻译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荷兰语等七种语言的资料,只是没有接到过任务。当然,他最拿手的还是英语。只是英语人才太多,他接不到任务。 1981年开始评定翻译职称,他参加了英语和法语的考试。当时辽大英语系的朱嘉禾教授看了他的翻译考试试卷,说:“这样多语种的专业外语人才,实在难得。”他的法语翻译水平,也通过了考试。沈阳市翻译职称评委会一致决定授予他助理翻译职称,省人事局破格批准了这一决定。 以后他又学会了拉丁语和希腊语以及藏语和哈萨克语等少数民族语言。 他的学历并不高。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到沈阳市电车公司(当时沈阳有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当售票员,后来在锅炉房拉过煤,在食堂拉过粮。他就愿意做这些劳动强度虽然大,但时间比较自由的工作,以便抽出时间学外语。 李盛春后来被调到电车公司技术部门,翻译技术资料。以后又调到粮食科学研究所当翻译。最后被调到辽宁省图书馆科技部。我在那里多次见到过他。 我曾写一篇报告文学《助理翻译》介绍李盛春的故事,收在《这里有成才的秘诀》一书中。这本书虽然印了26500册,但影响不大。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
|
5#
发布于:2013-01-02 10:42
回 lloydyuan 的帖子
lloydyuan:还有一个人 叫支顺福 LZ可以去看一下 此人掌握了140多种语言 (2013-01-01 05:34) 你看了季羡林的评价,你就对支顺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拿着日文翻译英语,什么佛教经典啊!乱翻译! |
|
|
6#
发布于:2013-01-03 19:21
天道酬勤,我感叹的不是什么会几门十几门外语,重要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下去,这个说这个会八门外语,那个说精通10多国文字,有意思吗》??再好也是人家,努力获来的,说句难听的关尔屁事
|
|
|
8#
发布于:2013-01-03 19:29
回 注册真麻烦 的帖子
注册真麻烦: 这里是水区,我发这个本意也没有什么讨论学外语方式方法的意思。我发这个的意思是觉得这位李盛春先生条件如此艰苦依旧能够坚持下来,令人震撼。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不过希望你能够换一种说话方式,没人请你发言,谢谢。 |
|
9#
发布于:2013-01-06 17:47
回 tanzhi2005 的帖子
tanzhi2005:你看了季羡林的评价,你就对支顺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拿着日文翻译英语,什么佛教经典啊!乱翻译! (2013-01-02 10:42) 求详细说明~ 季羡林老先生还评论过支顺福?不清楚呢~ 好奇 支顺福在外教社 具体的不了解 只从著作看 不少语言并非简单肤浅的了解 至少有进行过消化吸收的感觉 |
|
10#
发布于:2013-01-06 17:49
多语者大多在民间 咱们论坛就有很多多语高手 始终是我个人膜拜的榜样~
“会”一门语言,的确很难说这个程度到底是怎样的。术业有专攻,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里需要专才,但是同时,也需要通才。语言接触得越多,对语言多样性和语言共性的认识就会越深刻。 |
|
11#
发布于:2013-01-06 18:41
回 tanzhi2005 的帖子
tanzhi2005:你看了季羡林的评价,你就对支顺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拿着日文翻译英语,什么佛教经典啊!乱翻译! (2013-01-02 10:42) 真的吗?能不能给个链接?我网上找不到.. |
|
12#
发布于:2013-01-07 10:06
回 hongwei0315 的帖子
hongwei0315:求详细说明~ 季羡林老先生还评论过支顺福?不清楚呢~ 好奇 季羡林老先生没有明说,但是从他论翻译和再论翻译中可以看出是谁,你自己看看! |
|
|
13#
发布于:2013-01-07 16:14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只要我们努力、认真、坚持,一定都能把外语学好!
|
|
|
14#
发布于:2013-01-07 20:17
从理论上讲可以这么认为:生理学理论表明人脑学很多种语言是绝对没问题的,就是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去学!
|
|
15#
发布于:2013-01-08 11:07
我看了季先生的【谈翻译】了 至于【再论翻译】一文 暂时还没有找到
【谈翻译】一文里一共举了三个相对较具体的例子 恕在下不才 没有发现哪个和支先生有明显的关系 |
|
16#
发布于:2013-01-14 17:29
语言学家伍铁平还批过季羡林呢,可以去看看。
|
|
|
17#
发布于:2013-01-15 12:00
崇拜
在那个年代学习外语比现在难度大得多,主要是材料问题。
上边提到的都是高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真谛是坚持,可现在资料比以前丰富了,取得也更加便捷了,我们的学习精神却远不及前人了。 |
|
18#
发布于:2013-01-17 17:53
他应聘到某情报所当兼职翻译, 几天内把两万字的西德电视说明书译了出来, 第一次拿到130多元的报酬 , 他激动地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