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634回复:0
大洋网:专家称汉语要成强势语言面临5大挑战
杨光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12月6日,他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你受汉办委托到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家与国外的汉学家进行交流,能否介绍一下情况? 杨光:国外汉学家的工作非常重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对所在国政府加强与华文化交流,制定对华政策时有一定影响;二、能带动所在国的汉语教学,和他们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现在国外的汉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空前活跃,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包括政界、商界、文化界的重视。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杨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面临着竞争的态势,英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扩展。汉语言的空间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仍处于弱势。 现在互联网上跑的85%是英语。实际上,在联合国各种场合当中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英语对其他语言文化的挤压是非常明显的,由此形成其他语言文化的某种焦虑,使世界上不少国家出现了一种担心。实际情况是,不少弱势语言的空间越来越小。 现在有四种语言使用人口最多,英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实际上,汉语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受到了某种制约,这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挑战,比如,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基本上没有使用汉语的。 《瞭望东方周刊》:汉语要走出国门,成为强势语言,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杨光: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汉语内部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台独”势力另搞一套等问题。 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的语言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每年至少可以进来一千到两千个新词语,包括许多字母词。中科院有专门的科技名词术语委员会。我们也有专门的科研组,收集整理、规范研究新词语并适时进行规范引导。 其次是信息化问题。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汉语信息化的程度明显不够,我们的科学技术、语言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自动翻译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美国和日本都搞出了语言转换器,现在日本人正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美国人也研究出了英语和阿拉伯语的转换方式。据悉,美国军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就在使用。汉语最终要强大,信息化不解决,是很大的障碍。 第三是汉语内部的一致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汉语有7大方言区,很多种方言,数不清的土语。汉语内部的一致性不够,许多方言相互不通,影响对外推广。我曾教过的一个外国留学生到北京学汉语,到广州听不懂了,最后放弃不学了,就是一个例子。中国语言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解决一致性和通用化的问题。 第四是规范性问题。关于文字,国家有规范、有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繁简混用,乱造简化字,乱造成语等不良现象仍较普遍存在。 第五是“台独”努力在作乱。“台独”分子在语言文化方面搞了很多动作。比如,说闽南话是台语,不是汉语,也不是中国语言;还在挖空心思设计台语文字,炮制所谓的通用拼音。从语言、文字到注音系统,全面另搞一套,这对国家与民族的语言文化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国民党执政时期有“国语推行委员会”,现在要改成“语言发展委员会”,搞语言平等法、语言发展法等。对这种文化“台独”行径,我们坚决反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两岸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寻求共识。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英语热”现象和“英语霸权主义”的说法? 杨光:在我们的教育系统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加上社会成员,约有3亿5000万人在学习英语。学习外语的投入是最大的社会代价之一,比如不少大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学外语,以致专业课受到了影响。 我们不认为“英语过热”、“全民学英语”,因为涉及政策导向问题。我们提倡学习外语,但不要走偏,一方面强调语言的主权,但不排斥其他任何语言。我们认为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其国际地位是平等的,语言文化应当是多样化的。 有一种说法,以英语为主的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了其他语言文化的安全,挤压了其他语言文化的空间,使其他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些道理。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应怎样处理好中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关系? 杨光:德国《世界报》和加拿大的《环球时报》曾采访过我,第一句话直接就问,“现在有人提到‘中国语言受到外国语言的侵蚀’,中国政府怎么看,有什么政策?”可见,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对这个事情的态度。 我们一般不再提“纯洁汉语”的口号,避免我们要封闭起来的错觉,但我们要规范外来语,使外来语成为中国自己的语言。我个人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的语言体系目前并没有受到外语的严重威胁。 中国毕竟是个大国,影响在不断扩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威胁到中国的语言文化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同时作为国家汉办的兼职副主任,如何看待对外推广汉语工作? 杨光: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外推广汉语工作,但对外推广汉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推广汉语,不是输出文化,而是架起双向之桥,促进文化交流。我们推广汉语,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希望学习汉语的人的需要,是一种友好、开放情怀的昭示。 语言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上层建筑,是没有阶级性的,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现在外派的汉语教师就是教授汉语,没有政治因素,当然,任何事情都可能有连带的边际效应。对外推广汉语,可以使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友好客观地看待中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唐朝是中国最发达的一个时期,那时候大家都来长安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标志就是大家都来学习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化。 《瞭望东方周刊》:能否举例说明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如何保护自己语言发展的? 杨光:以法国为例,法国有专门立法,保护法语的纯洁性,杜绝英语词汇侵入。 最近法国教育部有一个议案,要在中小学里开设英语课,把英语课作为第一外语,在法国引起很大争论。有一种现象,在法国的街道上,你用英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可能不理你,即使他们懂,很值得玩味。 奥运宪章第27条规定法语是奥运会的正式用语之一。在雅典奥运会期间,法国为大会组委会培训了近2000名法语工作人员。在一次关于安全问题的会议上,因为只说英语而没有使用法语,法国代表愤而退场,以示抗议。 欧盟开会时各个成员国都使用自己的语言,因此翻译要比开会的人多出几倍,欧盟需要长期雇佣几千个翻译。 俄罗斯总统夫人是俄罗斯语言委员会总顾问。俄罗斯近年来已通过立法,纯洁俄语。最近俄罗斯的几个联邦国家,要把斯拉夫字母改成拉丁字母,结果俄罗斯联邦法院判定他们违反俄罗斯宪法,引起了一场争论。 总之,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徽记和标志,涉及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不断开放、急剧变革的时代。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