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038回复:0
韩国大学中文教学的现状
一、韩国大学中文教学的背景
韩国和中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自古两国的文化交流就十分密切。韩国中文教育历史发展较早,其中以大学中文教学最具代表性。总的来看,韩国历史上大学中文教育经历了古汉语文言文教学、文言文白话教学到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转变,教学重点逐渐从书面语教学过渡到口语教学,从文字阅读教学过渡到语言综合技能教学。 古汉语文言文教学。韩国中文教学历史悠久,根据韩国历史典籍《三国遗事》中殷商后裔箕子部族迁徙朝鲜建立政权的记载,韩民族接触古代汉语文至迟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根据推测,当时汉语只是被少数上层贵族重视,汉语教育主要服务于韩、汉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汉语学习群体没有形成规模化。到了公元372年,即高句丽第17代小兽林五二年,随着当时汉、韩民族交流日益加深的需要,韩半岛北方的高句丽王国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学,建立了大学性质的中文高等教育雏形。随后韩半岛中部的新罗也设立了大学性质的国家教育机关“国学”,置博士和助教讲授《礼记》、《周易》、《春秋左传》、《毛诗》、《尚书》、《文选》等中文课程,并且开始使用汉字来记录当时没有语言符号的韩语。到了高丽时代公元985年,韩国引进了中国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大学教育体制确立,促使韩国人学习汉语文化的风气日盛。总的来看这一漫长的汉语教育时期,深深地影响了韩国文化,使韩国奠定了汉学儒文化的教育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韩国大学教育是把中国儒家经典作为本国的文化来推行教育,教学中,汉语言是作为儒家经学研究的入门工具来传习,并不是主要教学内容,汉语文教学的重点是经学文言文和文字,汉语言语技能教学不占主导地位。 汉语文和语言教学。到了朝鲜时代(1392-1910),随着韩国与中国交流的扩大,迫切需要实用类型的翻译人才,朝鲜王朝为了适应需要,设立了外语教育性质的管理机构司译院,专门负责管理大学外语教学工作,组织培养外语翻译人才,研究编订教材。科举考试也在经学的基础上增设了以汉语为主的译学,译学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实用的汉语口语教学,这样一来,语言教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再隶属于语文教学。朝鲜时代汉语语言教学体系较完备,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汉语学者、汉语教师和研究汉语的著作;出版了系统的语言学习教材和工具书,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了上万人。大学语言学习教材以注重口语教学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文化教学。口语教材以《老乞大》、《朴通事》、《伍伦全备》、《华音启蒙》等为代表,其他方面主要的教材还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经国大典》等。体现了大学语言教学注重实用,注重语言和文化结合的特点。而教学中,采用新创制的韩国注音字母“训民正音”来辅助语音教学的谚解方法,很好的区分了古汉语文言文中传统音韵读法和现实口语语音的差异,大大推动了汉语教学。总的来看,韩国儒文化、汉字、文言文经典、语言教学有机组合,汉语文、语言教育并重,形成了这一时期大学中文教育的特色。自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随着西方先进文化的引进,韩国大学堂开始崇尚西学,中文教学逐渐没落。 现代汉语教学。中国新文化运动后,韩国大学中文教育逐渐开始向现代汉语、文学转变,同时也继承了古代儒家经典教学的特色。1910年—1945年,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除京城帝国大学(汉城大学)法文部设立汉语教学外,汉语教学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27年,京城帝国大学聘请北京大学的魏建功先生赴韩讲授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韩国拉开了序幕。 1945年韩国光复后,在要求民族文化独立背景影响下,1948年韩国推行了韩文专用政策,限制汉字的使用,规定汉语文不再是韩国文化的一部分。汉语教学陷入低潮。1950年—1953年,受朝鲜战争的影响,汉语教学处于停顿期,50年代中后期,汉语教学开始进入复苏期,韩国外国语大学和成均馆大学相继开设了汉语专业。随着更多现代化大学的设立,70年代后期,韩国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增加到了18所,汉语教学进入了准备期。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文教等各方面的需要,韩国大学汉语教学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现代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开始在韩国形成规模教育。 二、韩国大学现阶段中文教学的规模 韩国大学中文教学属于学历教育,包括非日制的成人广播函授教育和日制的大学教育。 接受成人广播函授教育的这类学员较为复杂,一般为工作中需要掌握汉语的公务员、公司职员、汉语教师和军队官兵。学员学习的内容一般较为专业,学习时间多安排在晚上和寒暑假。学员平时利用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信函等媒体来学习和与教师沟通,假期则到学校集中学习。据统计,2004年韩国在校成人汉语广播函授学员人数达到了16916人。① 大学中文专业日制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韩国大学中文教育一般分为专业教育(专业课)和公共外语教育(教养课),专科为2年制,本科为4年制,硕士研究生为3年制,博士研究生为5到6年制。大学专业课程分中文专业课程和汉语公共课程,提供全校学生自由选择,如果学生提出申请,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汉语公共课,也可以插入中文专业班级跟班学习专业汉语课,成绩合格,学校给予学分。 目前韩国大中专院校开设中文专业的学校较多,选择中文专业的学生人数几年来持续增加。以下是我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统计不包含公共汉语课选修的相关数据: 大学专科中文专业情况: 1 年 度 学 校 (所) 学生数(人) 教师数 2000年 15 1,655 215人 2001年 20 1,867 220人 2002年 18 2,182 2003年 41 4,216 2004年 54 4,604 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情况:2 年 度 学 校 (所) 学生数(人) 教师数 2000年 116 16,065 480人 2001年 118 17,867 500人 2002年 126 19,144 2003年 104 17,590 2004年 111 19,912 研究生院中文专业情况:3 年 度 学校 (所) 学生数(人) 硕士生 (人) 博士生 (人) 2000年 45 437 311 126 2001年 52 493 340 153 2002年 65 626 466 160 2003年 92 786 581 205 2004年 93 858 633 225 (表1、2、3转引自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教育处网页统计资料) 通过上面的数据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韩国专科大学目前每所学校平均有85名中文专业学生在读,每个年级平均28名学生;本科学校平均有179名中文专业学生在读,每个年级平均有44名学生。大学生就读中文专业人数5年来持续增加,目前每年选择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超过了2万人。设立中文专业的大学近年来虽然在数量上出现了减少的情况,但这说明了各大学在调整内部系科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强校际之间的竞争,这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中文教育在向高层次教育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5年内增加了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韩国很多本、专科大学为了优化自身的教育结构,吸引更多的生源,提高学生的汉语实用技能,和中国的大学开展 “1+1”“3+1”联合培养学生的国际办学形式。学制上,韩国专科学生第一学年在国内学校学习,第二学年则到中国相关大学学习;本科学生第一、二年在国内学习,第三年到中国的大学学习,第四年又回到国内大学学习。虽然留学期间学生需要在中国和韩国两所大学同时交纳学费,但是因为中国留学费用低廉,在中国可以学到地道的语言和文化,迅速提高汉语水平,所以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中文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现已被韩国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逐渐接受。 三、韩国各大学中文系科建设和课程结构类型 自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大学中文课程和系科设置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已经达到了165所,设立中文系的大学已经有 142所,这些大学设立中文系科的名称不尽相同,总体来看, 可以分为5种类型: (1)语言文学类: 代表这种教育类型的中文系以中语中文学科和中国语文学科为名称,目前在韩国共有68个此类系科,占开设中文专业大学总数的48%,是韩国中文系的主流,它们的建系历史一般较长,配备的教师以台湾留学归来的韩国老师为主,教师专业主要是文学。课程结构以中国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语言类教学为辅助,文学类课程占课程总数的60%以上,语言学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10%,语言技能课程则占20%左右;文学课程则偏重于古典文学科目讲读。这类系科代表的大学有汉城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 语言文学类中文系文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基础古文、中国历代诗歌、中国现代文学讲读、中国现代文学论、中国文学特讲、中国历代小说讲读、中国词曲讲读、中国文学理论特讲、诗经楚辞讲读、中国散文选读等。语言学课程包括中国语言学概论、中国语语法、中国文字学。语言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中国语、中级中国语、高级中国语、中国语写作等。 (2)语言国情类: 代表这种教育类型的中文系以中国学科、中国语中国学科和中国地域学科命名,教学培养的重点集中在语言技能类课程和中国国情的学习上,培养熟悉中国国情的语言专门人才。这类大学目前共有32个系科,占开设中文大学总数的23%,配备教师以台湾和大陆留学归来的韩国教师为主。代表的大学有庆山大学、龙仁大学、江南大学、仁荷大学、全北大学等,开设的课程中语言技能类约占50%、国情类约占40%以上、语言学类课程约占4%。 语言国情类中文系语言学课程包括中国语语法。语言技能课程包括初级中国语、中级中国语、中国语听力、中国语写作、中韩翻译、高级中国语、中国语实习、时事中国语等。国情类课程包括中国学、中国社会论、中国通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政治论、中国经济论、中国时政、中国哲学史等。 (3)语言技能类: 代表这种教育类型的中文系以中国语科命名,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重点,教学涉及文学、语言学和中国国情。目前属于这类的大学中文系有30个,占设立中文系大学总数的21%。配备教师以台湾和大陆留学归来的韩国教师为主。大学以韩国外国语大学、朝鲜大学、水原大学、庆熙大学为代表。这类大学的中文系语言技能类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 40%,文学类课程约占总数的30%,中国国情课程约占20%,语言学约占10%。 语言技能类中文系文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文、中国文学史、中国诗选、诗经楚辞、中国现代散文、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中国戏曲、中国语文选、经书诸子讲读等。语言学课程包括中国语言学、汉字学、中国语音韵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国语语法等。语言技能课程包括初级中国语讲读、初级中国语语言实习、中级中国语讲读、中级中国语会话、中级听力练习、时事中国语、高级中国语、中国语翻译、贸易中国语、中国语写作等。国情类包括中国国情、中国经济、中国法制、中国政治、中国文化概览等。 (4)语言文化类: 代表这种教育类型的中文系以中国语言文化科、中国文化科命名,课程设置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各方面的文化情况,课程设置种类繁多,文学类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 20%,历史文化类约占30%,语言学约占课程总数的3%,语言技能类课程占40%以上。配备教师以大陆留学归来的韩国教师为主体。 这类系科文学类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散文选读、戏曲选读、诗词选读、通俗文学、小说选读。语言学类课程包括中国语语法。语言技能类包括初中级听力练习、初中级中国语会话、实用中国语、影视中国语、中国语阅读、中国语报刊阅读、写作练习、中国语翻译。文化类课程包括中国文化概览、中国通史、韩中关系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地理环境、韩中文化对比、现代中国、当代中国社会、中国的经济等。 (5)专业汉语类: 专业汉语类中文系的设立时间最晚,数量也最少,目前主要分为商贸汉语系和旅游汉语系两种。代表商贸类型的中文系以中国通商学科、中国商务科、中国经济科、中国语中国通商学科命名,培养从事中韩商贸的汉语专门人才,偏重于语言专业技能和商贸相关理论的学习。旅游汉语系科以观光中国语科命名,培养中韩导游人才。由于这类系科是针对性强的职业汉语教育,课程设置偏重于基础语言技能课程和商贸、旅游文化课程。 商贸汉语系科语言技能课程偏重于商贸汉语,语言技能约占课程总数的46%,经济贸易类课程约占课程总数的54%,代表的大学有培才大学、又石大学、汉南大学、永东大学等。 旅游汉语类系科目前较少,仅有大佛大学一所,课程设置文学占5%,语言类课程占66%,旅游相关课程占29%,课程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汉语言文化素质外,主要注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养。这类大学配备的教师也是以台湾和大陆留学归来的韩国教师为主体。 这类系科语言技能课包括中国语会话、实用中国语、中国语写作、翻译练习、时事中国语、视听中国语、商贸中国语、观光中国语、HSK练习、高级中国语、语法练习、中国语翻译练习等。其中商贸专业国情类课程包括中国经济论、中国贸易论、中国产业论、现代中国论、中国投资论、中国谈判论、中国文化论、中国学特讲、中国本地企业管理、中国市场分析、中国问题分析、中国经济地理等,旅游专业课程包括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旅游资源论、观光法规、观光经营、韩国地理、宾馆管理概论等。 以上体现出韩国大学中文系科和课程设置的三个特点: 第一,韩国各大学中文培养目的呈现多样化,中文系科建设显示出多领域多渠道发展的态势,课程类型丰富,层次各有侧重,不再局限于语言和文学单一学科的教学。第二,半数以上的中文系科以语言技能课程为主导,兼顾文学、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课程,课程设置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为培养一专多能兼容性的汉语实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语言文学类系科目前仍占韩国大学中文系的主流,在语言技能课程方面课程设置数量相对较少,对于培养语言实用型人才存在一些问题。 四、韩国大学中文理论研究现状 韩国中文学术研究历史长、范围广、影响深,自1979年第一个全国性的中文研究机构中国语文学会在汉城大学中文系成立以来,全国和地方都纷纷以大学为理论研究阵地,成立了形式各样的中文学术研究团体,每年组织召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定期出版刊物。据《韩国国内中国语文论著目录》统计,到2004年为止韩国学者发表关于中文方面的论文、论著,累计已超过11,000多篇,研究人员有1290余人。 韩国出版的中文研究性刊物较丰富,全国性质的中文研究期刊主要包括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刊《中语中文》、中国小说研究会会刊《中国小说研究会报》、韩国中国言语学会会刊《中国言语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戏曲研究会会刊《中国戏曲研究》等。地方中文研究期刊主要包括大邱岭南中国语文学会会刊《中国语文学》、全罗南北道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中国人文科学》、釜山庆南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论集》等。各大学中文理论研究刊物主要包括韩国外国语大学的《中国学研究》、汉城大学中文系的《中国文学》、汉城大学校东亚文化研究所的《东亚文化》、成均馆大学中文系的《中国文学研究》、高丽大学校中文系的《中国语文论丛》、延世大学校中文系的《中国语文学研究》、崇实大学校中文系的《中国语文论译丛刊》、梨花女子大学校中文系的《中国语文学誌》。 从以上的研究机构和出版刊物的类型,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大学中文理论研究范围较广,包括文学、语言学、语言应用、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研究等方面。通过对1980年至2000 年韩国中文研究代表刊物《中语中文》刊登的文章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和文学评论的论文比重很大,而语言学、语言应用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论文则较少。 在汉语语言研究方法方面,大部分论文采用传统语言学的方法,少量的论文采用了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语言主体的研究中,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包括中韩语法的对比分析、汉语句子成分的研究、词类小项的研究和句式研究等。语音主要研究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系统,韩汉音韵发展对比及相互影响,其中古代的音韵研究占较大比例。汉语词汇偏重于词汇系统研究、构词研究、同义词研究、新词研究、熟语研究、中韩词汇对比研究等。此外汉语文字研究、汉语教学、教材研究、计算机中文应用研究也有少量的论文。 近些年来,随着主修语言类学生的增多,传统以古典文学理论为主体的研究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教师和研究人员也越来越重视汉语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人员更多的吸取了现代普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语用学、方言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研究方法。在语言应用和教学法方面,韩国学者偏重于汉语习得、中介语分析、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语言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和语用规则的研究,此外教材编写的研究开始系统化。文化研究的论文则更加广泛,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宗教等各个方面。 在中韩学术交流方面,以汉城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等一大批著名院校为代表,这些院校定期举办各类中文学术会议,邀请中国学者赴韩讲学,招聘中国教师到韩国大学执教,与中国学者开展项目研究和教材编写合作计划,加强了与中国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文理论研究的步伐。 五、韩国大学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 韩国大学近年来中文教学发展很快,体现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大学中文普通学习群体和高学历学习群体数量连年稳步上升,大学内部加快了系科建设和课程教学研究的步伐,在适应以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下,中文系科将更重视语言技能教学。 第二,中文教学涉及的学科领域将更加广泛,教学的内容将从单一的语言文学扩展到学科范围宽泛的中国学,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历史、法律、宗教等多个方面,学科知识逐渐丰富,培养出的学生将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各种专业知识,形成“一能多专”的复合人才。一个时期韩国大学培养的语言实用性人才将会集中在外交、贸易、旅游、教育、影视媒体、科技、法律等方面。 第三,和中国大学开展的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将进一步拓宽深化,“1+1”、“3+1”学制将形成大学中文教育的主流。受此影响,到中国长短期留学的学习人数量也会稳步上升。 第四,韩国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和中国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在中韩语言文化、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教学、教材编写等研究领域深化合作。积极引进中国大学的教师,强化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五,韩国大学关于以中文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将积极影响韩国的教育政策调整,指导韩国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中小学的全面展开。目前韩国预计在2007年后,将把汉语正式作为中小学外语选修课程,中文教育在韩国将成为普及性的外语教育。 韩国大学中文教育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从外部来看,首先,韩国多变的语言政策直接影响着中文教育的发展。例如70年代至90年代末期,韩文专用法案和汉字限用制度的几经兴废,都直接影响到中文教育。这说明中文教育在韩国要稳定发展,在外部首先要有积极稳定的语言教育政策为指导。其次,韩国大学生选择中文专业主要都是以择业为目的,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的范围直接影响到了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而目前中韩两国合作交流的空间依然有待学者去研究拓宽。再次,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对中文教育造成了很大影响,中文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两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从中文教育内部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大学课程设置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文学、语言学、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比例不当,明显不适应当前职业化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文课程中理论课程、文学课程居多,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程设置较少;古代的文学、语言学课程开设居多,现代的语言技能练习、文化知识课程开设较少;此外,语言类课程教学中课时相对也较少。其次,在理论研究方面,宏观性的教学理论研究滞后、缺少前瞻性,不能给学科建设带来科学的指导。教材、教学方法研究显得单薄,教材编写不配套、教材中针对性差,知识结构体现的难易层次不明显。再次,教学法中,韩国大学教师授课形式通常采用韩国语辅助翻译的教学手段,除文化知识课程全部用韩国语讲授外,文学、语言、语言学课程都采用母语辅助汉语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过于依赖母语,语言学习环境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汉语思维方式发展。最后,韩国大学生源和师资比例不平衡,外聘教师梯队不稳定,也给中文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韩国大学一般以私立大学为多,为了减少教育资本支出,很多大学中文教师由专职教师、外聘钟点讲师和中国籍交换教师三类组成,韩国大学中文专职教师目前约有450名,与日益增长的生源比较,教师显得较为紧张。外聘的钟点讲师和中国籍教师作为专职教师的补充,变动性很大,钟点讲师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来聘用,中国籍教师则通常聘用期为一到两年,这种临时的教学梯队组合不能给中文教学和研究带来稳定的平台。 从以上一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中文教学目前在韩国发展迅速,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韩国中文教学才能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同时,了解韩国中文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也有助于我们针对韩国大学留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bszhangpeng wangbin 参考文献: 李得春:《朝鲜历代汉语研究评介》,《延边大学学报》,1984第2期。 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居,1997 董明: 《明代朝鲜人的汉语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第6期。 刘明章:《朝鲜历代汉语文教学与研究考略》,《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5。 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 中华书局, 2005。 朴兴洙《韩国大学有关中国系科设置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教育处汉语教学网页资料 本文摘自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外事处 对外汉语论坛 原贴地址:http://www.icis.cn/bbs4/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6&ID=271 作者:bszhangpeng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