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762回复:0
汉语教学在美国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节上高歌的孩子们。
文/张宽 我在四川一座小乡镇的中学校园里长大,父亲曾是省里的特级语文教师。六年前获得博士学位以后,我受聘到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区的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组建中文学科。周末曾在当地著名的希望中文学校任教,还兼职过一年该校的教务长。我在大学里教过包括古代汉语在内的各年级的语言课,也教过古代文学概论和现代文学翻译课。我对自己的教学挺有信心,一上讲堂就会兴奋起来,学生的反馈也一直很好,第一副校长在一封表彰信里还说我的教学是“examplary”呢!是因为“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吗?不见得。小时候我们兄妹五人,如今只有我这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藏书和事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大学每年选修中文课程的学生近300人,中文已正式立为副修,有希望在近年内成为专修。我们还从联邦教育部申请到用于加强亚洲语文教学的专项基金,中国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也通过使馆教育处连续两年资助我们的一个学生到国内留学。上学期末,我们大学的报纸上刊出一篇文章介绍中文部的成功经验。我们学校汉语教学的良好势头,实际上也是全美国汉语教学现状的一个缩影。 据全美中文教师协会的统计,目前在美国有700多所高校和2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华人华侨开设的中文学校近600所,学生数以万计。美国人以前最热衷学习的亚洲语言日语,如今正逐渐被汉语所取代。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美国高校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稳步上升,增长率在所有外语类中仅次于阿拉伯语,排在第二位。 近一段时期,美国的主流媒体和相关机构对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升温表现出了格外的关注,《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都先后推出了专题报道,大学委员会年前启动了面向高中生的大学中文课程,并拟于2007年正式实施。5月份国会资深参议员亚历山大和李伯曼连名提出一份议案,要求国会斥巨资全方位大规模推动美中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暑期中正在为组建全美第三个中文旗舰中心向各大学招标;加州州立大学长岛校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西北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已经或正准备开设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帮助学习者取得州教育局要求的外语教师资格执照。总的看来,汉语正在美国升温,中文教学发展前景乐观,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挑战。 从人数上看,美国大学里选修中文的学生总人数还远远少于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传统意义上的“外语”,甚至低于日语。这个情形,与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与中美之间蓬勃发展的经贸交流需求,与华裔人口在美国新移民中的比例,与中华文明的悠久深厚,是极不相称的。汉语学生的增多,课程的发展,汉语与其他语种之间差距的缩小和关系的调整,应该被理解为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外语教学中地位的正常化要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当然为这一趋势感到鼓舞和欣喜。但是也要认识到,汉语要在美国真正成为一门强势语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今天美国的所谓汉语升温,主要表现在东西两岸,而且集中在亚裔学生偏多的大都市及其附近的高校,中部和中西部还没有“热”起来。威斯康星大学的朱永平教授曾经呼吁”国家汉办”留意这一片辽阔的地方。什么时候中部和中西部也兴起了汉语热,种玉米的农家子弟也纷纷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才真正说得上在美国“热”了起来。什么时候汉语成了大学里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强势语言,汉语的地位才真正完成了正常化。事实上,这一目标并非不可企及,斯坦福大学中文部在主任孙朝奋教授的引领下,早在六年前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多年来该校中文选修人数在全校外语门类中稳居第二。 美国大学里的汉语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还没有达到起码的“书同文”。美国知名学府中的中文系科大多数组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新起的中文项目相比,渊源悠久,资源丰厚,也更具影响。然而历史有时候反倒成为包袱。新起的中文学科大多在其初级汉语的教学中以简体字为主导,但多数的名门贵校仍然坚持几十年来的作法,在一年级的教学中使用繁体字。 目前我们面对的情形是:中国大陆13亿人使用简体字,欧洲的大学初级阶段都使用简体字,港台以外东南亚华人社区越来越普遍地开始使用简体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美国的大一学生从繁体开始学中文,显得颇为不合时宜。 正如普林斯顿的周质平教授在今夏的北京国际汉语会议的报告中所指出的:繁体字有过辉煌的时期,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简体字就成了中文书写的规范体也就是正体。 从历史的、发展的、世界的眼光来看,简体字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却始终代表着现代和未来。方块字对美国学生本来就十分难学,汉语教学从繁体字入手更加凸显了这种困难,这也是大学汉语学习情况中出现金字塔现象的原因之一,即开始的学期人多,越到后来人越少,最终能达到高级水平的人凤毛麟角。比如一个学校一年级学生有50人,二年级就只剩下20多人,能坚持到四年级毕业的一般不会超过10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被方块汉字的复杂繁难给吓跑了。 如何减轻学生在汉字学习中的负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投入时间的回报,如何维持选课学生相对理想的升级率,是海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挑战。希望不必等得太久,美国大学的汉语一年级都教简体字,就像拼音在过去的20年里取代了注音符号一样。 正常情况下,大学初级汉语每周安排5个课时,甚至更多一些,比如7个课时,高于传统的其他外语的课时要求。目前汉语的升温引起的选修汉语学生人数的增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高校院系内部的资源再分配,如何在高校普遍资金短缺的大背景下,鼓励学校的决策人士保证对汉语的投入,更是一个十分需要技巧的敏感问题。另一方面,在第一线汉语课堂上课的教师,通常是讲师,助教或兼职(半职)的合同性质教员,不在系里的终身教职核心线内。她(他)们的声音,难以得到高层人士倾听的机会,她(他)们的切身利益,比如身份的调整,工作的稳定性、升迁的前景都缺少高层应有的关心,这与蓬勃发展的汉语教学形势是不协调的。 大学里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在中国热和汉语升温的背景下仍然低于其他主要外语语种,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学的汉语课程开得太少。唯有等到汉语在中学里像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一样普及,大学的中文课程才能获得足够的生源。2007年AP中文的实施,并不能立即扭转颓势,使中文成为中学和大学里的强势外语。这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文化节上孩子们比赛猜谜语。 比如,为了在中学里推动汉语,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师资,让有背景的人士尽快获得各州教育局颁发的外语教师执照。目前在美国中小学教汉语的老师需要量大,但获得外语教师执照的专业人士比例很小。在华人华侨办的中文学校里也有类似的情形。以大华府地区的希望中文学校为例,教师上百名,真正在美国的高校里经过教师培训的不到5人。所有的这些老师,在中国都有可以夸示于人的学历和工作经历,自己对汉语教学也充满热情和兴趣。可是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华人子弟面前,她们在课堂上更习惯于使用自己青少年时代从国内老师处学来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方法,与学生们平时在公立学校的经验和他们由此而形成的心理预期反差强烈,所以相互磨合的过程太多了。 比如以写字为主要内容的作业和考试,在国内适用,搬到国外不仅不适用,而且会扼杀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我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中文学校的教务长要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关于教学法的培训,培训要行之有效,不要流于形式,请公立中学的老师或者大学的教员来做示范。中文学校的教学要强调趣味性、多样性、娱乐性、活泼性。要在教学中以说话和认字为主,写字为辅,要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中文学校。中文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指导原则应尽可能向社会主流靠拢,与教育界公认的模式接轨。 (作者简介:张宽,四川人,上海复旦大学学士、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现为美国维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中文部主任。照片提供/姚远)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