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712回复:0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理解课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张 婧
一 引言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课程安排日趋完善。在这种形势下,阅读理解课也逐渐从昔日的精读课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课型。 “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灵魂。”(高兴华等 1991 《科学认识论教程》 四川大学出版社)学科方法论,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要。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就势在必行了。 二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掌握语言,培养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训练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即阅读速度和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育界,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 “应试教育”重在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如今的考试多以书面试卷、笔答形式为主,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其结果便是在教学中理论多于实践,书面表达强于口头表达。 “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听说能力的训练”,这便造成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从理论高度理解掌握的欠缺,使得学生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很难再有所提高。如此理解存有偏颇之处,背离了科学的教育原则。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正确应用是目的。在教学中如果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去伪存真,把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有机地相结合,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故笔者在阅读理解课的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 四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有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重点:一是阅读技巧的培养,二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阅读技巧包括使用通读、略读、跳读、选读、细读、查阅等阅读方法,运用猜测、替代、对照、缩句等技巧,帮助阅读者快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应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能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较为全面地理解词汇,并正确地运用于交际中。学生词汇量的多少,对词汇的理解运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能力的提高。 五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方法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其教学目的及教学原则决定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在对使用母语学习的学生进行教学时,特别是我国的本科教育,教师多以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很少能主动地参与其中。而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使用讲授教学方法是一定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 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就是演员,而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能正确运用。为达到此教学目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讲授与操练并行的教学方法。 六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内容 阅读理解课使用的教材是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快速阅读》一书。 该书共分为12个单元,每个单元共有2篇训练文、1篇测试文。每篇阅读材料后都配以练习题。练习题分为三种题型:1. 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正确答案。2. 根据阅读内容判断对错。3. 近义词选择题。前两种题型教容易,一般可在阅读中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第三种题型偏难,考查学生综合辨析理解的能力。故为操练重点。 七 阅读理解课的教学过程 每次课分为两个阶段:速读阶段和强化阶段。(共用两个学时) (一)速读阶段 此阶段采用计时阅读法。根据阅读材料的长短确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每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两遍。 1. 第一遍: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通读全文,阅读全文后记录学生所用时间,并限时回答练习题,同样记录练习所用时间。 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往往会存在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低声阅读或唇读;头随目光的移动而左右移动;用笔或手指读每个字等。这些不良阅读习惯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从而减少了理解内容的时间。另外,学生在阅读时每遇到一个生词都要查字(词)典,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易形成依赖性,也易产生厌烦情绪而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此阶段应训练学生逐步缩短在每个汉字上的停留时间,加快对汉字的反应速度;努力克服语音中介辩识汉字的习惯,避免声读、唇读、形音默读及查字(词)典,由接受字转而接受词或词组,以达到速读的目的。 2.第二遍: 此阶段缩短阅读时间,要求学生采用跳读、选读、细读并用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师同样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及练习时间。 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注意力一般集中在了解文章的大意上,练习时有些题目可能不会做,或对有些题目的选择没有把握。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阅读,就会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时正是训练学生跳读、选读等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良机。 猜测: (1) 汉语的字多数由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部首的意义可以指示字的意义范围或类别,这便是学生猜测的线索。 例:鸡公公找到了[蜈蚣],把龙哥哥不肯还角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一遍。 “蜈蚣”二字都有“虫”旁,由此可知,“蜈蚣”一定与小动物有关。 (2) 汉语的合成词很多,合成词的各个部分(语素)与这个合成词的词义有一定的 联系,学生可以利用语素的意义来推测合成词的意义。 例:她十分[爱惜]这棵小茶树,每天给小树浇水。 “爱”就是“爱护”,“惜”就是“珍惜”,所以“爱惜”就是“爱护、珍惜”的意思。 (3)语句中词语间的语义搭配关系和语境也可为学生猜测词义提供线索。 例:在华佗的弟子中,最有名的要算吴普和樊阿二人。华佗也把二人当成[高足],特 别加以培养。 根据句中“弟子、最有名、培养”的提示,学生一定不难确定“高足”就是“好学 生”的意思。 替代: 猜测词义在某种情况下的确是有效的,但有时也很困难,甚至可能是徒劳的。这时 学生可运用替代的方法。其实替代也是一种特殊的猜测。猜测的目标是获得较确切 的含义,而替代则是选用一个与不认识的词具有某些相同语义特征的同类词来代替 这个不认识的词,它对两个词之间意义接近程度的要求放得更宽。 例:传说在很久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 整篇文章是赞美这个姑娘的,句中还用“美丽”一词来形容她,所以“勤劳、善良” 不大可能是贬义词,这两个生词就可以用“好”来替换。这样学生不仅回避了不认 识的词,同时还保留了原词的关键意义。 替代也需要意义线索,猜测时所用的一切方法都适用于替代, 但替代只需要这些线 索提供意义范围,并且主要从语境获得根据。 对照: 人们在同一个句子中常会使用两个意义相反或意义相同的词语,相互比照。根据这 种对比关系,学生知道其中一个词的意思,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另一个词语的意义。 例:(1)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 (2)梦境与睡眠的深浅程度也有关,[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过程也比较浅。 (1) 句中,从“悲惨”到“欢乐”的转变,可以断定这是两种对立的含义,“悲惨”与“欢乐”的意思应当相反。 (2) 句中,“梦境与睡眠的深浅程度也有关”可以使我们知道,“朦胧”与“浅”相对应,“朦胧”与“浅”近义。 缩句: 在一个很长的句子中,不可能每个词语都负载关键信息,此时学生可以去掉那些传 达次要信息的词,只保留传达主要信息的词,使长句子变成短句子。应当保留的信 息主要有两点:a 什么事物;b 事物怎么了。凡是传达这两类信息的词语都应当保 留在压缩的句子中。这种压缩的方法是与利用提示词回复原意的做法相一致的。 例:有十五人预定1950年3月1日7点15分去某教堂进行唱诗班排练。结果,每 个人都由于种种原因而迟到:车子脱班,因为听无线电节目而不忍离开,衣服来不 及烫好,正好有客人来访,等等。所以没有一个人在预定时间到达。 经压缩,句子可简化为:“十五人预定某个时间去某教堂进行排练,但都迟到了。” 甚至这个句子还可以再压缩。这种压缩不仅可以回避某些生词,而且还可以帮助学 生抓住主要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加快理解速度。 应当指出,上述四种阅读技巧总的来说,前三种是“跳障碍”,最后一种是“抓重点”。并非阅读每个语句都必须运用的手段,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排除阅读障碍的补救方法,必要时才运用的手段。由于阅读中不可能不遇到障碍,因此它们就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掌握这些阅读技巧对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大有好处,但在开始时,这些方法运用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经过训练,学生便能运用自如了。 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多种阅读技巧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加强学生词语的辨析能力,这是万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学生辨析词语应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考虑。语法指的是词语间的正确搭配及语法结构,语义指的是词语的理性意义、评价意义、语法意义等的理解把握,语用指的是词语使用的语言环境。只有从这三方面考虑辨析,才是对词语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例:在汉语语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律:名词+方位词=处所词 我的书在桌子上。(对) 我在中国里学习。(错) 我在中国学习。(对) “桌子”和“中国”都是名词,但“桌子”加方位词构成处所词是对的,“中国” 加方位词构成处所词却是错的。学生常对此产生疑问,这就需要教师讲明其原因。表示国别、地名的名词已表示处所,无须用此结构。 例:飞这么低,不会[栽]下去吧? A 掉 B 倒 C 种 D 跌 五个词都是动词,需要讲明五个词在意义上的差别。 例:他在坏人的[引诱]下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学生学习“引诱”一词后,常常不注意该词的评价意义,因此在使用中常会出错。“引诱”一词带有贬义色彩,后加不好的事情,这一点应告知学生。 (二)强化阶段 配合第一阶段训练的重点词和难点,进行强化训练。此阶段与HSK中的阅读部分、综合部分相衔接,通过反复操练,学生可将新知识吸收消化,以达到熟练掌握运用之目的。此阶段体现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八 阅读理解课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 (一) 对教师的要求 1 备教材:a 教师要在课前提前展示阅读材料中的中心词语。所谓中心词语是阅读 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对阅读理解极为重要,但不一定都是生词。 b 教师要结合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语增加强化练习 2 备学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明确阅读材料中的难点、重点,认真备课, 以便在课堂中全面展示给学生,做到教学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二) 对学生的要求 1 课前预习中心词语,做到会读、会写、知其义。练习查阅使用中文工具书。 2 课上全心投入,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纠正不良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技巧,形成相互 竞争的氛围。 3 课下反复复习,自觉增加阅读量。 九 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课的教学过程要求环环相扣,重点难点突出,练习针对 性强,训练强度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此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收效较快。 阅读理解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型还很年轻,此种教学方法也仅仅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应结合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不断地加以探索,创新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http://www.cuc.edu.cn/literature/zjlw%20dwhy.doc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