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333回复:0
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日益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特性”;有人认为“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或“文化揭示”的问题。还有
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内容是汉学,而不仅仅是语言培训”,进而提出“要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学”。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概念究竟怎样界定?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什么关系?理论上所阐述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得到反映和体现?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我们生存、思维、感觉和与别人发生关系的环境,是联结人们的‘粘合剂’”(H.DouglasBrown:《语言教学的原则》),换言之,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的总称。不同民族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一种语言是该民族在长期物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产品。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显然就是教文化中的语言,这是由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一种语言由特定的文化而造成,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制约,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留学生在汉语理解中所产生的问题和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语言本身的差异,而不是生活方式上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主要也是体现在语言形式上。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和传播,文化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得到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而要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国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语言自身的教学。文化教学应该服从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要求,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始终。 汉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汉字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学习汉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学习汉字。然而,对于那些习惯了字母文字的欧美学生来说,文化上的差异在他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设置了天然的屏障。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汉字的形体与字义有着种种联系。传统文字学有“六书”之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前四者为造字之法,后两者为用字之法。“六书”说对正确了解和掌握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规律,进而从根本上把握每一个汉字的本义,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漫画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由字形结构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其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语音对文化交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任何语言的语音都有自己一定的结构系统,如汉语的声、韵、调系统,这个系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承载了大量独特的文化信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除了在发音方面有一个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接受汉语语音系统方面的社会规约。语言可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声调语言中的声调起着辨义的功能,非声调语言其声调只担负语气的功能。汉语是声调语言,它的声调既可以用来区别词的意义,又可用来表示某些词性。汉语声调的复杂性往往使初学汉语的学生颇感困惑,如何结合文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语音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词汇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是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语言要素。汉语词汇中,能够从某一个或几个层面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或心理态势等方面的词汇就是文化词汇。面对如此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文化词汇,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文化阐释的原则,尽可能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卓有成效的词汇教学。熟语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等,它们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构成的“语言块”,其中既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特别注意一些熟语在文化上的差异,避免学生想当然地照着字面去理解。 不同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各民族的语言在语法方面有其共同的因素,同时也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反映出该民族思维等方面的文化特点对于语言的深刻影响,汉语也不例外。语法教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既要重视语言复杂的社会文化,又要注重语言的内部系统结构。研究表明,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干扰最大的是词序方面,然后是词形方面,这种干扰在缺乏正常的语言环境时最为明显。适当了解汉民族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不同于西方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母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如果我们仅仅传授语法规则,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因素,学生很难感受到句子中所隐含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各自特定的一套语言规则,这些规则是在长期的特定文化群体中无意识地习得的,其遵循往往也是无意识的。汉语语言规则涉及到广泛的文化内容,其中经历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对语言习惯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由于对汉语交际文化和规范不甚了解,学生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母语的语言规则迁移到汉语的使用中来,造成“语用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描述、解释和讨论的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习得汉语的语用特征。只有全面地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学生才能在交际活动中恰如其分地选择最适合当时情景的表达方式。 上述种种表明,文化特性是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要时时通过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来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言语技能的训练,原则上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以文化教学为中心”和排斥文化教学的观点一样,都是失之偏颇的。我们必须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内部规律,理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把文化教学融会贯通到语言教学中去。在强调“整体”的时候不能忽视其组成“部分”;在强调“内容”的时候不能忽视其表现“形式”;在强调“文化”的时候不能忽视其载体“语言”——而后者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