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728回复:21
學分析語就是得狂背,感覺好無奈
語法沒什麼花樣,就只能玩字詞遊戲,學起來好生不是滋味,那些東西大多規律不強,還都得踏實地記牢...
|
|
最新喜欢:iMjmJ....
|
沙发#
发布于:2017-06-18 00:51
雖然所有語言學到後期都是只剩下積累詞句,但學分析語的話過早就進入這個階段,還是有些難受... 積累詞句永遠是最沒辦法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
|
|
板凳#
发布于:2017-06-18 14:07
请问楼主的母语是哪个?
其实很早西方人就说汉语是没有语法的,这和楼主说的规律性不强,我觉得就是一个意思。 后来接受了一种可能算少众的理论,就是,不一定每种语言都非得有西方意义上的语法。 我吃过了。 饭吃过了。 从小感觉汉诗无比的优美,曾经有段时间,我企图在世界的其它语言里面,找到形式上(例如格律押韵等方面)和汉诗identical的语言。这里也旧话重提,据我所知,就算我们的近亲语言,也作不出汉语这样的整齐的诗句,而且能做到形式和意义的高度统一。为什么?我能想到的一点,无非就是,汉语不需用特定的形式标出主语谓语宾语。意思上理解通了,就通了。 |
|
地板#
发布于:2017-06-18 14:14
同时,我也曾经思考过,凭什么,世界上具有最复杂的格和时态的语言(不知道是哪种),就把人类一切的概念都能包含进去?也算是钻牛角尖吧。有的语言,连昨天和前天都用不同的时态,好吧,如果某个星球上,每天(“天”是什么?)有两次日出,一个大太阳,一个小太阳,这种语言要不要用不同的时态区分:大太阳出来之前、大太阳出来之后小太阳出来之前、小太阳出来之后两个太阳同时可见、大太阳下山后小太阳下山前、小太阳下山后两个太阳都不可见 这样的若干种时间段?
|
|
4#
发布于:2017-06-18 19:35
|
|
5#
发布于:2017-06-18 19:40
分析语极端至孤立语,典型汉语系,文字记载历史悠久,而且还是非纯表音文字,偏偏还是意音文字,尤其文白双轨历史也一样久,可以说已经懒到极致了,故才有所谓汉语很乱,没有语法这样的结论,往好听的说,那是博大精深。
|
|
6#
发布于:2017-06-18 19:42
|
|
7#
发布于:2017-06-19 00:36
我明白楼主的意思了。
的确,如果一个语言语法复杂的话,那需要各种各样的练习,各种各样的例句来一点点熟悉不同的语法点。在学习语法的同时就不知不觉记住很多词的用法。 反之,分析语的语法简洁,有时甚至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而不需要例句。那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就只能靠自己狂背了。 不只是分析语,以前学哈萨克语的时候,因为这门语言几乎没有什么特例,有些语法点练几遍就掌握了。词汇的话也是不得不找其它材料一点点积累。 |
|
8#
发布于:2017-06-19 02:31
Fredrik_Chang:我明白楼主的意思了。我也還有其它的相關困惑,和母語(一種分析語)很接近的另一種分析語學起來是不是意味著收穫很小(這裡僅指語言學和邏輯思維能力鍛煉的意義上的收穫)? 比如說母語是漢語中的國語,學泰語寮語越南語或者其它種類的漢語,是不是得不到多少思維鍛煉,只能一味地無奈地狂記? |
|
|
9#
发布于:2017-06-19 06:07
WirohjnKun.al:我也還有其它的相關困惑,和母語(一種分析語)很接近的另一種分析語學起來是不是意味著收穫很小(這裡僅指語言學和邏輯思維能力鍛煉的意義上的收穫)? 比如說母語是漢語中的國語,學泰語寮語越南語或者其它種類的漢語,是不是得不到多少思維鍛煉,只能一味...回到原帖我觉得思维锻炼绝对是有的。 从我自己的经历和别人讲的故事来看,无论是两种相差很大甚至截然不同的语言,还是两种非常相似的语言,能够都学好的话,都需要不断锻炼思维才能达到。 我自己的经历是,现在在一点点学粤语。粤语的报纸文章什么在我学了几天的时候就能看懂90%。但其中大部分的话我都不会说,更不用提听力了。粤语现在受普通话影响很大,用词什么的都有诸多相似点。但这看似相似的背后其实区别非常大。不仅仅是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里的不同发音,还有粤语中许多词和普通话并不一样。今天就学到了粤语的“喊”其实是“哭”。再加上粤语的语法有太多和普通话不同的地方。想学好粤语,虽然我们讲普通话/国语的人有很大优势,但仍需要花时间花功夫,而且思维也得及时调整,这都需要锻炼。 一个朋友是西葡语的翻译,英国人。他在巴塞罗那生活过,能听懂加泰罗尼亚语。他最早学西葡语时是大学本科,两种语言一起学。几乎班里所有人都将两种语言混在一起。但他们的老师让他们每天都坚持两种语言一起练习,其中许多人都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一种语言上或者直接换专业的。但坚持下来的人,两种语言学的都很好。而且上葡语课的时候,学得好的恰恰不是西班牙的同学而是其他如我以及两个德国的同学。 所以说语言相似或者接近不意味着收获很小,即使该语言是分析语。所谓“狂记”也不一定非得“无奈”。因为只要是两种语言,就存在差别,无论多小。多读多说多看能够完善一门不同的语言中的一些细小的环节。最后举个例子: Afrikaans里要是说“我有3个”,是这样的:Ek het drie. 而荷兰语里这句话要加一个宾语er: Ik heb er drie. 这就是一个词的差别,但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这种掌握需要灵活性而不是一味狂背 |
|
10#
发布于:2017-06-19 12:42
Fredrik_Chang:我觉得思维锻炼绝对是有的。多謝您的回覆,我不再有疑慮了。我現在可以放平心態毫無顧忌地學自己感興趣的幾種漢語方言了 |
|
|
11#
发布于:2017-06-19 14:59
|
|
|
12#
发布于:2017-06-19 17:42
WirohjnKun.al:多謝您的回覆,我不再有疑慮了。我現在可以放平心態毫無顧忌地學自己感興趣的幾種漢語方言了回到原帖嗯,学语言本身就很锻炼思维。 |
|
13#
发布于:2017-07-03 12:14
另外听很多人讲汉语 特别是中老年人 表达起来都是颠三倒四 语法各种错,必须根据上下文推理。
|
|
|
14#
发布于:2018-06-26 17:55
比较,求同,求异,注意细节,多问为什么,自己通过解决“为什么”问题构建对这种语言的原理性认识。自己构建的原理性认识可以随着对这种语言的学习的深入和拓宽不断进行调整。要自己构建对一种语言的认识,就必须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
比如说,你举的“我吃饭了”和“饭我吃了”这样的例子,这是什么做话题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有主谓语序认识的语言,不管它的谓部是什么语序,占据第一位置(也就是“我吃饭了”中的“我”位置和“饭我吃了”中的“饭”位置)的意义单元,基本都是谈论对象或者称作话题。这个谈论对象是第一焦点,也就是第一关注点。由于绝大多数这种语序的语言都将这个位置上的意义单元称作主语或者主格,你可以自己给他一个名称比如“主格焦点”之类。 [天上的狮子于2018-06-26 17:59编辑了帖子]
|
|
|
15#
发布于:2018-06-26 18:29
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汉语允许的说法:
我饭吃了 这其中“我”是第一论述焦点话题事物,针对这个第一论述焦点话题事物的属于这个第一论述焦点事物的情况是“饭吃了”,这个称作情况的部分也就是偶们传统语法所说的谓语部分。 整句话,传统汉语语法有的称之为“主谓句” 其中被传统汉语语法称作“谓”的“饭吃了”部分,其实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主谓句,即,论述对象“饭”,其情况是“吃了”;这就好比,“他学习好”这样的表达,实际上和“他的学习好”是有差异的,也和“他学习得好”是意义不同的,从而说明这句话的说法中“他”和“学习”都是话题事物,前者是大话题或者可称为第一焦点事物,“学习”是小话题子话题或者第二焦点事物 [天上的狮子于2018-06-27 22:21编辑了帖子]
|
|
|
16#
发布于:2018-06-28 05:37
有一点很重要,在零基础阶段,要找一本(最好是一本,书厚点没关系)从零基础开始教的涵盖该语言各种语言现象的语法讲解的教科书类型的书,讲解要精简详尽,把这样一本书先全文通读一遍其对该语言所有语法现象的介绍和讲解(包括语音阶段的字母、读音等的讲解),从而对整本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对该种语言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在这样的通读过程中,找自己熟悉的知识点(求同),找自己不熟悉的因而对你来说属于这种新语言的特色的语法知识点(求异),感兴趣的可以多看多(联)想,不感兴趣的只要了解大概等正式学的时候钻研。
通读了解教材全貌和语言全貌,这很重要;这样还可以筛选出哪些需要重点花力气(一般是该语言的特色语言现象),哪些几乎可以不用花力气(一般是自己在其他语言中已经掌握的语言现象),如此等等。 |
|
|
17#
发布于:2018-06-28 05:45
构建语法知识的理解原理,一般就是针对有异于其他自己熟悉语言语法现象从而成为这种语言特点的语法知识。教材质量要好,因为高质量的教材,它的实例以及尤其是对实例的翻译,是高质量的,能容易体现更贴近该语言原文的理解认识(也就是信达雅三者的平衡兼顾);这样的例句翻译,是开始学习这种语言零基础阶段建立对该语言的拼意思维认识的基础,是培养对该语言感觉的基础,也就是培养语感的起步。
|
|
|
18#
发布于:2018-06-28 05:51
如果是教科书,在通读阶段不要按照它的课程安排按部就班地通读全书,要把分散在若干个课程中讲授的同一类、同一个语法现象,一次性找出来全部读完每个语言现象(不论这个语言现象是不是该语言的特色),不要管读得懂读不懂,因为毕竟这时你几乎还是零基础刚起步学,只求有个大概了解就行了。但一定要对每一个语法现象和知识有个完整了解,对整本书有个完整了解,对这种语言有个完整了解。
[天上的狮子于2018-06-28 06:40编辑了帖子]
|
|
|
19#
发布于:2018-06-28 05:58
这时候的“完整了解”,是以你自己的主观理解为主。也就是,通过通读别人在这本书中对该语言的介绍讲解,得出你自己对该语言的感想。你甚至可以不同意书作者的语言认识语法观点,从而在这阶段就对该语言和该语言语法有自己的认识。但,作者在书中举例的句子及其翻译,要先采纳地接受,并对其进行或者将来对其进行自己的理解原理构建。因为,这些例句及其翻译,应该基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