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听过,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世界语这么一种语言,并且查了下百度之类的网站,发现有一些国家竟然会将世界语作为官方语言。
可是学它的意义是什么???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
沙发#
发布于:2010-07-09 08:21
|
|
|
板凳#
发布于:2010-07-09 08:59
版主所言极是。“意义”这东西讨论来讨论去可能是个无底洞。
个人收藏了几个本世界语教程,都是80年代中期出版的(那个时候世界语在中国很火)。就我看来,世界语很难有英语等几个大语种的威力,由于是人造语言,对很多人来说也不具有民族感情,很难大幅度推广。 不过,个人认为,学点世界语还是有点好处(或者说乐趣)的,关键是这种人造语言很规则,而且易学。一是:世界语名为世界之语,其实很大程度说还是和印欧语系特别是罗曼语联系的(不知道这样讲是否正确,没有求证过),这样的话,搞懂了容易的世界语,再去接触难度不等的罗曼语甚至其他印欧语,就会觉得上手很快。二是:中国和国外都有很多世界语组织,很多地方都有数量不等的世界语爱好者。有些会世界语的,也往往会一些其他语言。学了世界语,可以方便结交国内外的语言爱好者。这就像参加各种协会、各种社团一样。学习研究得深了,说不定还可以经常到国外去交流。 按照我的想法,学世界语的人在语言学习方面不是实用主义者,功利主义者,而是理想主义者,纯粹的语言爱好者。 |
|
|
地板#
发布于:2010-07-09 14:20
极端实用主义 和 极端理想主义 都是不可取的,这个尺度其实不难掌握。
|
|
4#
发布于:2010-07-09 15:24
|
|
|
6#
发布于:2010-07-09 19:57
不想国内的学了10年英语还在hello的说。比如武汉有位世界语者,他出国就是去欧洲全用的世界语,还有个世界语者用世界语做的生意,本人用世界语和法国人,韩国人交流过。还有斯洛文尼亚等国。交流的快乐,是不会这种语言体会不了的。你不会日语,就体会不到人家用日语交流的快乐,不会韩国语,就体会不到用韩国语交流的快乐。
|
|
|
7#
发布于:2010-07-10 03:07
世界语的存在是有很复杂的语言学原理的,现在她已诞生一百多年,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口中,事实证明,世界语的存在已成为无可异议的现实。我所解读的世界语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鲜的沟通工具,她没必要代表民族和国家,当我说世界语的时候我可以不是中国人,我是国际国籍人。如果有一种可以快速掌握的交流工具,世界语应该是非常好的选择。
|
|
|
8#
发布于:2010-07-11 19:58
|
|
9#
发布于:2010-07-13 10:30
espeanto的使用价值和存在和理性我觉得无可争议
真正有争议的,是esperanto的中文译名,把他翻译为“世界语”让很多人不自在,这是很多关于esperanto争议的根源所在吧 |
|
11#
发布于:2010-07-24 14:16
本帖最后由 天上的狮子 于 2010-7-24 15:03 编辑
世界语属于蛮容易学的人造语言。不过个人觉得,世界语推广比较难。从语言本身的特性和语言发展和传播的规律来讲,现在相对比较流行的世界语Esperanto还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说,对于亚洲人,尤其是对以汉文化、中华文化为基础的语言来说,称作Esperanto(希望)的这种世界语,实际上从语法、词汇、语音上,是有偏向性的。这种偏向性不太有利于受汉文化影响的语言体系。 Esperanto比较有利于印欧语系中表音为主的语言,尤其最有利于拉丁语系的语言。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实际上,我接触Esperanto也是较早的,从这点来说,作为一种早期记忆,我对Esperanto有着特殊的个人感情。 然而,从理智上来说,我前面说的那些问题,却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Esperanto即使对各种人都是公平的,也存在一个舍近求远的效率问题。 学习世界语,需要交流双方都对世界语了解都学过世界语。需要交流双方做出让步,作出努力。这也是世界语到目前为止在现今的所有人文环境中存在推广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对于交流双方来说,如果不考虑平等不平等,那么只要有一方愿意学习对方的语言,双方就可以交流。而世界语的窘境在于,只要交流双方有一方不愿意学,那么交流就不能成立。十个说汉语的人和两个说波斯语的人在一起,如果两个波斯语者学说汉语,那么十二个人交流就能成立;但是,如果用世界语,那么就得十二个人都学了世界语,交流才能成立。 对于自然语言来说,母语一方或许不需要是一个语言学家,却能大致理解另一方牙牙学语式地用己方母语表达的内容,因为母语一方有着深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背景,可以用来参考理解另一方可能不尽完美的语言方式。世界语,在这上面对人的要求,则是双方都需要对世界语有相当的功底,甚至于要求双方对语言(而不是世界语)有相当的了解和相当的功底。那么如果是三方交流呢?如果是上述的十二方交流呢? 比如说,对拉丁语系的人来讲,例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他们没学过kon,但是基本从读音和这个词的出现语序就能知道,极有可能,kon是表示“和、与、跟、同、用、以”的意思,因为这个音节是在前述两种语言里都有的介词。而对一个亚洲人来说,那么,你非得学过kon才能知道它的意思。这种情况,在世界语里很多。 再比如,就词形变化来说,世界语对非孤立语的人来说,不用去调整意识来理解,对孤立语者来说,就存在着先得把意识扩展调整,才能明白为什么要有词形变化。 简而言之,Esperanto虽然容易,但那是对学过外语的中国人来说的,而且,外语学得越多,学的越好,学世界语越容易。可是,这个规律,对学习任何自然语言的外语的中国人来说都是这样的,所以并不存在对一个任何外语也没学过的中国人的真正便利之处。而这种便利,对印欧语系尤其是拉丁语系则是俯拾皆是。 也就是说,Esperanto之所以至今为止推广和发展仍然步履维艰,原因在于,它的发展还没有切实贯彻柴门霍福对世界语的根本理念。 这门语言,只兼容和面向了屈折语或者说词形变化语言,却没有向更大范围兼容和面向非词形变化语言迈进。 词形变化,并非是必须的。这从目前已经实际上成为了无可辩驳的世界语的英语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了。从一战开始到二战再从二战到现在,英语中采用综合解析语法的现象多了起来,采用形态构造的现象正在减少。修饰语和被修饰语构成词组替代有形态变化的短语、分句的现象与日俱增。英语中这种修饰语被修饰语结构的大量产生,实际上就是在发挥英语中无形态变化部分的积极作用。 即使是英语,这种修饰语被修饰语结构,也是从早期的有形态规范的结构中演化而成的。可见,正是英语的这种趋势,使得英语具有了新的优势。当然,由于英语的广泛使用,所以英语的词汇量也越来越大,这是英语的一个发展瓶颈。这个瓶颈,对形象化语言发展而来的汉语来说,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英语对各种语言的语汇的交叉吸收,使得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在英语中成为经常使用却是无根之木的孤立意义单位,这不容易形成语言基础上的人类的潜意识流。这个缺陷,也正是Esperanto先天就具有的,将来或许会更严重。 就目前来看,要学世界语的人,最好先学一门外语,这样会觉得世界语学起来很方便,并且能够促进对原先所学外语的了解和深入学习。 实际上,明眼人能够看出我上面这句话是在说,对一个土生土长的没有愿望学习一门自然语言的外语的中国人来说,世界语Esperanto在很多方面是全新于英语的,毕竟英语有很多语汇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世界语没有。 所以,我要说的最终结论就是,世界语需要兼容汉语或者说很多亚洲语言的共性。这也正是世界语需要走的道路。 就目前来说,世界语更适合用来作为学习自然语言外语的启蒙语言或者辅助、巩固自然语言外语学习的语言。 任何一种人工创造的世界语,他们的共同的致命缺陷在于,他们始终成为不了学习它的人的母语,换句话说再简单易学的世界语都始终不会成为任何人或者人群的母语。这一点是重点也是关键。正因为这样,任何人工世界语都始终处于不活跃状态,有点近似于死水。而任何自然语言,只要使用这种自然语言的族群还存在,那么它就是活水,有着天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