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790回复:4

总结德语学习的经验和技巧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09-15 15:55
1992年,我被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真正学习德语却是从1993年9月开始的,连我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我自己也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授这门语言。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开始在新东方学校讲授德语课,去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文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北京大学德语工作。算起来,学习德语也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所以,应新东方学校多语种培训部范猛主管之约,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态度――沉下去与浮上来 在谈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我更愿意从学习德语的态度说起,虽然学习任何一样本领和技能都需要一种态度,但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德语之前和过程中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格外必要的。仅在新东方的课堂上,我就听到远不止一个学员在学习一段时间德语之后抱怨,德语实在太难了,实在太复杂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会产生浮躁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在学习态度上调整好心态所致。《目标》第四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关于他学习德语的感受,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没有学过德语,谁就无法想象,这种语言有多么复杂。的确,在世界上除中文之外的语言中,最难学的应该是德语和阿拉伯语,但它们和博大精深的汉语比起来,其实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既然德语不是一门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语言,因此,我觉得在学习德语前不妨通过各种渠道对这门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德语的话,那么重要的一点便是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喜欢投机取巧、那些害怕吃苦的人是不适合、也学不好德语的。而一旦开始了学习,便需要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在德语学习上极其恰当。比如,学习德语要跨过的第一道关便是记住每个学到的名词的语法性,记住动词现在时变位的规则并灵活运用,而后还有不规则动词的第二分词,还有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的词尾变化等等,在这些阶段里,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智慧",而更多地需要勤奋,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德语单词,尤其是语法性不好记,或者说单词记了又忘,我觉得这都是功夫没有下到、浮躁的表现,因此我建议,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在主观意识上耐下心来,戒骄戒躁,如果用西方的智慧来形容的话,就是要做好准备"沉下去",真正用心地投入进去,锲而不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这样,当这种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融会贯通,才能够最终"浮上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学习方法(一)――细水长流与少食多餐 在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基础上,在真正刻苦地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每个人还要选择和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我个人的经验是,一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在每次学习之间拉开间隔,所谓"细水长流,少食多餐"。无论在北大还是在新东方学校,我都在极力地推荐一种和这种学习节奏相符合的方法――每天大声地朗读德语至少一个小时。这既是我个人的学习实践,也是我的师长们的经验总结。我刚刚学德语的时候,我的德籍教师每天给我布置的作业中肯定有这样一条――朗读课文或对话20遍。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心里感谢这位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记得刚开始这样读的时候,10遍下来便已口干舌燥,但想到这是老师的要求,便咬牙坚持;后来听了一位北大老师的讲座,这位师长在德语界素以口语流利、准确而著称,他也介绍了这种方法。依他之见,在大声朗读的同时,人的耳朵也在倾听,既训练了口语,又练习了听力。有的同学总担心,如果自己的发音不准,这样练习岂不是会误入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即使是纠正发音,也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的,而熟练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出来的。又有的同学问,一定要把这一个小时一口气读下来吗?有时没有这么完整的学习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也是一个总和,学习者当然可以选择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朗读反而更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语感的不断加强。当然,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借助听力设备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而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之处便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仅朗读,学习德语的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无论背单词,练听力,还是读课文,看语法,都不宜一次时间过长。既然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只要每天的学习都感觉有收获,感觉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应该感到欣慰,为自己感到骄傲。 学习方法(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自从外语作为一门专业进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来,各位前辈师长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外语教学与学习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语法。尽管近年来一些新的外语教学法一再试图淡化语法的重要性,但我个人认为,语法在中国人学德语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我提到了马克-吐温对德语复杂性的感叹,其实也主要是针对德语语法的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的语法体系的确给人以一种庞大而博杂的感觉,但无论它有多复杂,依我个人的体会,只要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若干观念,把各种复杂的语法规则联系在一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它。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对各种词汇实际的应用扎实地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应该比较长,所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一个练习,去理解每一项规则。在这里,我想格外要提醒那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的同学,不要在学习中走极端――学外语专业的人当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外语是不能问为什么的;有的初学者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放在点点滴滴的练习中,而是要么一味地了解各种语法规则,一两个月下来,几乎连最复杂的语法内容都见过了,要么"苦心"研究德语考试的所谓应试"技巧",但到头来却连一句完整而简单的德语句子都说不出,连一篇浅显的文章的内容都不了解。上面提到了,学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不断遇到各种新的尚未掌握的内容,但掌握这些内容又是建立在对先前的知识的熟练把握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德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理论性的语法规则,更不要投机取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面,所以,我建议初学德语的人,要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尽力学好基础阶段的东西。 学习方法(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有人说,德语是哲学家的语言,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大,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用德语写作的文章经常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这的确与德语复杂的语法体系相得益彰。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德语基础知识之后,阅读德语文章是提高德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所有语法和词汇知识,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获取新的东西。很多学生,包括德语基础不错的人,在学到这个阶段便感到很吃力,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习惯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融会贯通,还没有发现思考的乐趣。相比于听、说的强化,阅读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漫长的一个过程,但同时又是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一个阶段。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在阅读一两篇文章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不前,而应该知难而上,主动去思考;如果遇到一时间感觉理解困难的文章,可以把它先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总之,阅读训练在学德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要多读,细读,带着思考去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总结 以上仅是我自己学习德语的一些心得,而且主要是一些观念上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学外语都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但无论如何,要想把德语学好,必须要下真功夫,再结合适当的方法,就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德语是以一门多么有趣的语言。


这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与大家共享!
坚持,再坚持!
沙发#
发布于:2013-09-16 08:11
文章虽然老生常谈,也是有些启发,但是其文章映射的中文水平只有高中水准。
板凳#
发布于:2013-09-16 19:02
以前也学过德语就是那样了比英语稍微难点需要下决心学。http://tan.kongfz.com/book/62617/
地板#
发布于:2013-10-04 10:00
徐,你老有做广告的嫌疑!哈哈!
坚持,再坚持!
4#
发布于:2014-06-22 20:01
我感觉还好。学了俄语和英语以后,运用则两门语言同德语的异同来对比着学德语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干的,比如,在塔吉克的歌德学院里,只有我这么一个中国人在跟着上德语课。不过,最困惑我的,还是那些介词。他们有的时候和英语、俄语完全不一样,用法也不同,这个才是我感觉到的最大不同。而变格变位,这些对于经历过俄语这种跟德语一样变态或者说在德语的基础上更变态的语言,算是小菜一碟。但是,这个性的问题,连在德国生活的俄罗斯人都不止一个地跟我说过,太变态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