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419回复:0

[语言文化]罗念生与奥林匹斯诸神同在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4-06 20:12
所思       来源:北京青年报
    “每天早上,我展开希腊文学书卷,别的事全部置诸脑后,我感到这是我生平的最大幸福……”
                                         ——罗念生

     正在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为影院带来不少观众,不过此片堪称恶评如潮,即使布拉德·皮特这样的大明星也无法满足人们对古希腊英雄的仰慕和想象。不过,在80多年前,正是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战的故事,引发了一位少年强烈的兴趣,后来,他成为中国翻译、研究古希腊文学的奠基者,也是迄今为止这一领域成就最高的中国人——罗念生之于古希腊戏剧,犹如傅雷之于巴尔扎克,朱生豪之于莎士比亚。

    罗念生先生1904年诞生,1990年病逝。今年7月12日,是他的百年诞辰,他的十卷本著译全集和他主编的《古希腊语——汉语词典》日前终于出版,并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首发式和纪念活动。几位话剧演员朗诵了罗先生翻译的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特洛亚妇女》的片段,当晚,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还演出了根据罗先生译作改编的《忒拜城》。

    罗念生先生1922年到1929年在清华念书,最初的志向在于数学和自然科学。后来由于家中炼铁赔本,他不得不改念文学,靠翻译和习作挣稿费维持生活。靠着亲友资助,他1929年到1933年赴美攻读英美文学和古希腊文学。1933年到1934年又到雅典美国古典学院学习,差不多是当时惟一在希腊求学的中国人。在希腊的生活想必非常愉快,罗先生曾说他大部分时间是到希腊各地去参观古迹,雅典城上空特有的花冠状紫色云霞给他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那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颂歌诗人品达咏唱过的“紫云冠”,诗人凭此获得十万希腊币,相当于一万三千人一日的收入。1934年,罗先生回国。求学、教书、翻译、著述,罗念生先生度过了一个知识分子单纯而寂寞的一生。

     说罗先生寂寞,或许是因为希腊离中国还是太远,谁都知道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性,然而它在中国始终不是“显学”,肯选择这条道路的人寥若晨星。罗先生谈到过翻译古希腊文的艰难:“一个正规希腊动词的变化,就将近有三百个字形;困难还不限于此,而在于不规则的词形变化。古希腊语不大讲究语法,几乎任何一个字都可以放在句首,读者要从杂乱的语句中找出章法来。其次是抄本古老,而且有许多笔误和篡改,不容易读懂。还有,古希腊文学作品内容深奥,典故繁多……”事实上,罗先生翻译的古希腊名剧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在中国上演并走出国门。出版也不是那么容易,罗先生晚年曾写过一篇短文《学术书籍的命运》,提到自己曾花六七年光阴编写一本二三百万字的书,交稿四年,尚未付排。他叹息道:“此刻日薄西山,看来我是见不到这一大堆卡片成书了,这也是可悲可叹!”

     然而,罗先生说:“每天早上,我展开希腊文学书卷,别的事全部置诸脑后,我感到这是我生平的最大幸福……”他一生的翻译和论文著作达1000多万字,50 多种,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古希腊重要作品的中译本多半出自他手。他兼具“信、达、雅”的高水平译文,在国内外获得至高评价。1987年12月,希腊雅典科学院授予他“最高文学艺术奖”(获得此奖者国际上只有四人)。

    人生也许真的存在轮回。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引发了罗念生先生对古希腊文学的最初兴趣,但他晚年才开始翻译这部作品。冥冥中自有天意,翻译到了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向阿喀琉斯赎取儿子的遗体举行火葬,罗先生就去世了。

    全集的出版,对于去世多年的罗念生先生而言,是一次迟到的怀念和告慰。或许他已经不在乎了。有一首追怀他的诗这样写道:

    “他洁净而高贵的灵魂

    与神灵同在,从未沾染过人类的坏习惯

    富于美感的心,只为希腊而生

    只为辛勤而有益的劳动而生

    清贫而庄严,顺从了神性的和谐

    他炙热的双眼,饱含着终生的眷恋

    穿过遥远的时空,在希腊晨昏的海上和庙宇徘徊

    期待着与诸神的目光相遇

    如今他已在天上,置身于

    神明和紫色的云雾之间。”

最新喜欢:

iMjmJ.Com小爱卖家iMjmJ....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