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的飞机是在今天下午的四点多钟,我们就要离开威尼斯,离开意大利了。从早上一睁开眼睛,淡淡的离别的忧伤就围绕着我,不肯散去。而这一天细雨蒙蒙的天空,似乎也特别适合这样一个依依道别的日子...
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我们打算坐船再回到圣马可广场,然后从那里,步行穿过威尼斯的大半个市区,走回火车站,中午时分,再从火车站附近搭乘bus前往机场。最后的分别就是这样的,好似是漫不经心地在水城中穿街走巷,而实际上,是为了把心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的贴近这座美丽的城市,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延长这离别时刻的分分秒秒。 早饭后,去火车站存好行李,又和bf寄出了我们此次意大利之行的最后两张post card。这一路都是这样的了,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要选一张自己喜欢的post card,然后两个人互相寄给对方,至于给对方写了些什么内容,可都是保密的哦。后来回到德国,每隔一天,就能收到一张来自意大利某个城市的卡片,看看那熟悉的画面,想想自己曾经在那里留下的足迹与记忆,再读读bf写下的那些可爱的句子。。。呵呵,就仿佛又回到了意大利,回到了那些个难忘的日子呢!:-) 一走出火车站,我们就被一阵动听的音乐声吸引住了。循声寻去,原来是一位胖乎乎的街头艺人正在表演呢。他的演奏方式真是太奇特了!他的脑袋上顶着只铜锣,背上背着一面大鼓,手里拉着风琴,胸前则挂着一个装硬币的小罐子。铜锣和大鼓可都是有机关的哦,用绳牵着,分别系在他的两个脚腕上。行进中,他一直在拉着手风琴,然后每走几步就停下来,左脚向前轻轻地蹬几下,铜锣就当当地响起来,再把右脚有节奏地向前踢几下,大鼓又咚咚地响起来。就这样,他一边走着,一边演奏着欢快悦耳的音乐,这还不影响他能时不时地停下来,和好奇的路人们交谈几句。呵呵,太有趣了,好在我们有摄像机哦,这样精彩的表演我们当然不能放过啦。 正对着火车站,就是一排水上bus的码头。我们要坐的是1路,1路水上bus环行于整个大水道。大水道(Canal Grande) 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长最宽的水上街道,全长3.8公里,宽度为30-70米,共有45条可以行驶小艇和 “刚朵拉”的“溪道”与大水道相交汇。大水道将威尼斯城分割成两大部分,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而顺水道观光正是游览威尼斯风景的最佳方案哦。在我看来,这大水道就好比北京的长安街呢,长安街贯穿东西北京城,街上跑的是1路公共汽车。而大水道贯穿整个威尼斯,所以河道上跑的就是1路船呢!我们昨天买了24 小时的公交天票,第一次上船的打票时间是9点22分,而我们今天登上1路的时候,是9点15分,嘿嘿,是掐算好时间的哦。用bf的话来说,就是要把这张天票用到吐血...:-D 在大水道最窄的地方,横跨着三座著名的大桥:斯卡尔齐桥(Ponte Degli Scalzi),里亚尔托桥(Ponte Di Rialto)和学院桥(Ponte Dell’Accademia)。火车站对面的那座大桥,就是斯卡尔齐桥,而我们的大水道观光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今天,我们吸取了昨天的教训,没有站在海风呼呼的船头,而是跑到船尾找了两个座位。没有想到,这船尾才是观景的最佳地点哩!一是不会有吹得人头晕的大风,二是视线开阔,没有上下船的拥挤人流挡住镜头,三是所有两岸的景致是慢慢地,倒退着,渐行渐远的,就好象也在为我们的离别,而依依不舍呢... 我们的船在缓缓地前行着,两岸不同风格的古老建筑,教堂,钟楼,码头,还有它们在水中鳞鳞闪烁的倒影,依次走入我们的视线。不时的,还能看到两侧那些窄窄的溪道,仔细看去,溪道上还架着些精致玲珑的小桥,姿态各异,有时候,甚至是三,四座小桥,在一条溪道里一溜儿地排下去。繁忙的大水道上穿梭着大大小小的船支,在一支黑色的“刚朵拉”上,一位老人一边撑着杆,一边还在向一旁的年青人说着什么,看那样子,应该是父亲正在向儿子传授划“刚朵拉”的技巧吧。而水面上呢,还有许多洁白的海鸟飞来往去,在空中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我趴在船尾的栏杆上,贪婪地看着这一切,脑袋里晕晕乎乎的...:-D 一个大转弯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里亚尔托桥,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一座大桥了。据说,16世纪重建这座大桥的时候,昂。达彭特的设计方案,是战胜了那些包括米开朗基罗在内的众多著名的建筑师,最终招标中选的。现在的这座白色的石桥于1562年竣工,单拱跨度为28米,这里也是大水道最窄的水面了。我们的船从里亚尔托桥下许许地划过,抬头看去,桥上挤满了游人,有不少人正举着相机,卡嚓卡嚓地拍我们的大船呢。而我们这些船上的人呢,也正仰着脖子,举着相机,哗啦哗啦地拍桥上的人头攒动呢。嘿嘿,有趣吧,桥上桥下,我们大家互为景致。 当我们的船驶过大水道上最后一座大桥,学院桥,之后,就已经接近大水道的尽头,看得见开阔的海面了。笼罩在绵绵细雨中的亚得里亚海,仿佛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望不到边际。 我们在圣马可广场的码头下了船,穿过临海的小广场,又来到了大广场的中心,这里依然是鸽子的世界,也依然游人如织。和bf牵着手,轻淋着这春末的小雨,在广场上散步。不远处有一只可爱的狗狗,好大的个子啊,长长的棕色的毛,连眼睛都被遮住了,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只酷酷的小狮子。它踱着方步,走在主人的前面,时不时地就突然紧赶几步,惊得跟前的鸽子飞起一大片来。这时的狗狗倒也不慌,还继续四平八稳地迈着它的方步,等着随时再发动偷袭,呵呵,原来这是一只喜欢恶作剧的狗狗呢。:-D 在广场的东北角,我们选了一条小巷,朝着里亚尔托桥的方向走去。在路边,还可以看到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叹息桥。这是一座横跨在总督府和监狱之间狭窄的府第溪道上空的小桥,它高高架空在溪道上,外部是完全封闭的。它的名气并不在于其建筑,而是因为19世纪的作家们经常在他们的作品中引述到这座小桥,这座在数个世纪中一直令人抑郁的小桥。当年,囚犯们从监狱提到法庭审讯时,总要被迫走过它,而审讯后再回到窄小黑暗的牢房时还要穿过它。犯人们过桥时往往会发出沉重的叹息声,小桥也因此而得名。 告别了叹息桥,我们就开始在威尼斯纵横交错的小街小巷里慢慢地穿行。所有的房子,都是那样的古老,一些砖墙的外表已经严重地脱落了,看不出原来的色彩。陈旧的木门,木窗,透着斑驳,好象记述着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在一些比较宽的巷道两侧,是一家挨着一家的精致的小店铺。威尼斯闻名于世的玻璃制品,狂欢节面具,针钩织品,还有无数让你眼花缭乱的工艺品,会让你在每一个橱窗前,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来。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一些玻璃小店里,你还能看到店主在现场制作一些小玩艺呢。只是不许拍照,但你可以一直站在那里看,看他怎样把一根根玻璃小棒儿,如同变戏法一样的变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每走过一段小街,就能看到一条交错的窄小溪道,当然还会有一座或者几座小桥,把你引向下一条小巷。每一座小桥上,都站着正在招呼游客的威尼斯人,他们穿着红白相间,或者黑白相间的水手衫,头上是系着红丝带的草帽,而近旁的水中则停着他们装饰华丽的“刚朵拉”。据说,在水城威尼斯,细小灵巧的“刚朵拉”一直充当着自行车的作用,是当地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只是今天,这种“自行车”随着每年世界各地游客的蜂拥而至,已经完全“贵族化”啦,乘坐一次,价格在80到150欧之间。我和bf只能望船兴叹了,只能不时地趴在小桥上,眼巴巴地看着桥下穿梭往来的“刚朵拉”,安慰着自己:其实我们和“刚朵拉”上的人看到的景致是一样的哦。 在里亚尔托桥边的一家咖啡馆里,我和bf终于喝到了正宗的大杯的“American Coffee”,呵呵,4欧一杯,价格并不便宜,但在意大利的这些日子,我们对“American Coffee”已经是想念多时了。:-D 走过里亚尔托桥,也就是横跨了大水道的一段,我们继续向火车站的方向走去。这一天的小雨始终没有停过,而熙攘的游人却好象散布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甚至在一些狭窄到只能容一个人通过的小巷里,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五颜六色的雨伞。威尼斯的魅力就是如此的巨大,一座独特的建造在海上的城市,一座完整的保留着13世纪风格的城市。如果不是街边的一些小店里,摆着现代的皮具,服装,你甚至会觉得,这是一座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的城市。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只有斑痕累累的老屋与旧舍的地方,没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远离摩登,远离现代的应该被遗忘的地方。相反,正是因为它的古老,因为它所保留下来的历史的完整性,才使它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威尼斯”。一座城市,就如同一个人一样,独特的魅力,应该来自其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内涵。而历史的独特性,又是其中最最宝贵,最最不可替代的。 在欧洲这几年,去过不少的城市了,这样的感触很多,也很深。在浪漫之都巴黎,城市风格浑然一体,老城内的所有建筑都保留着17和18世纪的原貌,而以拉德方斯广场为中心的新城,又尽显巴黎现代的浪漫主义的另一面。在音乐之城维也纳的老城里,你看不到一座现代化的建筑,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市中心斯蒂芬教堂那并不高大的尖顶,而维也纳新城呢,同样远建于郊区。德国人就更不用说了,甚至是善待他们每一座百年以上的建筑,在中世纪的小城罗腾堡,你在城内根本找不到一根电缆明线。这次的意大利之行,印象最深的就是罗马城那三步一座,两步一幢的古迹,整个城市风格统一,古朴协调,进入罗马就如同走进了历史,而现代化的罗马新城呢,依然是建在郊区。今天的威尼斯更是这样了,漫步在威尼斯的街头,你就恍然回到了那已经逝去的十三世纪。 我的感慨,往往连系着我对北京的思念。读高中的时候,正是因为看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深深地迷恋上他笔下那个充满风情的老北京城,迷恋上他笔下那个虽然窄小却满载历史与文化的小羊圈胡同,我才会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一气儿全写了北京的大学。呵呵,然而,当我真正来到北京的时候,我才明白,很多老北京的东西,都已经只能以文字的方式继续流传下去了。 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北京古城的特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座城市可以类比:四道城墙依次环绕,九座城门高大威严,紫禁城居于正中,全城的建筑颜色和风格协调统一,却又从皇族到平民区分出不同的模式。而今天呢,大片大片的胡同被拆毁,600多年的城墙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儿痕迹了,九座城门也只剩下正阳门一座,站在紫禁城里,你甚至能穿过太和殿的檐顶,看到城外密布的高楼。比罗马城更加古老更加深厚的老北京城,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林立着现代化的楼宇大厦,却毫无个性可言的城市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总是无法平静下来,也许历史总是这样吧,总是会留给后人无尽的遗憾... 一路上就这样走着,想着,不知不觉的,看得见火车站对面那绿顶的斯卡尔齐教堂(Chiesa degli scalzi)了。也终于到了要向威尼斯,向意大利说再见的时候了。 这七天的意大利之行,我带回了一段沉甸甸的美好的记忆,带回了劳累疲惫的身体,带回了近四百张照片和200分钟的录像带,带回了这七篇共计3万余字的游记,却将我的心,留在了每一座到过的意大利的城市... Ciao,Venezia!!! Ciao, Italie!!! 从分别的这一刻起,我已经开始期待我们的重逢了! |
|
最新喜欢:iMj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