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766回复:0

[语言文化]哥特式建筑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4-12 12:31
公元12世纪以后,特别是从12世纪到15世纪这一段,欧洲宗教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一些大教堂越来越宽敞、愈来愈高耸。人们被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所笼罩,迫切希望能与神接近。在11世纪末叶与12世纪初,法兰西在罗蔓建筑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种高耸结构,其形象有直入云霄之感,所以也叫做“高直建筑”。这种建筑后来竟然发展成为中古时期西欧最大的建筑体系。哥特建筑(高直建筑)的出现,反映了中世纪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封建教会追求神秘气氛的心态。
    哥特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把罗马教堂的十字交叉拱、骨架券以及从7世纪阿拉伯人所用的尖顶券加以发展而来,并成熟地应用了飞扶壁。它把罗马建筑中支承拱顶重量的坚实厚壁(罗马时代都在60厘米以上)极巧妙地运用垂直于屋顶的构柱、飞扶壁、尖券以及肋料拱共同承担,从而大大减小了墙垣的厚度,并又赋予极精美的艺术处理。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它把古罗马的结构体系中不够完善的地方,都改进了,罗马结构体系中存在的难题,都解决了。此外哥特建筑的另一重大进展是创造了“拱扶垛”,其特点是使主要受力线都能沿着十字拱的对角线一直延伸到基础。在这个阶段,结构力学已逐渐发展起来,对于一些静定结构都能作正确的内力分析。
    哥特教堂的特征,总的来说,其建筑形象有挺拔向上之势与冲入云霄之感。多采用比例瘦长的尖形发券。如凌空的飞扶壁,全部都采用向上竖起线条的墩柱,并与尖塔相配合,使整个建筑如拔地而起的尖笋。哥特建筑的墙面很少,几乎全部都是高耸的尖券窗。窗子又都采用从11世纪就已产生的彩色玻璃,并作成各种图案,形成了珠光宝气、五光十色的正厅。整个建筑内外几乎全部都是垂直线条的装饰,使建筑显得轻盈、挺拔,从整体到细部都是统一的风格,手法与技巧极为成熟。
   哥特建筑自从在法兰西首先兴起以后,在欧洲各国接踵而起,影响很大。如同罗蔓建筑一样,各国都渗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哥特风格。此时期代表性的教堂建筑有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1250年)(上图)。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右)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下图),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 49米。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另外在这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右图)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最新喜欢:

iMjmJ.Com小爱卖家iMjmJ....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