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kdentei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阅读:6163回复:10

日文中符號"々"的來源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6-27 00:17
來源:http://but.tw/2009/06/noma/



上禮拜,家人忽然跟我談起「々」這個字。記得她說的是「那個人々的第二個字啊」。
我忽然覺得這話題滿有趣的。寫日文時動不動就會寫到「々」這個字,但是要用講的來說明這個字還真不容易,總是要繞個一大圈。沒有更簡單的溝通方式嗎?


々字怎麼念?

我們知道「人々」念成「ひとびと」、「時々」念成「ときどき」,有些比較難記,像「云々」念成「うんぬん」。那「々」字本身該怎麼念呢?
就結論而言,「々」並不是是漢字,而是個符號。符號並沒有讀音,但會有名稱。


那々字的名稱是?

但要討論起來「々」的名稱也不是這麼容易。隨便Google一下,「々」至少有這堆名稱:「繰り返し記号」「踊り字」「同の字点」「字送り」「ノマ(!)」…


從頭話起

「々」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最常聽到的看法是,這是「仝」字草寫的變形。

不過「仝」又是啥鬼? 事實上這個字在台灣也很常見,這是「同」的異體字。一般報紙頭版登賀文,常常會看到「全體同仁仝賀」這樣的署名。日本像建築業至今也還習慣在見積書上,使用「仝上」這樣的寫法。
所以「々」有「同の字点」這個名稱。
另外一個說法是,這是「二の字点」的變形。
戰前的日文文章有區分「二の字点」與「々」兩者不同的用法,下圖的左方是「二の字点」,右方是「々」。「二の字点」用在訓讀的漢字,而「々」用在音讀的漢字。今日無論何者都是用「々」。也有人認為「々」字其實也是二の字点演變來的。



重複記號

說到漢字的重複記號,其實打從3000年前的商朝金文,就已經存在。下面這次一個青銅器上金文的照片,寫的是「子子孫孫」。但現今使用漢字的地區,正式文體裡有反覆記號的,只有日文。



各式各樣的用法

學過日文一段時間都知道,「々」的用法多半不外乎是「人々」這樣,用來重複前面一個漢字,頂多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要念連濁罷了。真的這樣嗎?
・複複複線 → 複々々線(ふくふくふくせん) * 指鐵路的雙向各四線道
甚至還有看過「複々々々々線」這樣的用法(是說這是幾條軌道啊…)
也有人拿「々」用在成語的重複上。
・五分五分 → 五分々々(ごぶごぶ) * 這種用法就不是單純重複前面一個字了
有時候不是一個詞,而是兩個連在一起的詞,剛好碰到一樣的漢字連在一起,也用「々」省略的情形:

這種用法今日比較少用。但其他還有偶爾會看到的「○○会社々長」「民主々義」「公演会々場」等等,都是這種老舊寫法習慣的痕跡。


書寫與排版

今日因為普遍使用電腦變換輸入,通常不用太去在意「々」的問題。但手寫與鉛字排版的時候,要怎麼處理「々」也是個學問。
第一點,「々」是符號,不是漢字,出現在一行最前面並不理想。當用稿紙書寫文章的時候,例如「時々」剛好落在一行的最後面跟下一行的第一個字時,原則上就不使用「々」,兩邊都直接寫出「時」字。鉛字排版時亦同。但今日電腦排版由於比較容易自動調整間距避頭尾(禁則處理),多半不考慮這個問題。可以用Word實驗看看,連續輸入一堆「時々」,Word會調整不讓々出現在一行第一個字(實測結果發現文字語系要調日文才有效,語系是中文時,々是有可能會跑到一行前面)。
第二點是,用電腦輸入時,例如打「すみずみ」就會出現「隅々」,通常不必去管「々」的念法。但活字排版需要撿字,情況就不同了。撿字時為了同事間溝通需要,必須給個念法比較好溝通。所以在印刷業界有個「ノマ点」這個名稱。(因為他長相就是 ノ + マ)


打字怎麼直接打?

講了這麼多回到打字上。雖然平常並不需要在意「々」的念法。要真的只要打「々」字時,除了輸入「ひとびと」之類的,變換成「人々」後,再刪掉前面的「人」之外,有其他打法嗎?
因為是同の字点,MS-IME打「どう」或「おなじ」可以出得來。當然究極手段「きごう」也會有。雖然我個人覺得直接打「人々」再去刪其實還比較快…
有些版本的ATOK支援打「のま」就會出來。而Mac下,聽說「ことえり」這套輸入法則要打「じおくり」才會出來。


人名的命名

如果有看過我以前的認真文,應該會知道,從戰後起,日本對命名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只有平假名、片假名、常用漢字表與人名用漢字表內的漢字才可以作為命名用(戸籍法施行規則第60条)。但「々」是符號,這樣可以做人名用嗎?
事實上,昭和56年(1981年)9月14日法務省民事局長發出的行政命令,已經表明長音記號「ー」、假名重複記號「ゝ」「ゞ」、漢字重複記號「々」這四個符號,在合理的情況下也可以用在名字裡了。(所謂不合理的情況,是指不能用在姓或名的第一個字等等)。
聽說松嶋菜々子結婚前戶籍上的名字是松嶋奈奈子,可能是因為她出生於昭和56年之前。現在戶籍上的名字可以直接使用「々」了。
三眼假理科噴子宅男小廢物終結者<br>
Терминатор треглазнокривоучёноотбросного распылителя-задрота
Я ж вот Тампона по стене размазываю
沙发#
发布于:2016-06-27 01:08
「々」出于「仝」字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大陆一直到八十年代还是很常使用「々」符号呢。这个算不算是汉字的重复符号而传到日本去的,我个人还是对这个很有兴趣的,但苦于手头没有什么资料,只能是看看哪位大神能使个大招了。
板凳#
发布于:2016-06-27 15:10
汉语里也有这个符号
dekdentei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地板#
发布于:2016-06-27 20:18
leolim_ru:「々」出于「仝」字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大陆一直到八十年代还是很常使用「々」符号呢。这个算不算是汉字的重复符号而传到日本去的,我个人还是对这个很有兴趣的,但苦于手头没有什么资料,只能是看看哪位大神能使个大招了。回到原帖
仝字傳到日本去 日本人把它變成了一個符號再傳回來

印度的咖哩傳到日本去 日本人發明了咖哩飯 再傳回印度
該說這是印度的東西呢還是日本的東西呢?

日本人經常做這種事 說不是日本的東西 日本最先有
說是日本的東西 但核心都是別國的東西
三眼假理科噴子宅男小廢物終結者<br>
Терминатор треглазнокривоучёноотбросного распылителя-задрота
Я ж вот Тампона по стене размазываю
4#
发布于:2016-06-27 21:45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5#
发布于:2016-06-27 21:4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76b1f0100hdho.html
文征明的行书《赤壁赋》
行书中叠字符号比较常见,斜二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6#
发布于:2016-06-28 01:33
dekdentei:仝字傳到日本去 日本人把它變成了一個符號再傳回來

印度的咖哩傳到日本去 日本人發明了咖哩飯 再傳回印度
該說這是印度的東西呢還是日本的東西呢?

日本人經常做這種事 說不是日本的東西 日本最先有
說是日本的東西 但核心都是別國...
回到原帖
中国人比也这样做嘛!把达摩从印度带来的武术说成是中国功夫。印度人在旁边叫屈。中国人发扬了佛教,印度人现在来中国取经。我们讲洋为中用,日本人又何尝不是呢!中国的这个山寨文化就是东亚文化生命的根本。但是要说创造,人家雅利安人确实厉害。
dekdentei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最爱沙发
  • 社区明星
7#
发布于:2016-06-28 19:00
leolim_ru:中国人比也这样做嘛!把达摩从印度带来的武术说成是中国功夫。印度人在旁边叫屈。中国人发扬了佛教,印度人现在来中国取经。我们讲洋为中用,日本人又何尝不是呢!中国的这个山寨文化就是东亚文化生命的根本。但是要说创造,人家雅利安人确实厉害。回到原帖
長知識了

很好奇印度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究竟來自甚麼地方
三眼假理科噴子宅男小廢物終結者<br>
Терминатор треглазнокривоучёноотбросного распылителя-задрота
Я ж вот Тампона по стене размазываю
Nyuggu
黄金十字骑士
黄金十字骑士
  • 社区居民
8#
发布于:2016-06-28 22:46
leolim_ru:中国人比也这样做嘛!把达摩从印度带来的武术说成是中国功夫。印度人在旁边叫屈。中国人发扬了佛教,印度人现在来中国取经。我们讲洋为中用,日本人又何尝不是呢!中国的这个山寨文化就是东亚文化生命的根本。但是要说创造,人家雅利安人确实厉害。回到原帖
达摩到底是印度还是伊朗人到现在史家还有争议的吧。。。。。。
9#
发布于:2016-06-29 02:14
dekdentei:長知識了

很好奇印度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究竟來自甚麼地方
回到原帖
时势造英雄吧!印度那么脏乱差的。
10#
发布于:2016-06-29 02:16
Nyuggu:达摩到底是印度还是伊朗人到现在史家还有争议的吧。。。。。。回到原帖
他是哪儿人我们不管,主要是他把印度的东西带到中国来了。伊朗和印度都是雅利安人啊!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