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615回复:52
商代甲骨文是否完全承載了當時的語言結構?
我讀了周育光的"世界文字發展史" 前面介紹了幾福圖畫文字 特有趣味
而尤卡吉爾(書中作"峪家集")族的圖畫文字最有規範性(與其他比起來) 事實上 它是一種純象形文字 但尤卡吉爾的文字只能是輔助記憶的工具 無法精確表意 我想到尤卡吉爾語是黏著語 裡面有許多成分是無法以表意符號輕易表達的 當然也不可能透過表音方法紀錄 故該民族可能特別注重口語相傳 而甲骨文 每個符號就已經具有程度上特指的意思 若當代有某些常用卻無法以符號表達的語法成份 是否直接忽略 只紀錄已能表達的意義? 如此是否會在語言變動中影響語言的結構? |
|
|
沙发#
发布于:2013-09-26 08:01
甲骨文已经算是较成熟的文字了,个人觉得是否出现过因语法音节,就像日文。就应该还需往前推,叫什么?上上古?呵呵~另外,看了《文字发展史》觉得,文字和语言是离不开的,我想之所以汉字没有成为表音文字是有客观原因的,不能人为的认为汉字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最后一个问题,文字是否影响语言,那肯定是有的,文言和白话分家,汉字的超方言使用说明汉字是束缚不了语言的。不过具体怎么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我也好奇。
|
|
板凳#
发布于:2013-09-26 08:39
我想之所以汉字没有成为表音文字是有客观原因的,
--------------------------- 客观原因是什么呢。你用了肯定句。 |
|
地板#
发布于:2013-09-26 14:15
Qasoqaanga:我想之所以汉字没有成为表音文字是有客观原因的,瓦罗兄,不要为难我,我也不懂╮(╯▽╰)╭~ |
|
4#
发布于:2013-09-26 23:53
Qasoqaanga:我想之所以汉字没有成为表音文字是有客观原因的,想了一晚 我個人認為可能是音韻結構複雜造成的 假設法國學者的研究正確 那麼戰國前很久應該就有複輔音了 後來戰國時聲調出現以及複輔音脫落導致同音異義詞出現 加上當時沒有音素分析的觀念 若要創制表音符號 字符恐怕會很多 學習、閱讀跟傳播所產生的阻力並不比使用已有的甲骨文小 而且 表意文字對閱讀學習者來說比表音文字更簡單 更好記 而且當音韻學越趨發達的同時 文字也越趨於完備 加上形聲字的創制 對於純表音文字的需求越來越低 大致是如此 [dekdentei于2013-09-28 22:38编辑了帖子]
|
|
|
5#
发布于:2013-09-27 08:15
楼上如果了解了古埃及语言文字的皮毛,可能会自行否定了上述观点。可能是埃及石头多,中国龟壳多。
复辅音可定有,只是没有有些专家说的那么多那么复杂。 路格,体现了kl-,墨黑体现了mh-。et cetera。 |
|
6#
发布于:2013-09-27 08:35
|
|
7#
发布于:2013-09-27 22:30
|
|
8#
发布于:2013-09-27 22:44
Qasoqaanga:楼上如果了解了古埃及语言文字的皮毛,可能会自行否定了上述观点。可能是埃及石头多,中国龟壳多。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这么说,从东西方文字起源来看,文字起源都是从象形开始的,如古埃象形及文字(后面变成了各种欧洲字母)、玛雅文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暂且肯定的认为是象形文字!如我们纳西族的东巴文,如印第安的图画文字),从历史上看埃及象形文表意趋势被什么力量给摧毁了,转向表音。而中国的象形文则在功能上还没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没有转向表音。这说明文字要适应语言的语音结构。好吧。。。我还是没说清楚 |
|
9#
发布于:2013-09-27 22:47
|
|
10#
发布于:2013-09-28 09:57
|
|
11#
发布于:2013-09-28 19:50
Qasoqaanga:楼上如果了解了古埃及语言文字的皮毛,可能会自行否定了上述观点。可能是埃及石头多,中国龟壳多。事實上 複輔音在口語上會表達出來 但在語感概念中可不一定 比如印地語 寫作 balatkar 的 卻唸作 blatkar |
|
|
12#
发布于:2013-09-28 19:56
|
|
|
13#
发布于:2013-09-28 19:57
|
|
|
14#
发布于:2013-09-28 22:31
Qasoqaanga:楼上如果了解了古埃及语言文字的皮毛,可能会自行否定了上述观点。可能是埃及石头多,中国龟壳多。我是研究過一點古埃及文 但是古埃及文的字符與甲骨文在非象形方面的造字概念不同 埃及文裡面主要是象形取向再加上意音概念的運用 而甲骨文則有會意的造字概念 並不是說埃及文沒有會意或甲骨文沒有意音 但兩者的概念起源不同 埃及人是以繪製圖像為始來紀錄事件的 而甲骨文則是燒烤動物的骨骼來占卜所取得的符號 埃及人認為他們可以圖像概念創制符號來表達 而甲骨文則是受之於天的圖像 人們把它當成圖畫來解讀 虛詞在圖畫里不可能有出現的必要或途徑 但轉向表音文字的轉折還是在語音上 埃及語不是單音節優勢語言 就當時的語感來說每個輔音都帶有一個元音 但漢語單音節成為優勢在造字以前就有了 複輔音已出現在語感中 這對於音素的分析有很大的影響 |
|
|
15#
发布于:2013-09-28 22:32
|
|
|
16#
发布于:2013-09-28 23:00
|
|
|
17#
发布于:2013-09-29 00:45
|
|
|
18#
发布于:2013-09-29 08:38
汉语到现在还是有屈折成分。例子很多。不要因为用汉字了。
表音文字不等于字母,汉字中同声符的字,基本都是同韵字,也就是可以部分表音。 |
|
19#
发布于:2013-09-29 18:32
Qasoqaanga:汉语到现在还是有屈折成分。例子很多。不要因为用汉字了。我個人精通北平話及閩南話 說實話 我從沒注意過有哪些曲折成分 古文中倒是有 如"飲馬長城窟行"中的"飲"改變了聲調 從主動變作使動 這樣的曲折法在彝語裡面也有 至於現代漢語可否具體舉個例 形聲是表音文字的一種表達形式 17世紀時 某些略懂漢字皮毛的傢伙因此誤解了漢字的運作方式 比如 Psamanazaar 寫的"福摩薩" [dekdentei于2013-09-29 18:51编辑了帖子]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