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发布于:2015-06-03 00:17
ask:我认为不属于,白俄在元音分类上很特殊回到原帖 俄語的о其實讀法跟白俄的о一樣 重音念/o/ 非重音念/ʌ/ 只是白俄將這種現象反映到書面上 例如: конь - каня 大部分資料並不認同將аканне產生的/ʌ/劃為獨立音位 這個音不能存在於獨立音節中 只是正字法的表達不同 白俄羅斯採用語音主義目的就是要讓白俄文跟俄文差別更大 俄文注重在詞根源流及超方言性上 所以書面上選擇不表達аканье的音變現象 同樣有аканне現象的白俄語在正字法上選擇表達該現象 但並不另外創造字母或符號來表達 而是用發音相近的а來表達 個人不認為可因此將其視為語音學上獨立的音位 我認為白俄語跟俄語應該是同一組 整個斯拉夫語族只有他們兩個有аканье [dekdentei于2015-06-03 00:41编辑了帖子]
|
|
|
21#
发布于:2015-06-02 22:20
我没兴趣给你们论坛装B(要装不会来这种场所装,像国学论坛这种论坛要“高端”的多),也没兴趣谁怎么看,我要有兴趣给你们做秀的话不会隐姓埋名用这种随便起的ID还不留任何个人信息。我最初在北中等场所其实最初也很苦恼,上论坛整点资料写些东西,其实最初就是想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帮我一起分担些语言研究和资料编纂的工作,无奈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资质和主观学习意愿上都符合的人,我来该论坛,发现仍是类似的情况,除了像kloud兄等少数人,比如我看他在法语板块的帖子证明他是实实在在学过法语的,多数人都是在侃侃而谈,根本不是实打实脚踏实地一字一句在正经学语言的,侃大山的占多数,一大批都是侃起来一堆理论头头是道(本帖提到的一些语音上的理论内容最终还是为实际学习服务的),实际一句外语都不会写不会说的人,找这样的人有何用?
|
|
22#
发布于:2015-06-02 22:16
学外语的人,本来就是咬文嚼字,不然如何让人相信你是深入学习过语言的?没咬对有什么意义?“不然如何让人相信你是深入学习过语言的?”这句特别搞笑,学什么东西都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了让人相信而学的 |
|
23#
发布于:2015-06-02 22:03
|
|
24#
发布于:2015-06-02 22:02
|
|
25#
发布于:2015-06-02 10:41
ask:>> 不能因个别词出现清对浊就推出整个语言甚至语族都是清对浊。你的态度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啊。 你说错了话别人指出来也有问题?或者指出问题也需要万分客气和小心?你只需要别人吹捧吗?难怪你总在说喷子很多。 如果随便举两个词出来然后就总结出什么规律出来,那谁都有这本事。 如果是我这种自认是外行的人都能看出一点问题,那你有自信内行看不出更多的问题? 学外语的人,本来就是咬文嚼字,不然如何让人相信你是深入学习过语言的?你学的这些词法不也是咬文嚼字吗?不然你哪来本事在前面诲人不倦的给人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在讲解? |
|
26#
发布于:2015-06-01 13:01
|
|
|
27#
发布于:2015-06-01 12:08
该论坛讨论正经学术的人不多,针对人身和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太多,什么都不懂却偏偏特喜欢相互攀比抬杠和无知盲目challenge别人的人太多,没意思,算了
|
|
28#
发布于:2015-06-01 12:07
|
|
29#
发布于:2015-06-01 02:27
|
|
|
30#
发布于:2015-05-31 17:09
看来,我以后说话得句句小心,补加上一句:
>>就是,在这里(或者在这个例子里),环波罗的区域(含白俄)低元音对斯拉夫内陆的高元音,清塞对浊塞 这样就不会引起咬文嚼字者的误解了 |
|
31#
发布于:2015-05-31 16:48
|
|
32#
发布于:2015-05-31 15:29
|
|
33#
发布于:2015-05-31 15:04
ask:这个不是,mod/vastu在这里的意思是“向着、对着”、而at tage/võtma则是“取”(而不是“说”),所以mod-tage和vastu võtma的意思就是“向着、对着..去抓、去取”这种词以前也注意到过,不过那时也没留心,认为就是仿词/借词,而且很多是工业革命至今的现代词汇,这些词大多是模仿英语构词。不过看你这一罗列,更有很多底层/基础词汇(我也想到几个 entdecken-discover, entwicklen-develop),关键是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且能发生在不同语族的不同地区?这些词出现的历史时间是怎样的? |
|
34#
发布于:2015-05-31 14:48
dekdentei:是如此就我所知的,拉丁语里的复合词最常见的是介词+名/动词,印象中还没碰到过名词和动词直接构成复合词的。古典梵文的复合词可以分为两种大类,一种是临时构成的,这种词一般很长,是由好几个词构成的,可以有名词、动词、副词、介词等不同词类,有时甚至可以表达为一个句子。这种词自然不会出现在词典里。另外一种,就是常用的、固定的词,能在词典里查到的,这类词具体又可分为几种小类,其中最常见的是名词+名词的复合词。我的理解是动词最多能以其名词化的形式参与到复合词的构成中。 印象中印地语的动词有很多是复合形式构成的。 |
|
35#
发布于:2015-05-30 23:3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languagelover于2015-05-30 23:46编辑了帖子]
|
|
36#
发布于:2015-05-30 23:30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languagelover于2015-05-30 23:53编辑了帖子]
|
|
38#
发布于:2015-05-30 18:48
dekdentei:對於波羅的海語言我我相當缺乏... 我觉得很多语音演变是随机的吧,没有绝对的为什么,拿我在15#列举的例子来说 这跟波罗的海语将斯拉夫的od-同源前缀读成at-是类似的机理,高纬度中寒温带地区都存在这种元音低化下面BLT表示波罗的语族,SLV表示斯拉夫语族(中的大多数语言) BLT ap- <> SLV ob- (如LV-LV apgūt,CS-CZ obdržet,等等。波罗的ap-、斯拉夫ob-前缀,有“环绕”之意) BLT at- <> SLV od/ot- (如LT-LT atsakyti,SR-SP odgovoriti,等等。波罗的at-、斯拉夫od/ot-(白俄除外,白俄是低化的ад-)前缀,有“对着、向着”之意) 你看出规律来了么?就是环波罗的区域(含白俄)低元音对斯拉夫内陆的高元音,清塞对浊塞 |
|
39#
发布于:2015-05-30 18:40
dekdentei:說第二種是南斯拉夫盧森正字法主要是因為該正字法不用字母ы 而用и 跟塞爾維亞文和烏克蘭文一樣 只能说与包括你说的塞尔维亚在内的广大西南斯拉夫各语有个共性吧,但A与B有共性不能一定推出A有B味或者A起源于B吧,因为也可能B起源于A、或者A跟B是平行起源的兄弟或叔侄关系。比如中文汉语拼音和日语音读有很多共性,能推出汉语拼音有日语味吗?似乎不能,颠倒了祖孙关系;拿前面我列举的SL-SI动词iskati/poiskati与LT-LT动词ieškoti/paieškoti的同源性来说,两者显然是共同继承自另一个第三方祖先,而不能说立陶宛语该动词起源于斯洛文尼亚,或者反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