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閩南語本字考證工作雖然是業餘的,但是也頗有成果。
但是閩南語有幾個特殊詞彙卻是怎麼也無法找出對應的漢字,最常用的有三個: 1. 男 => 漳泉:(za bou) /tsa pou/,潮州:(da bou) /ta pou/ 2. 女 => 漳泉:(za bhou) /tsa bou/,潮州:(da bhou) /ta bou/ 3. 肉 => 漳泉、潮州:(bhah) /bah/,泉州:(mah) /mah/ 這三個字跟其他方言通用的字或詞發音差距過大以至於多數人為了方便直接使用同音字(查埔、查某)或者訓讀("肉"讀作 bhah)。但是做為一個有基本語言學知識的完美主義者,這樣的情況實在讓人感到不足。 ---------------------------------------------------------------------------------------------------------- 首先,da-bou 跟 da-bhou 容易讓人聯想到藏語的 -པ、-མ ,事實上 -bou -bou 跟 -bhou 有人考證是 -甫、-母,從多數層面看,這個考證是可以接受的,兩者發音相似、意思也相似。但是,這就帶領我們來到了問題的核心:" (da) "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 (da) "只有在這兩個人類稱謂詞彙裡出現,有可能是小稱前綴"阿"跟其他詞的縮音,但是目前沒有其他頭緒。 ---------------------------------------------------------------------------------------------------------- 關於"肉"字的讀音,我個人倒是有更進一步的看法。肉字的主流讀音是"日屋切",而閩南語的讀書音正好符合這個切韻。但是白讀卻有很大差距,聲母不必說,韻母倒是跟"六"字白讀差距不大:"六"字文讀為(liok),白讀為(lak),跟"肉"字白讀音的 -ah 韻相似度很高。重點在於聲母,多數閩南語地區都讀 bh- ,而泉州讀 m- 。閩南語白讀的聲母經常會去鼻音化,最大的特徵就是 l、n 不分,事實上 m- 也經常讀成 bh- ,例如:馬 /文:ma,白:bhe/、麻 /文:ma,白:bha/,但有些字不論文白聲母都是 bh- :母 /文:bho,白:bhu/。從這點上來看,白讀的 m- 應該也有全部轉變成 bh- 的趨勢。 假設更早些時候,所有閩南語的"肉"字的白讀音聲母都是 m- ,而韻母 -ah 是由 -ak 演變來的,那就是說"肉"字早期應該讀成 mak 。這樣就跟"六"字的白讀音 lak 對上了。 先列舉出兩字的文白讀音: 六 /文:liok,白:lak/ 肉 /文:liok、jiok、hiok < *niok,白:bhah < *mak/ 那麼肉的白讀照例說應該也是 lak ,聲母是如何變成 m- 的? 往中古時期去參考,中古擬構音,"肉"字為"日屋切"、"如六切",得到的發音是 /ȵɨuk̚/ 。 這個毫無疑問是文讀音的來源,聲母如果沒變,那麼中古時期的閩方言應該會有一個白讀音 nak 。 看到這裡,我會聯想到波蘭語跟白俄語、烏克蘭語把 Νικόλαος 給讀成 Mikołaj/Мікалай/Міколай,而不是像俄語或南斯拉夫語言讀成 Николай。但是漢語中找不到其他對應的例子,因此也無法更深一步繼續探討。 ---------------------------------------------------------------------------------------------------------- 這些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加上對於其他方言的了解不深,故希望能從跟聲友們的討論中獲得更多的觀點和想法,以期能夠往前再繼續推進,任何觀點都是有價值的,希望聲友們能踴躍發言討論。 [dekdentei于2019-12-16 17:21编辑了帖子]
|
|
最新喜欢:iMjmJ....
|
沙发#
发布于:2019-12-21 22:50
闽南的“男女”的来源,杜佳伦近期有篇文章分析得很深入,《再论闽南、闽东指称男女性别的语词来源——兼为吴守礼教授诸母、丈夫说补证》(台湾语文研究第13期,2018),可以参考。诸母和丈夫,语义和文献上都能对上,语音上因为这类名词很容易发生词内音变,所以对应不整齐,但都可以解释。两个词的第一个音节本来词源不同,但漳州等地应该是发生了类推牵引,丈 ta>tsa,读音才相同。藏语里“母”的对应,除了མ还有མོ,མོ或许对得更好。另外,泉州的“男人”应该是ta pɔ,潮汕的“女人”应该是tsa bou。
“肉”的话,楼主的看法是它是个汉语词,而且本字是“肉”,其实未必。一个是声母对不上,不清楚俄语的例子具体是什么原因,但是n-变m-在汉语确实很罕见。还有韵母其实也很勉强,因为中古通摄入声字闽南的上古层应该是-ak,而没有-aʔ的,这个对应非常整齐,-aʔ有其他来源。如果只有“肉”变喉塞,怎么解释?已有的看法一般也认为“肉”不是本字,只是训读。有的说本字是“脉”,语音也对不上;也有说是侗台语或者南岛语底层词,同样语音对应很不严格。所以现在还是个谜。另外,泉州“肉”除了baʔ/maʔ这个词,也有不少区县也说hik/hiak(本字是“肉”)或者只说hik/hiak哦。 |
|
板凳#
发布于:2019-12-23 00:49
|
|
|
地板#
发布于:2019-12-23 09:41
|
|
4#
发布于:2019-12-23 09:48
對了,那篇文章說女人第二個音節的本字作“姥”的話對應更嚴格,確實是這樣,之前沒看清。如果這樣的話,“姥”和“夫”都是上古魚部字,閩南-ɔ/ɔu/ou(*-ɔu),對應藏文-a;“母”字對應藏文的-o比較合適了。
|
|
5#
发布于:2019-12-24 01:13
|
|
|
7#
发布于:2019-12-26 22:17
|
|
8#
发布于:2019-12-27 01:06
|
|
|
10#
发布于:2019-12-31 20:25
|
|
|
11#
发布于:2020-01-01 18:49
口音:潮州话·汕头优势腔
男:ta-pou 女:tsur-niô(ur为/ɯ/);tsa-bóu在潮阳腔用得多,汕头市区较少用(因带贬义) 肉:nék;bah只有个别词有用,如:bah-chio,siò bah-nék |
|
|
12#
发布于:2020-01-02 15:46
|
|
|
13#
发布于:2020-01-04 16:5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