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009回复:0

[语言文化]澳门地名谈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12-22 21:31
周定国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位处珠江口西岸及广东珠海交汇处,其行政区域包括澳门半岛、 仔岛及路环岛。
    1910年,澳门总面积仅为10.49平方公里,其中澳门半岛只有3.35平方公里、氹仔岛1.98平方公里、路环岛5.61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来澳葡政府及私人机构为发展工业填海造地,特别是近年,澳门半岛新口岸、南湾及路氹填海公路西侧、九澳港及国际机场等地陆续填海,全澳门面积拓增至23.5平方公里,当中澳门半岛、氹仔岛及路环岛分别扩大到了9.1、6.33及8.07平方公里。从最新版地图上可看出,如今两离岛氹仔岛,路环岛已合二为一了。

一、澳门名称的由来,葡萄牙为什么称澳门为Macau

    澳门自南宋绍兴22年(1152年)以来,属广东省香山县管辖,旧称香山澳、濠镜澳;别称蚝镜、蚝镜澳、濠江、海境、香山澳等。“澳门”一名源于《澳门纪略》,关于名称由来至今仍流传两种说法:一说因它南面有四山离立对峙,纵横交错成十字形状,称“十字门”,香山人在此停泊船只,即叫“澳”,在珠江口,凡海中依山可避风,有淡水可供处,当地渔民称澳,“澳”即港口之意,故合称澳门;另一说因濠镜澳有南台(即妈阁山)、北台(即蓬峰山)相对如门,故称澳门。
    葡萄牙人为什么把澳门(Aomen)改称为Macau呢?这一洋名是怎么得来的?这要追溯到400多年前地名称谓上的一个误会。相传1553年,当蓄谋已久的葡萄牙人借口商船被风浪冲击裂缝,货船潮湿请求借地晾晒水浸货物,并贿赂当地官吏获准登岸搭棚暂住。当葡萄牙人从半岛西南妈祖阁附近登陆后,指着妈阁庙问当地村民这是什么地方,村民以为洋人询问那是什么庙,当即回答“妈阁”。而初次闯入澳门的葡萄牙人则误以为“妈阁”即为该地地名,于是用葡语 Macau记录下来。事隔2年,1555年葡萄牙人在此筑建天主教堂,准备在此“安营扎寨”。同年11月20日,他们在与本国和葡属印度的信函交往中首次使用了Macau这一名称。从此以后,Macau这一“历史性误会”叫出来的地名,通过信函、地图、报刊不胫而走,从葡语流传到欧洲各国语言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澳门在英语、法语中拼写为Macau,相反,澳门(Aomen)这一真正的“乳名”对于西方各国倒是鲜为人知了。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当地人又简称“妈阁”。位于半岛西南,依山面海,沿岸而筑,飞檐叠阁,古树婆娑,是澳门历史最久远、最负盛名的寺庙,它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由大殿、石殿、弘仁殿及观音阁等四幢各具特点的建筑物组成,是一组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回顾四百多年前,史书上记载澳门只是广东香山县一座舟船寄泊、人烟稀少的边陲渔村。相比之下这座屹立在半岛山丘上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妈祖阁则显得格外突出,无怪乎最初葡萄牙人登上当时不起眼的渔村时,将这座标志性纪念物的名称误认为是该地地名了。

二、澳门地名的文化现象

    澳门的街道名称反映着澳门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和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和信息。据统计,澳门共有1000多条街巷名称,随着澳门填海造陆其面积不断扩大,街巷名称数量会不断增加。
    澳门的街道名称有些与历史事件有关。例如,“关前正街”和“大关前巷”中的“关”是指康熙24年(1685年)在澳门设置的海关,1848年前为中国四大海关之一。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毁掉了此海关,但关前关后街保留至今。“佐堂栏尾”的“佐堂”指的是乾隆8年清政府在澳门设立的佐堂卫署。在葡萄牙语中意为 “胜利之路”的得胜马路和得胜斜巷是为纪念1622年澳门葡萄牙人在此以寡敌众击败入侵的荷兰军队这一空前大捷而命名的,而荷兰园大马路则是因为当时的葡萄牙俘获一批荷兰军人被关押在该处附近一废园而得名。
    澳门有些街名反映了它的地理概况。如在东望洋山、西望洋山、妈阁山、青洲山附近有以这些山命名的街道:东望洋街、东望新街、东望洋斜巷、西望洋马路、妈阁上街、青洲上街、青洲河边马路。还有与海有关的街道名称,如“海边马路”“南湾街”、“西湾街”等。由于人工填海的缘故,现在这些街道已远离海滨,借助这些街道名称我们可以勾绘出昔日澳门的海岸线。
    路环岛黑沙海滩(Hac Sa Beach)是澳门最大的天然海浴场。黑沙是因为海洋特定环境形成的带黑色的次生矿“海绿石”所致。“海绿石”由于海流风浪的作用,被卷带到海滩上,使得洁白的沙滩成为充满黝黑色彩的黑沙海滩,故名。位于澳门半岛的筷子基街区因其街区如同一根筷子呈东西向伸入海中,故名“筷子基”。凼仔岛西北角有一长 450米伸入海中的岬角,因其形状酷似鸡颈,故名“鸡颈”。
    和全世界许多城市街道命名一样,澳门不少街道名称最早源于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居民职业特点。但如今除了工业街和工厂街等少数街道尚为名副其实外,大多数街巷名称如“小贩巷”“卖菜巷”“工匠街”“打铁斜巷”“苦力围”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完全失去旧有的特点,街巷名称只是一个地名符号,昔日居民职业特点已荡然无存。
    此外,澳门有些地名也反映了居民的来历。如“望厦”以及由此派生的“望厦山”“望厦炮台斜坡”等,由来自福建厦门的移民以思念家乡厦门而得名。澳门重要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始建于1602年,1637年竣工,耗资3万两白银,曾被誉为当年东方基督教“最伟大的建筑”。圣保禄教堂毁于一场大火,仅剩下教堂正面前壁。所谓“三巴”系St.paul(圣保禄)的广东话音译,为区别于当地另一座三巴仔教堂,故将它称为“大三巴”。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它称为大三巴牌坊。

三、以人名命名的街道名称

    在葡萄牙统治400多年来,澳门有不少以葡籍总督、葡萄牙重要人物、宗教人士命名的地名,给澳门地名打上了殖民主义色彩和烙印。在回归以前,几乎没有以中国历史人物命名的地名。回归后,在新建的新口岸区出现不少以当地名人姓名命名的街道、公园。澳门和香港一样,回归以后仍然保留以葡萄牙总督命名的地名。
    从1557年首任总督马尔廷至1991年最后一任总督韦奇立将军,共计有127位葡籍总督,其中有10余名葡萄牙籍总督以他们的姓氏命名澳门街道。如以 1966至1974年在澳门任职的嘉乐庇总督命名的嘉乐庇总督大桥和嘉乐庇总督马路;以1894至1897年、1900至1904年在澳门任职的高士德总督命名的高士德大马路;以1846至1849年在澳门任职的亚马喇总督命名的亚马喇马路;以1918至1919年、1926年至1931年、1937至 1940年三任总督巴波沙命名的巴波沙大马路;在氹仔岛西部一干道有以1947至1951年任职的柯维纳总督命名的柯维纳马路;有以1923至1925年任职的罗德礼总督命名的罗理基博士大马路。此外,以葡萄牙总督命名的还有若宪马路、洋路马沙洪街、高地乌街、柯维纳街、马统领街、罗宪新街、美珊枝街、嘉野度将军街、罗飞勒前地、柯邦迪前地等。在澳门,有几条街道葡文是以总督命名的,而路牌和地图上中文名称则是另一称谓。如澳门半岛北部一主干道,葡语以 1890至1894年任职的波也总督命名,但中文名称则写作青洲大马路,而不是波也大马路;葡语以1868至1872年任职的苏沙命名,而中文名称则写作河边新街,而不是苏沙上将街;葡语以1863至1866年任职的亚马廖总督命名,而中文名称则写作连胜马路,而不是亚马廖马路。

    在澳门地名命名上必须谈一谈孙中山先生与澳门的密切关系。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与澳门同属香山县,距澳门仅有35公里。1878年5月,孙中山第一次陪母亲出境,就是经澳门去香港的。1892年7月,他从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到澳门镜湖医院担任义务医师,后又开办中西药局赠医施药,深得澳门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还在澳门与澳门土生葡人费尔南斯合作,创办了《镜海丛报》,该报中文版于1895年1月创刊后,他任该报匿名编辑和主笔,发表革命言论。后来,孙中山虽四处奔波革命,但还是常来澳门开展革命活动。澳门居民为缅怀孙中山光辉一生,在“孙府”建成了澳门“国父纪念馆”。这是一座朴实无华的西式建筑,3层5开间。原是1918年由孙中山胞兄孙眉出资修建的“孙府”,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即住于此。坐落在文第士街1号的孙府于1958年4月辟为国父孙中山纪念馆,馆内珍贵的文物和史料记载了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伟大一生。
    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光辉一生,在澳门半岛新口岸区和凼仔岛都各有一条以先生命名的孙逸仙大马路(Avenida Dr.Sun Yat-Sen)。在半岛北端还建有澳门最大的公园——孙中山纪念公园。出生于1915年澳门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是澳门人民的骄傲,为了纪念他对人民音乐作出的卓越贡献,澳门市政府将其家乡文化中心旁的街道命名为冼星海大马路(Avenida Xian Xing Hai)。
    澳门回归祖国后,开始出现了一些以澳门当地著名人士命名的街道、广场和公园。其中重要的有以下面几位人士命名的地名。
    以澳门商界著名人士、澳门大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原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何贤命名的有何贤公园和何贤绅士大马路。此人生前自1975年起,连续当选为第 4、第5、第6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是全国工商联常委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现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是何贤之子。
    以澳门著名律师、立法会官员宋玉生命名的有宋玉生广场、宋玉生公园。此人自1976年以来连续当选澳门三届立法会主席,也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还有以澳门商界著名人士、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何鸿燊博士命名的何鸿燊博士大马路。此人自1975年,独资经营葡京大酒店和葡京游乐场,从事博彩娱乐,有“博彩大王”之称。

四、以城市名命名的街道名称

    在葡萄牙人统治下的澳门,他们喜欢选用西欧大城市和葡萄牙城市名为这里的街道命名。如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命名的街道Avenida de Lisboa,中文不称里斯本大街,而称为葡京路。
    在新口岸区宋玉生公园东侧6条东西向街道是以西欧6个国家的首都命名的,从北至南依次为柏林街(Rua de Berlim)、巴黎街(Rua de Paris)、布鲁塞尔街(Rua de Bruxelas)、罗马街(Rua de Roma)、伦敦街(Rua de Londres)、马德里街(Rua de Madrid);在宋玉生公园西侧6条东西向街道是以葡萄牙本土6座城市命名的,从北至南分别是仙德丽街(Rua Cidade de Sinrtra)、圣德伦街(Rua Cidade de Santarem)、科英布拉街(Rua Cidade de Coimabra)、波尔图街(Rua Cidade de Porto)、柏嘉街(Rua Cidade de Braga)、戴维拉街(Rua Cidade de Tavira)。1987年4月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中葡两国关系日趋密切,这种关系也反映在澳门新街道的命名上,如纪念中国国庆的“10 月1日前地”、反映中葡友好的“友谊大马路”(Avenida da Amizade),以及一系列以中国大城市命名的街道,如北京街(Rua de Peauim)、上海街(Rua de Xangai)、广州街(Rua de Cantao)。在凼仔岛多数街道是以中国城市和葡萄牙城市名称命名的。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有南京街(Rua de Namkeng)、大连街(Rua de Tailin)、成都街(Rua de Seng Tou)、佛山街(Rua de Fo San)、广东大马路(Avenida de Kwong Tung),以葡萄牙城市命名的有埃武拉街、基马拉斯大马路、哥英布拉街、布拉干萨街、米尼奥街、永诚街。
    澳门回归后地名仍采用中文、葡萄牙文双语表示。澳门在一些地名用词上有地域特色,如将“大街”(Avenida)称为“大马路”,将“广场”称为“前地”。澳门的北京街、广州街、上海街等以内地城市命名的地名不是采用汉语拼音拼写,而是根据粤语读音用葡文书写,因此拼写上存在差异。


来源:http://www.zgchb.com.cn/magazine/show.php?itemid=131

最新喜欢:

iMjmJ.Com小爱卖家iMjmJ....
其实在声同,除了找资料以外,还可以交交朋友。欢迎光临声同网
rar分段压缩方法请点这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