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
最新喜欢:跨境电商运营... |
沙发#
发布于:2008-07-14 10:52
借花献佛啦~~ 就是不知道资料是不是够新
几内亚比绍 图片:3bb22487ff340639c65cc3dc.jpg 国 名: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国名释义: 巴兰特语意为“前面就是村子” 别 称: 热带之乡 首 都: 比绍 Bissau 独立日:9月24日(1973年) 国庆日:9月24日(1973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红、黄、绿、黑四色组成。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中央有一颗黑色五角星;旗面右侧为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上黄下绿。红色象征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战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丰收和人民的希望;绿色象征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执政党——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还象征非洲黑人的尊严、自由与和平。 国徽:由五角星、贝壳、棕榈叶和绶带组成。黑色五角星的象征意义同国旗,棕榈叶连接处的贝壳象征几内亚比绍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红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团结、战斗、进步”。 国家政要:总统若昂·贝尔纳多·维埃拉 (Joao Bernardo Vieira),2005年7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3.6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包括比热戈斯群岛等岛屿。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300公里。除东南隅多丘陵外,其他地区均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主要河流科鲁巴尔河由东北向西南注入大西洋,水量较大,富航运。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120万(1996年)。全国有13个部族,其中巴兰特族、费卢贝族、曼雅科族和曼丁加族占全国人口的80%。全国通用克里奥尔语。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63%的人信奉拜物教,36%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的人信奉天主教。 语 言: 葡萄牙语 民 族: 巴兰特、费卢贝、曼雅科族等 宗 教: 拜物教 货 币: 几内亚比绍比索 国 庆 节: 9月24日 简史:1446年,葡萄牙人在几内亚比绍登陆,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站。17-18世纪成为葡萄牙贩卖奴隶的主要地区,归葡属佛得角统治。1951年葡萄牙把几内亚比绍改为“海外省”。1956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成立,该党领导的游击队,解放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1973年9月24日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在解放区宣告成立并颁布宪法。路易斯·卡布拉尔任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翌年9月葡予以承认。1980年卡布拉尔被推翻,维埃拉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 政治:1999年7月7日国民议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新宪法。这是几内亚比绍1974年以来通过的第二部宪法。根据新宪法,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政府总理以及最高法院院长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等国家重要职务必须由纯几内亚比绍血统的人担任。总统的任期为5年,只能连任一次。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不结盟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威胁,不许外国在其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维护非洲团结统一,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同葡语国家的关系,积极参加地区性经济合作,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4年3月15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我驻该国外交机构 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大使馆 大 使:严邦华(Yan Banghua) 地 址:BAIRRO DE PENHA, BISSAU, GUINÉ-BISSAU 国家地区号:00245 电 话: 办 公 室:256200 文 化 处:256201 传 真:256194 网 址:http://gw.china-embassy.org http://gw.chineseembassy.org 电子邮箱:chinaemb_gw@mfa.gov.cn 与中国关系:1990年5月26日,几比与台湾建立所谓“外交关系”,同年5月31日,中国宣布与几比断交。1998年4月23日,中国和几内亚比绍恢复外交关系。 几内亚比绍民族解放战争 今天,在人们的心目中,葡萄牙只是很平凡的一个欧洲国家,然而曾几何时,她却是世界上的头等殖民强国。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初,由亨利王子(唐·恩里克王子)推动的大航海时代使葡萄牙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帝国,其霸权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在这几百年里,为了世界霸权,葡萄牙军队进行了无数次战争,但是由于对这些战争的记载大多数由葡萄牙文写成,因此在英文成为世界主流媒体语言的今天,并不广为世人所知。 本文的目的虽然不是研究葡萄牙的殖民政治,但是为了叙事的方便还是要提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葡萄牙的殖民政策就是其海外领土并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国家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海外省”。虽然根据各地发展状况不一而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但是要都听命于里斯本。另外,在安东尼奥· 奥利维拉·萨拉查博士(Antonio de Olivera Salazar)统治葡萄牙的年代里,虽然他一直拒绝承认,但是目前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认为萨拉查博士的政权在政治上是右翼的独裁政权。历史学家们的结论是有根据的,在萨拉查博士统治葡萄牙期间,只在里斯本召开过一次国民大会,另外关于葡萄牙秘密警察镇压萨拉查博士政敌的记录比比皆是。 无论如何,葡萄牙人对于自己民族的包容性是相当自豪的,这种自豪感不是没有理由的:尽管葡萄牙人或多或少地对非洲人存在一些种族歧视,但是在葡萄牙历史上从来也没有颁布过类似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那样臭名昭著的法令。里斯本允许所有的非洲殖民地保留自己的习俗,语言以及宗教,同时还接收相当数量的“同化民”。“同化民”的意义是指那些会讲葡萄牙语,信仰基督教,有能力供养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并且宣誓忠诚于葡萄牙的非洲人。这些“同化民”被给予与葡萄牙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包括各种权利和义务。 由于这些相对宽松的殖民政策,因此在过去的五百年中,虽然在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里不乏起义、暴动,甚至来自于外部的入侵,但葡萄牙人总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葡萄牙的非洲“海外省”爆发一连串新的起义时,葡萄牙人隐隐地感觉到:时代变了。最开始是“同化民”们有了异样的感觉,他们开始了解在非洲老家发生的事,对老乡们的民族主义抱有同情心,特别是当葡萄牙非洲“海外省”的周边国家纷纷独立以后,这种感情就愈加强烈。而他们的葡萄牙人邻居则要花上整整十三年的时间才能充分体会到这种感情。 葡萄牙空军在非洲 在葡萄牙与几内亚比绍、安哥拉、莫桑比克的战争中,葡萄牙空军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葡萄牙军队在非洲总共驻有两万名军人和以百五十架飞机。这些飞机多数很陈旧,但是在对非洲人的战争中却非常有效,它们包括北美航空公司的T-6“哈佛人”,B-26“入侵者”轰炸机,洛克希德PV- 2“海王星”,另外还有比较先进的F-84“雷暴”战斗机、F-86G“佩刀”战斗机以及菲亚特G.91战斗机。葡萄牙空军在非洲的运输机群包括六十六架 “诺拉特拉斯”、C-54、C-47、DC-6以及波音-707运输机,另外还有数量较少的“奥斯特”轻型飞机和Do.27单发轻型联络用机。除此以外,还有八十五架SA.316B“云雀III”以及SA.330“美洲狮”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在名义上隶属于葡萄牙陆军,但实际上由空军的飞行员负责驾驶。必须指出的是,葡萄牙陆军和空军之间的关系很好,相互间配合紧密,其默契程度甚至可以媲美二战中德国空军与陆军之间的关系。 在葡萄牙空军的编制中还包括伞兵部队——这一点多少让他们的陆军同行不太高兴。作为空军的地面分遣队,外号“猎人伞兵”的葡萄牙精英伞兵部队部署在每一个葡萄牙空军基地。在安哥拉战争的开始阶段,他们在作战时主要由诸如C-47“天空霸王”或者“诺拉特拉斯”等大型军用运输机投送。但是在葡萄牙空军开始大规模地接收使用“云雀III”直升机后,“猎人伞兵”就基本转变为直升机载伞兵了,这个变化使“猎人伞兵”在作战时的弹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云雀III”直升机有五个座位,一个标准的“猎人伞兵”小队由二十五人组成,因此在行动时需要出动五架“云雀III”。“猎人伞兵”在作战时与葡萄牙空军的其他部队协调作战,因此总是能够及时得到喷气式或者螺旋桨式战斗攻击机的空中火力支援。另外还有一种空中支援的形式,“猎人伞兵”称之为“直升机加农炮”,即将“云雀III”直升机机身左弦部份的舱门拆除,在空出来的位置上安装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当“云雀III”充当伞兵运输直升机时,“直升机加农炮”在战斗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近距对地攻击利器。 几内亚比绍(葡属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佛得角群岛位于大西洋中,距几内亚比绍800公里,由18个大小岛屿组成。1471年至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以佛得角群岛为基地,入侵几内亚比绍。十六世纪末,葡萄牙占据了几内亚比绍沿海的一些地方,到十七、十八世纪,几内亚比绍已经成为葡萄牙贩卖奴隶的主要地区。 1836年,葡萄牙在佛得角成立殖民政府,把几内亚划为县,受佛得角岛总督管辖。 在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中,几内亚比绍是最贫瘠,也是人口最少的一个。但是由于其战略地理位置的缘故,在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体系中,几内亚比绍具有相当的重要性。1879年,葡萄牙当局把几内亚比绍从佛得角划出,建立殖民政府,并将其视为连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与葡萄牙本土的枢纽。几内亚比绍的领土面积较小,全境被几条河流分割开来,对葡萄牙不利的是,几内亚比绍的周边都是非洲民族主义非常盛行的国家,这个地区的人民对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抱有非常强烈的反感。1956年,阿米尔卡.卡布拉尔组织成立了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独立党(以下简称几佛独立党),1959年,该党在比绍组织了一次罢工,葡萄牙警察对罢工进行了镇压,在混乱中开枪打死了50人,打死100人。象当时其他的非洲殖民地一样,几内亚比绍缺少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几佛独立党虽然从名字上看很正式,但是在政治活动中的表现还很幼稚。即便如此,由于里斯本一贯以来只顾从非洲攫取各种天然资源,而只是在最低限度上予非洲人民以回报,贫苦已久的几内亚比绍人民终于不再忍耐,因罢工引起的骚乱最终演变成一次彻底的起义。 几内亚比绍独立战争正式开始于1961年8月,几乎在同时,在安哥拉也爆发了民族独立战争。葡萄牙因此开始调动军队,其空军也派兵增援比绍的比萨兰卡空军基地,以加强原本驻扎在那里的T-6“德克萨斯人”教练攻击机中队。最先卷入战争的葡萄牙空军部队是第52分遣队,该部队装备了八架F-86F“佩刀”战斗机,原本驻扎在葡萄牙国内的蒙特利尔空军基地。将F-86F战斗机从葡萄牙国内运送到几内亚比绍的行动代号为“阿特拉斯行动”,第52分遣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为葡萄牙陆军提供近距空中火力支援。 1963年1月23日,由几佛独立党领导的一支游击队袭击了几内亚比绍南部蒂特市、布巴市、卡拉昆达市的殖民军警察局,打响了争取民族解放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当时,葡萄牙军队在几内亚比绍仅仅驻有两个连的部队,而且其空军第52分遣队的F-86F“佩刀”战斗机和T-6“德克萨斯人”教练攻击机正忙于在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战斗,因此在应对几佛独立党游击队的攻击时相当吃力。实际上,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看,葡萄牙政府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白她将输掉这场战争。因为除了国际政治的大势所趋以外,从军事上看,几佛独立党游击队是一支组织严密的军队,其骨干成员在阿尔及利亚、古巴和苏联接受训练,主要的后方基地设在塞内加尔。几佛独立党游击队主要采取小部队作战的方式,机动性强并且非常灵活,具有很大的弹性。游击队员的主要装备是各种型号的卡宾枪、苏制AK-47步枪、意大利产布雷达6.5mm轻机枪、美制汤普森冲锋枪。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游击队的轻武器火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得到了古巴提供的火箭筒、82毫米迫击炮以及无后坐力步枪。游击队员们一般随身携带自己的武器弹药以及补给品,但是,随着战事的白热化,游击队对后勤运输的需要愈发强烈起来,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后勤压力,几佛独立党游击队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海军力量,其基地设在几内亚共和国境内。面对着游击队咄咄逼人的攻势,葡萄牙殖民军队疲于应付,但是他们不敢撤退,因为葡萄牙人害怕在几内亚比绍的军事失败会在各个殖民地引起连锁反应。 1964年初,几佛独立党游击队解放了科莫岛,葡萄牙殖民军迅速展开反扑,但这并不管用,即便其空军的F-86F“佩刀”战斗机从比绍起飞赶来助战对这次战斗的结局也没有丝毫影响。经此战以后,葡萄牙在几内亚比绍的军事行动能力渐渐萎缩,只能在各个据点的堡垒内据守,而无法对游击队发起反击;只能将殖民官员转移到安全区域内以保卫他们的人身安全,而无法控制广大人民,更不用说切断人民与游击队的联系了。从一开始,葡萄牙殖民军就没有打胜这场战争的希望。 然而葡萄牙人却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仍在积极筹划反攻,目标当然是科莫岛。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计划,代号“三叉戟行动”,是一次葡萄牙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战斗的过程很激烈,但葡萄牙殖民军队的进展却很缓慢,由于战斗、疾病以及营养不良,很多葡萄牙殖民军士兵在这个西非的小岛上受尽煎熬,最后慢慢死去。经过长达71天的激烈战斗,付出惨重代价的葡萄牙殖民军终于重新占领了这个岛屿。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叉戟行动”中,葡萄牙空军总共出动了包括F- 86F“佩刀”战斗机和T-6“德克萨斯人”教练攻击机在内的各种作战飞机总计851次,以支援地面部队的战斗。 但是仅仅只过了两个月,几佛独立党游击队就重新夺回了科莫岛上的阵地,这是因为葡萄牙殖民军还要在别的地方对付游击队,无法把主要兵力集中部署在科莫岛上的缘故。几佛独立党游击队在几内亚南部建立了新的根据地,特别是在康坦赫兹和奎塔芬半岛的根据地,对驻扎在卡迪奥和贝丹达的葡萄牙殖民军形成了合围之势,葡萄牙殖民军急忙调动兵力解围,几内亚比绍独立战争的焦点转移到了这里,科莫岛因此失去了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在焦头烂额地应对游击队攻势的同时,葡萄牙政府还有另外一个更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原来美国人觉得葡萄牙空军把F-86F“佩刀”战斗机部署在非洲并将其用于与游击队作战感到不满,认为这样做削弱了北约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的防卫力量。因此在1964年10月,葡萄牙空军被迫将全部16架F-86F“佩刀” 战斗机撤回国内。有意思的是,华盛顿抱怨葡萄牙在几内亚比绍部署F-86F战斗机,但是却对葡萄牙空军部署在安哥拉的F-84G战斗轰炸机却不闻不问,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F-86F可以用于防空拦截作战,而F-84G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作战。 将F-86F撤回国内以后,葡萄牙空军在几内亚比绍面临着没有喷气式战斗机可以使用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里斯本很快就与德国和意大利展开接触,讨论购买替代F-86F“佩刀”的喷气式战斗机的问题。德国——有意思的是德国很支持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特别是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很快作出了反应,表示愿意向葡萄牙出售一些德国空军使用过的二手菲亚特G.91R-4战斗侦察机,但是附带条件是这些战斗机只能在葡萄牙的领土上使用。里斯本非常爽快地同意了这个条件,但是在得到这些菲亚特G.91R-4战斗侦察机之后,立刻在1966年将其用于殖民的战争,理由是这些殖民地是“属于葡萄牙的领土”。 菲亚特G.91R-4战斗机很快成为葡萄牙空军在非洲最重要的武器,这种战斗机可靠性非常好,维修保养简单,可以在距离短、条件差的机场跑道起降,最重要的是其对地攻击性能非常良好。菲亚特G.91R-4战斗机装备了四门12.7毫米机关炮,而且在经过特别设计的机首部可以安装三架照相机,因此具有相当出色的战斗侦察能力。 到了1967年,几佛独立党游击队宣布总共对葡萄牙殖民军的军营发起了147次袭击,22次袭击了机场,并且组织了对殖民军军队的476次伏击行动。他们还宣布总共控制了几内亚比绍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土以及超过一半的人口。在南部,他们建立了比较巩固的解放区,东南部的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在东北部,爱国武装不断压缩敌人的据点。在北部,爱国武装的活动逐渐扩展到殖民统治中心至比绍市的周围。在解放区内,已建立起区、分区、乡、村委会四级政权组织,还建立了经济委员会、商业机构,发展农业生产,粮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随着实力的增强,几佛独立党逐渐改变了武装斗争的形式,将以游击战争为主的作战改为以大规模正面作战为主,在全国范围内对葡萄牙殖民军发起攻击,并将游击队改组成立了人民革命武装部队。 葡萄牙殖民军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也在积极地调动兵力以应对几佛独立党的攻势。在空军方面,葡萄牙空军加长了比绍的比萨兰卡空军基地的飞行跑道,将装备菲亚特G.91R-4战斗轰炸机的第121分遣队调入比萨兰卡空军基地以加强原驻军的力量。同时进驻比萨兰卡空军基地的飞机还包括T-6“德克萨斯人”教练攻击机以及Do.27轻型飞机,它们与菲亚特G.91R-4一道负责近距对地攻击作战以及打击几佛独立党的后勤补给通道。 葡萄牙空军一般在早晨出动作战,他们首先趁天黑将飞机转移到前线机场并为飞机加满油,同时机组成员向他们的陆军同行了解最新的地面情报并制定打击计划,最后根据计划出动作战。 1968年,几内亚比绍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新的葡属几内亚总督安东尼奥. 斯皮诺拉将军致力于缓和当地的局势。他大规模地搞基础经济建设,在当地修建学校、医院、住宅区以及公路,使几内亚比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另外斯皮诺拉将军还调来了三架SA.316B“云雀III”直升机作为民用通讯联络机。 在进行民政建设的同时,斯皮诺拉将军在军事上表现得比他的前任更加强硬,他强调要使用“一切方法”来对付游击队。于是从1970年起,葡萄牙空军的菲亚特 G.91战斗轰炸机开始使用凝固汽油弹、落叶剂、除草剂等非常规弹药,特别是公路周边地带使用这些“武器”,以消灭公路周边的植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殖民军遭到游击队伏击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断游击队的后勤补给线。同时,斯皮诺拉将军还在外交领域展开攻势,他与邻国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塞科.托尔会谈,讨论相互合作以及释放被游击队俘虏,被关押在科那克里(几内亚共和国首都)的葡萄牙战俘的问题。 但是会谈没有取得任何结果,葡萄牙人不得不回到战场上,他们唯一的选择是继续向几内亚比绍增兵,这一次他们动用了空军的DC-6和“诺拉特拉斯”向非洲运送部队。 葡萄牙殖民军开始攻击邻国几内亚和塞内加尔的一些边境村庄,这样就引发了新一轮的冲突并使战争升级。1972年11月22日,400名葡萄牙殖民军在几内亚共和国首都科那克里登陆,并一举占领部分几内亚首都政府要害部门。面对入侵,几内亚政府紧急征兆8000余名退伍军人和民兵入伍,出动军队5400余人,给入侵者以迎头痛击,于当日晚夺回被敌占领的要害部门和要点,击毙敌人100多人,俘敌200多人,胜利地粉碎了葡萄牙殖民军的入侵阴谋。 葡萄牙殖民军入侵几内亚共和国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希望解救关押在那里的葡萄牙战俘,第二是希望引发几内亚国内反对塞科.托尔总统的起义。他们很快就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很顺利地救出了战俘,其中还包括一些空军的飞行员战俘。但是第二个目标却没能达到,不但如此,反而引起了相反的效果:苏联、古巴开始加大通过尼日利亚援助几佛独立党武装的规模。而在此之前,游击队就已经获得了数架伊尔-14运输机,用于从塞内加尔向几内亚比绍的解放区运送补给品和武器弹药,这也标志着几内亚比绍空中力量的诞生。但可惜的是新生的几内亚比绍空军还太稚嫩,他们的飞行员还太缺乏经验,1969年的某一天,由于缺乏地面导航,几个莽撞的几内亚比绍游击队飞行员竟然误把飞机开到了葡萄牙空军的比萨兰卡空军基地! 在建立空中力量的同一时期,几佛独立党也建立了自己的装甲部队,主要装备了苏制PT-76水陆两用坦克以及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1972年,几佛独立党武装部队还得到了不少12.7毫米口径重机枪,对于葡萄牙空军的战斗机和直升机来说,这种重机枪就代表着灾难。不久之后,几佛独立党宣布正式建立空军,其主要装备是米格-17战斗机,由东欧飞行员负责驾驶,基地设在几内亚共和国首都科那克里。从1973年开始,游击队开始使用萨姆- 7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种导弹的出现迅速改变了几内亚比绍天空的格局。1973年3月23日,葡萄牙空军的两架菲亚特G.91战斗机被这种导弹击落,六周之后,又有一架菲亚特G.91被击落,击落它的仍然是萨姆-7。连续损失三架菲亚特G.91对于葡萄牙空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马上停飞了所有的直升机和螺旋桨飞机,在战场上执行作战人物的只剩下菲亚特G.91,而且菲亚特G.91的飞行员们被告知只能在树梢的高度做低空飞行,另外在飞行时必须谨慎,必须密切注意地面是否有萨姆-7发射的迹象。由于葡萄牙空军从战场上空销声匿迹,葡萄牙殖民军陆军部队的士气遭到严重打击,他们知道当他们遭到严重伤亡的时候,再也不会有直升机来把他们撤出战场了。更不用提近距空中支援了,虽然菲亚特G.91偶尔也会来支援他们作战,但这种飞机速度太快了,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明知道它们就在头顶上空,但葡萄牙士兵们根本看不到它们,也听不到它们的声音。在几内亚比少的葡萄牙殖民军的士气于1972年斯皮诺拉将军离任后降到了最低点,与之相反的是几佛独立党武装部队士气的高涨,他们一鼓作气,最终攻占了战略要地古里杰,这是一个扼守后勤补给线的重要军事基地。 1973年9月,几佛独立党宣布葡属几内亚成立独立的共和国,但是战争仍未结束,葡萄牙殖民军仍在疯狂反攻,给几内亚比绍军队造成严重的伤亡,但同时葡萄牙殖民军也遭到了猛烈的还击。 战争的结局是在1974年,再也没有世界帝国的荣耀和资本,葡萄牙到了这时已经失去了把战争继续下去的动力,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把葡萄牙逼到了崩溃的边缘。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政变,在里斯本成立了新政府,他们立即开始与几佛独立党展开政治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葡萄牙同意撤出所有部队。1974 年10月10日,几内亚比绍宣布独立,五天以后,最后一个葡萄牙殖民军士兵离开几内亚比绍。同年12月19日,几佛独立党还同葡萄牙签订了关于佛得角群岛独立的协议,1975年7月5日佛得角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葡萄牙军队随即撤走。几内亚比绍人民和佛得角人民浴血奋战长达十一年之久,付出了6000人牺牲的代价,总共打死打伤1875名葡萄牙殖民军士兵,击落21架敌机,终于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 名】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 【国 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红、黄、绿、黑四色组成。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中央有一颗黑色五角星;旗面右侧为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上黄下绿。红色象征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战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的财富、丰收和人民的希望;绿色象征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国家的执政党—— 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还象征非洲黑人的尊严、自由与和平。 【国 徽】 由五角星、贝壳、棕榈叶和绶带组成。黑色五角星的象征意义同国旗,棕榈叶连接处的贝壳象征几内亚比绍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及其丰富的海洋资源。红色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团结、战斗、进步”。 【面 积】36125平方公里。 【人 口】153.7万(2004年)。有27个民族,其中富拉族、巴兰特族、曼丁哥族占全国人口的80%。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通用克里奥尔语(无文字)。1/3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拜物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其它宗教。 【首 都】 比绍(Bissau),人口39.7万(2004年)。平均气温27℃。 【国家元首】 过渡总统恩里克•佩雷拉•罗萨(Henrique Pereira Rosa),2003年9月29日就职。 【重要节日】 独立日:9月24日。1973年9月24日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宣告成立。 【简 况】 位于非洲西部,包括比热戈斯群岛等岛屿。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300公里。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约25℃。 【时 差】比北京晚8小时 曾为非洲古国桑海帝国的一部分。1446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博拉马岛。1879年沦为葡殖民地,1951年被定为葡“海外省”。1973年9月24 日,在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简称几佛独立党)领导下,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在解放区宣告成立并颁布宪法。首任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路易斯•卡布拉尔。翌年9月,葡予以承认,并于10月撤出全部占领军。1980年11月14日,部长会议主席维埃拉发动“调整运动”,推翻卡布拉尔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自任主席。1991年5月,几比全国人民议会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多党制的法律。1994年7~8月,几比举行首次多党总统选举,维埃拉作为几佛独立党候选人当选总统。1998年6月,几比军队前总参谋长安苏马内•马内率兵发动叛乱,成立巩固民主、和平和正义军事委员会,并于1999年5月武力推翻维埃拉总统。同年11月,几比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原第二大反对党社会革新党(简称社革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抵抗运动(简称抵运)成为议会第二大党,执政 25年之久的几佛独立党仅名列第三。社革党候选人昆巴•亚拉在总统选举中胜出,于2000年2月17日宣誓就职,并组成以社革党、抵运两党为主、多党参政的联合政府。 【政 治】 由于以马内为首的军人继续干政,几比局势曾数度紧张。2000年11月,马内扬言对政府动武,战事一触即发,但最终多数将领倒戈支持亚拉政权,马内被击毙。2001年1月23日,因亚拉总统未与抵运协商即宣布改组政府,抵运党籍政府成员集体辞职。后两党谈判未果,抵运遂宣布成为反对党,执政联盟破裂。此后,亚拉总统多次改组政府,并于2002年11月15日以时局不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议员进行颠覆和背叛国家的活动为由解散议会,宣布将在三个月内举行立法选举。根据宪法,政府随之自动下台。11月16日,亚拉总统任命马里奥•皮雷斯为看守政府总理,并于18日组成看守政府。但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立法选举一直未能如期举行。 2003年9月14日,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塞亚布拉发动政变,逮捕亚拉总统等,成立恢复宪法和民主秩序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会),塞自任军委会主席、临时总统。20日,军委会宣布塞辞去总统职务,并于23日任命企业家、无党派人士恩里克•罗萨为过渡总统,社革党总书记安东尼奥•阿图尔•萨尼亚为过渡政府总理。28日,军委会与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签署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政治过渡宪章》,成立由塞亚布拉任主席的全国过渡委员会,确定6个月内举行议会选举,之后一年内举行总统选举。10月3日,过渡政府成立。 2004年3月28日,几比举行议会选举。几佛独立党获102个议席中的45席,原执政党社革党获35席,团结社会民主党获17席。5月9日,罗萨总统任命几佛独立党主席卡洛斯•戈梅斯为总理。12日,戈组成几佛独立党政府。10月6日凌晨,部分曾参加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行动的士兵在首都比绍发动哗变,要求发放拖欠的维和津贴以及其他军人薪饷,并杀害了塞亚布拉。在葡语国家共同体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斡旋下,几比政府与哗变军人于10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政府作出发放欠饷和津贴、提高军人待遇等承诺,哗变军人同意返回军营。11月11日,新任总参谋长等军方领导人就职。 【宪 法】1999年7月通过并颁布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几比实行半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政府成员均由总统任命。总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1次。总统、总理、议长等要职只能由父母均在几比出生的纯正几比血统公民担任。 【议 会】 全国人民议会行使立法权,每年召开4次例会,就国内外重大问题制定法律,并负责监督国家法律的执行。常设机关为常务委员会,在议会闭会和被解散期间,行使议会职权。议员任期为5年。本届议会于2004年5月7日组成。共有议员102名(欧洲和非洲2个海外议席尚未选出)。议长弗朗西斯科 •贝南特(Francisco Benante,几佛独立党)。 【政 府】 本届政府于2004年5月12日组成。成员名单如下:总理卡洛斯•戈梅斯(Carlos Gomes Júnior),部长会议、社会联络和议会事务部长菲洛梅诺•洛博•德皮纳(Filomeno Lobo de Pina),外交、国际合作和侨务部长苏亚雷斯•桑布(Soares Sambu),国防部长丹尼尔•戈梅斯(Daniel Gomes),内政部长拉萨纳•塞迪(Lassana Seidi),司法部长雷蒙多•佩雷拉(Raimundo Pereira),国土管理、行政改革、公共职能和劳工部长阿拉吉•若阿金•穆米尼•恩巴洛(Aladji Joaquim Mumini Embalo),经济与财政部长若昂•阿拉杰•法迪亚(João Aladje Fadiá),社会救助、家庭与反贫困部长(女)尤金妮娅•佩雷拉•萨尔达尼亚•阿劳若(Eugénia Pereira Saldanha Araújo),卫生部长(女)奥德特•塞梅多(Odete Semedo),教育部长马西亚诺•席尔瓦•巴尔贝罗(Marciano Silva Barbeiro),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若昂•德卡瓦略(João de Carvalho),渔业部长(女)埃莱娜•玛丽亚•诺索利尼•恩巴洛(Helena Maria Nosolini Embaló),能源与自然资源部长马蒂纽•恩达法•卡比(Martinho N’Dafa Cabi),公共工程、建筑与城市化部长多明戈斯•西蒙斯•佩雷拉(Domingos Simões Pereira),运输与通讯部长鲁伊•阿劳若(Rui Araújo),商业、工业、旅游与手工业部长伊苏福•萨尼亚(Issufo Sanhá),祖国解放战士国务秘书(女)伊莎贝尔•布斯卡尔迪尼(Isabel Buscardini),公共职能与劳工国务秘书卡洛斯•穆萨•巴尔德(Carlos Mussa Baldé),预算、国库与税务国务秘书弗朗西斯科•科雷亚(Francisco Correia Júnior),计划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国务秘书卡洛斯•阿尔贝托•巴尔博扎•德安德拉德(Carlos Alberto Barbosa de Andrade),青年、文化与体育国务秘书雷斯皮西奥•马塞利诺•席尔瓦(Respício Marcelino Silva),能源国务秘书瓦斯纳•帕帕伊•丹法(Wasna Papai Danfa),旅游国务秘书(女)卢尔德斯•瓦斯(Lourdes Vaz)。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3个省,下辖8个区、36个县。各省名称:北部、东部、南部。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国家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均由共和国总统任命。最高法院院长玛丽亚•多塞乌•席尔瓦 •蒙泰罗(女)(Maria do Céu Silva Monteiro),2004年2月6日就职。总检察长奥克塔维奥•伊诺森西奥•阿尔维斯(Octávio Inocêncio Alves),2003年11月15日就职。 【政 党】 现有27个政党,主要有: (1)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Partido Africano da Independência da Guiné e Cabo Verde-PAIGC):简称几佛独立党,执政党。1956年9月19日创立。党员约30万人。初期成员主要为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的爱国者。宗旨是实现民族团结,捍卫和巩固独立,为创建在人民团结一致、社会公正和法治国家基础上的民主社会而战斗。1973年几比独立后开始执政。1977年11月确定为几比和佛得角两国共同的执政党。1981年1月,佛得角另立新党,11月,几比党决定沿用原名,从此两国一党的状况宣告结束。在1999年11月举行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中失利,沦为反对党。在2004年3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相对多数,重新成为执政党。主席卡洛斯•戈梅斯。 (2)社会革新党(Partido da Renovação Social-PRS):简称社革党。反对党。创建于1992年1月24日。党员约50万人。在工人、农民中影响较大。其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主张优先进行国家建设、建立民主法制、实施良政,倡导民族团结与和解。在2004年3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位居第二。2002年11月,党主席阿拉马拉•尼亚塞辞去党内职务。代主席阿尔贝托•南贝阿(Alberto Nambeia),总书记安东尼奥•阿图尔•萨尼亚(António Artur Sanhá)。 其他政党包括:团结社会民主党(Partido Unido Social Democrata)、几内亚比绍抵抗运动(Resistência da Guiné-Bissau)、变革联盟(União para a Mudança)、民主与进步全国联盟(União Nacional para a Democracia e Progresso)、几内亚比绍社会联盟(Aliança Socialista Guineense)、几内亚比绍社会民主—公民论坛(Fórum Cívico Guineense - Social Democracia)、民主社会阵线(Frente Democrática Social)、几内亚国家独立解放阵线(Frente da Libertação para a Independência Nacional da Guiné)、几内亚比绍保护联盟(Liga Guineense para a Protecção)、几内亚比绍民主运动(Movimento Democrático Guineense)、汇合党(Partido de Convergência)、民主党(Partido Democrático)、民主社会党(Partido Democrático Social)、几内亚比绍拯救民主社会党(Partido Democrático Socialista para a Salvação Guineense)、人民宣言党(Partido do Manifesto do Povo)、进步党(Partido do Progresso)、几内亚比绍人民党(Partido Popular Guineense)、革新与进步党(Partido da Renovação e Progresso)、社会党(Partido Socialista)、社会民主党(Partido Social Democrata)、团结劳工党(Partido da Solidariedade e Trabalho)、民族团结党(Partido da Unidade Nacional)、民主阵线(Frente Democrática)、几内亚比绍爱国者联盟(União dos Compatriotas Guineenses)、全国和解党(Partido da Reconciliação Nacional)。 【重要人物】 恩里克•佩雷拉•罗萨(Henrique Pereira Rosa),过渡总统,1946年1月18日生于几比巴法塔省。曾长期从事海洋保险业、国际贸易和农牧业。1980年起历任比利时驻几比名誉领事、瑞典- 几比基金会主席、几比公民社会和平运动工作委员会协调员、几比保险公司董事会主席、几比工业协会理事会副主席、几比人权协会名誉委员等。2003年9月 23日被军委会任命为过渡总统,29日宣誓就职。已婚,有4个子女。 【经 济】 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优先发展农业、调整工业和基建项目、改革商业体制、整顿国营企业、鼓励私人投资等措施。1987年4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下,开始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1997年3月,几比加入西非经济货币联盟;5月,原货币比索开始兑换非洲法郎;7月底,比索作废。1998年开始的内战使几比经济倒退约10年。1999年开始,几比经济呈恢复性增长。2000年底,几比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入“重债穷国减债计划”,但由于无法达到所规定的经济发展指标,该计划长期得不到落实,援助资金迟至2004年初才被解冻。2002 年,几比发生严重旱灾,农作物大面积歉收,经济面临极大困难。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4年):2.89亿美元。 人均GDP(2004年):189美元。 GDP增长率(2004年):2.6%。 货币名称: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franc de la Communaute financiere d'Afrique),简称非洲法郎(F CFA)。 汇率(2005年2月):1美元=494.9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2004年):2.3%。 (资料来源:2005年度经济季评) 【资 源】 矿产资源尚未开发。主要矿藏有铝矾土(蕴藏量2亿吨),磷酸盐(储量约1亿吨)。沿海可能有石油。森林覆盖率约为38%。渔业资源丰富。 【工 业】 基础薄弱,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为主。2003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4%,从事工业的人口只占劳动人口的1%。 【农牧渔业】2004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农业人口约占全国劳动力的85%。可耕地约90万公顷,已耕地45.4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木薯、豆类、马铃薯、甘薯等。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7 1998 1999 水稻 12.5 12.5 13 腰果 5.1 6.1 6 木薯 1.6 1.6 1.7 (资料来源:2002年度经济季评) 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全国约有300万公顷牧场,20%的农业人口从事牧业。近年家畜存栏数如下(单位:万头、万只): 1995 1996 1997 牛 49 50 51 猪 32.5 33 33.5 绵羊 26.5 27 27.5 山羊 28.5 29.5 30.5 (资料来源:1999/2000年度经济季评) 近年渔业产值增长较快,1997年税收已达9.1亿非洲法郎(1.56亿美元),是1995年的两倍。沿海地区以捕鱼为业的人口约有 4000~5000人,年可捕量25~35万吨,现实际年捕捞量约20万吨。向外国人发放捕鱼许可证和海产品出口是几比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交通运输】 无铁路,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内河和近海航运占有重要地位。 公路:总长3500多公里,其中二级、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约550公里。 水运:内河和近海航运通航里程达1800多公里;主要港口比绍港,年吞吐量约50万吨。 空运:首都附近有奥斯瓦尔多•维埃拉国际机场,可供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起降;拥有中型客机两架,每周有定期航班往返塞内加尔、佛得角和葡萄牙。 【财政金融】 财政困难,连年赤字。近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非洲法郎): 2000 2001 2002 2003 收入 315 456 304 297 支出 306 335 475 430 差额 9 121 -171 -133 (资料来源:2005年度经济季评) 截至2004年10月,外汇储备(不含黄金)2.2亿美元。2002年外债总额6.99亿美元。 (资料来源:2005年度经济季评) 【对外贸易】 外贸多为逆差。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2000 2001 2002 2003 出口额 62.1 62.9 50.7 68.7 进口额 62.2 61.9 67.9 68.8 差 额 -0.1 1.0 -17.2 -0.1 (资料来源:2005年度经济季评) 主要出口产品为腰果、花生、棉花、冻虾、冻鱼、原木等。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6%以上。主要进口商品是粮食、燃料、润滑油、运输设备和建材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印度、乌拉圭、葡萄牙、塞内加尔、意大利等国。 2003年,向印度出口额占几比出口总额的62.6%,乌拉圭23.7%,意大利4.4%,丹麦2.5%。主要从下列国家进口:塞内加尔占几比进口总额的18.1%,葡萄牙14.7%,印度14.4%,中国9.5%。 【外国援助】2000年共接受双边、多边及其它官方发展援助8040万美元。近年主要外国援助情况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1998 1999 2000 双边援助 64.8 32.1 41.6 其中 葡萄牙 10.8 13.8 15.0 荷兰 7.1 2.2 11.1 法国 4.4 1.9 6.7 瑞典 9.2 5.5 2.5 瑞士 5.6 1.3 2.5 多边援助 31.0 20.3 38.8 其中 欧盟 9.1 16.3 17.4 世界银行 4.8 -0.6 10.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6 -0.7 6.5 援助总额 95.8 52.4 80.4 其中赠款 79.9 53.8 63.4 (资料来源:2002年度经济季评) 【人民生活】 根据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统计,几比在世界173个国家中排名第167位。世界人均收入最低国之一。全国有劳动人口 45万人,其中领国家固定工资的职工仅有2.5万人,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5.5%。全国有中心医院2所,省、县级医院16所,卫生所130个,共有 1187张病床(每千人拥有0.88张病床),150名医生(含国际合作者)。40%的人能享受医疗服务。1989年起取消公费医疗制。婴儿死亡率为 13%。人均寿命45岁。2003年每千人拥有电话约10部,全国约有3500部移动电话(2003年12月开通)。部分地区流行疟疾、霍乱、腹泻及脑膜炎等各种传染病。艾滋病传播迅速,10%的人口HIV呈阳性。 【军 事】 军队称人民革命武装部队,创建于1964年11月16日。共和国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政府设国防部,下辖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由总统根据政府建议任免。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为2~3年,军官为10年以上。 三军总兵力7250人,预备役军人2000人。现任军队总参谋长巴蒂斯塔•塔格梅•纳•瓦伊(Batista Tagme Na Waie)。 【文化教育】 独立以来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约占国家财政预算的17%。但近年来由于执行结构调整计划及内战等原因,经济极为困难,教师罢工此起彼伏,使得教育部门受到严重打击,小学生失学率达47%,中学生失学率达75%。2002年,成人文盲率为59%。全国主要有小学、中学和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卡布拉尔大学为几比第一所公立大学,2004年1月正式开学。每年向国外派出一定数量的留学生。 【新闻出版】 现全国发行5种报纸。主要有《前进报》(政府机关报,发行量5000份)、《比绍日报》、《消息报》等。 几内亚比绍国家通讯社: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72年3月。无驻外分社或记者。 几内亚比绍国家广播电台:成立于1974年9月。用葡萄牙语、克里奥尔语及其它地方语言播音。每天播出14小时。 几内亚比绍国家电视台:1989年11月14日正式开播,每天均播出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发展服务。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支持并参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西非地区事务,支持西非一体化进程。重视发展同葡萄牙、法国等欧盟国家及国际金融组织的关系。2003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以来,将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经济援助作为外交重点。几比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货币联盟、葡语国家共同体等组织成员国。与近60个国家建交。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国际形势:认为“9•11”事件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一个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宰、发展不平衡的世界难以维持长久的和平与安定。 关于非洲形势:认为虽然某些国家的和平进程取得重要进展,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趋势得到加强,但非洲远没有实现稳定与发展,部分地区冲突仍在持续,贫困化加剧。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非洲走出困境。 关于非洲联盟:认为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进入了新阶段。非盟将推动非洲国家更好地依靠自身力量处理本地区事务,维护自身利益。 关于经济全球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不仅无法真正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反而在全球化冲击下被边缘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同我国的关系】 自几佛独立党领导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之初,中国即向该党提供政治、财政等援助,并为其培训了数十名干部。1974年3月15 日,两国建交。1990年5月26日,几比与台湾建立所谓“外交关系”,31日,中国宣布中止同几内亚比绍的外交关系。1998年4月23日,中、几比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复交后,双方关系发展较快。 2003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期间,会见了几比过渡政府总理萨尼亚。10 月,应中国政府邀请,几比过渡政府外交、国际合作和侨务部长若昂•若泽•席尔瓦•蒙泰罗率团出席在澳门召开的中国—葡萄牙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 2003年部长级会议。8月和10月,几比社会革新党第一副主席马马杜•贾洛和商业、旅游与手工业国务秘书苏莱马内•贾西先后访华。 2004年,中方访几比的有: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3月)、外交部部长助理吕国增(9月)。几比方访华的有:外交、国际合作和侨务部长桑布(6月)、过渡政府渔业部长乌斯纳•夸德(3月)、新政府国防部长戈梅斯(9月)、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第二副主席、几比全国人民议会第一副议长萨图•卡马拉• 平托(11月)。1月16日,中国新任驻几比大使田广凤向过渡总统罗萨递交国书。 2004年,双边贸易额为602万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99万美元,进口3万美元。 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田广凤。馆址:AVENIDA FRANCISCO JOAO MENDES,BISSAU,C.P.66。地区号:00245。电话:203637。传真:203590。 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尼古劳•多斯桑托斯(Nicolau dos Santos)。馆址: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公寓2-2-101。电话/传真:65327106。 【同葡萄牙的关系】同葡保持传统特殊关系。两国签有友好总协定,合作范围涉及农业、工业、通讯、航空、渔业、水电、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司法和行政管理等。两国设有混委会。葡是几比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和最大援助国。2003年9月几比军事政变后,葡派员协助几比过渡政府工作,并多次提供援助。7月,几比外长芭尔德访葡。11月,过渡总统罗萨正式访葡。现有100多名葡专家在几比工作。葡每年向几比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名额。 【同法国的关系】两国于1975年建交。1998年几比发生兵变后,法国支持塞内加尔和几内亚出兵几比并提供军用物资。1999年5月,几比军人因不满法偏袒维埃拉而焚烧法驻几比使馆,两国关系一度紧张。法并谴责武力推翻维埃拉总统。亚拉总统执政后,法表示愿恢复与几比新政权的全面合作。2003年几比军事政变后,法向几比过渡政府数次提供援助。 【同美国的关系】两国于1976年建交。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比绍设有代表处,在农业、水利、医疗卫生、教育和沿海安全等方面提供援助。1988年,美第一次向几比派遣和平队。1998年几比内战后,美国际开发署驻比绍代表处撤离,迄未恢复。 【同非洲葡语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同安哥拉、佛得角、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关系。是非洲葡语五国首脑会议成员、葡语国家共同体创始国之一。 【同佛得角的关系】几比和佛得角人民曾在几佛独立党的统一领导下携手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两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两国一党的局面。1980年,维埃拉发动名为“调整运动”的政变后,遭到佛政府的谴责,两国关系恶化,佛得角另立新党—佛得角非洲独立党。1982年两国关系正常化。2003年几比军事政变后,佛外长参加西共体代表团赴几比斡旋。 【同几内亚的关系】两国来往密切。1985年2月14日,经海牙法庭仲裁,两国海域争端得到圆满解决。1998年6月几比兵变后,几内亚出兵协助维埃拉政府,后及时抽身。2003年11月,几比过渡总统罗萨对几内亚进行工作访问。 【同塞内加尔的关系】两国签有友好条约和经贸等十几项协定。两国对海域划分有争议,曾就此诉诸日内瓦国际仲裁法庭和海牙国际法院。几比同塞南部要求独立的卡萨芒斯地区接壤,曾促成塞政府与卡地区反政府武装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达成停火协议。近年来,双方成立了边境定期接触机制。2003年8月,亚拉总统访塞。9月几比军事政变后,塞总统、外长均曾赴几比斡旋。10月,几比过渡总统罗萨访塞。 【入境提示】几内亚比绍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当地医疗条件极差,需自备防疟疾的药品。社会治安状况极差,犯罪率高,交通状况很差,全境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外出旅游食品需自带。 [ 本帖最后由 hongwei0315 于 2008-7-15 17:21 编辑 ] |
|